在志願軍戰史的宣傳中,被志願軍稱為兩大阻擊戰之一的華川阻擊戰是宣傳得很少的。2020年紀念志願軍出國作戰70周年之際,我接新華社瞭望智庫的約稿,寫了華川阻擊戰一文,那篇文章至今已有超千萬人閱讀,讓更多的人了解到了志願軍戰史上最重要的阻擊戰。
華川阻擊戰是一次大規模的阻擊戰,很多讀者私信我,想了解其中的具體戰況。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華川阻擊戰中最為關鍵的一次戰鬥。這次戰鬥,志願軍沒有記載,只有老人們在回憶文章中簡單提到了一下,連標點符號總共77個字。但美軍卻用了整整10000個字詳細記載了這座被他們稱為「HELL HILL(地獄山)」的戰鬥。
一、留下掩護,主動赴死
黃朝天在朝鮮戰場指揮戰鬥
華川阻擊戰一共打了13天,其中最驚險的是兩天:一是第一天,即1951年5月27日。美軍第7師前鋒第17團一路擊破179師阻擊和181師對180師的救援,占領了華川。不但使得180師生路被斷絕,還切斷了12軍軍部和34師的退路。要不是58師師長黃朝天在沒有命令的情況下毅然投入戰鬥,不但12軍軍部和34師會成為第二個180師,27軍和人民軍「金集團」的後路也會被美軍切斷。27日和28日的戰鬥極為激烈,僅在24小時內,58師在一線展開的173團和174團就承受了巨大的傷亡,黃朝天被迫在29日就投入了預備隊172團。
二是第十天,即6月5日。美軍改變戰法,以第31團正面強攻,第32團從側翼猛擊只有15個排的173團,突破了173團陣地,迫使58師師長黃朝天命令部隊退守最後的師預備陣地。
20軍副軍長廖政國(軍長張翼翔因病回國,此戰不在)給58師的命令是必須堅守到6月8日,也就是說還必須在最後一道陣地守4天。此時對於轉入最後一道防線——師預備陣地的58師部隊來說,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掩護主力安全轉移,必然要有部隊留在最後進行阻擊。
在當時志願軍全線展開的阻擊戰中,鐵原63軍對陣美軍兩個師、韓軍一個師團;芝浦里15軍對陣美軍一個師、加拿大一個旅;史倉里60軍179師對陣韓軍一個師團(6月1日由20軍59師接替);華川20軍58師對陣美軍一個師、韓軍一個師團。其他方向志願軍兵力或大於敵軍或與敵軍兵力持平,只有在華川,志願軍連兵力都處於1比3的劣勢。
所以,58師是抽不出部隊從後方接替陣地以掩護一線部隊轉移的,只能在一線部隊中留下部隊進行阻擊。
處於防線最中心的172團6連受領了這個任務。6連是5月31日進入486高地一線的,172團給他們的命令是守四天。當時任務已經完成,可是因為戰場風雲突變,他們還得留下來。其實這個連已經準備被犧牲掉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必須有人去犧牲。
二、防禦正面
說起來6連的陣地是486高地一線,實際上包括486高地的前沿421高地和西側翼的甫羅洞、巴治洞的兩個高地。按照運動防禦的戰法,6連在前沿421高地放了3排7、9班和2排6班;甫羅洞高地放了2排4班;巴治洞高地放了2排5班;其餘四個班都為預備隊。
經過五天激戰,至6月5日晨,6、7、9班傷亡殆盡,合編為一個班,由副指導員徐邦禮指揮,退守486高地。副連長趙海根率4、5班繼續駐守甫羅洞、巴治洞兩個高地,合編情況未記載,兩個高地都在4日丟失,2班的兩個戰鬥小組會合4、5班剩餘人員進行反擊奪回。我用數據來表示一下:6月5日時,6連防禦正面是2公里,一線展開三個班,每個班的防禦正面將近700米。志願軍通常一個連的防禦正面是1公里,現在三個班要防禦兩個連的正面。
6連的當面之敵是美軍第7師第31團,也就是中國人熟知的,在長津湖戰役中被27軍狠狠揍過的「北極熊團」。這個團在長津湖戰役遭到重挫後,一直沒和志願軍再交過手,直到華川阻擊戰。甫羅洞、巴治洞兩個高地當面是美軍第31團2營,486高地當面是美軍第31團3營。
占領421高地後,美軍第31團志得意滿,決心在6月5日一舉攻占可以俯瞰戰場全局的486高地。大家看我畫的示意圖就可以知道了,58師在華川的防禦陣地,除了兩個側翼的最外沿有較高的高地外,處在戰場中心的486高地是最高峰。
三、美軍跑來挨揍了
6月5日15時,美軍第31團I連對486高地發起進攻。
在美軍I連爬山的時候,既沒有志願軍的炮擊,也沒有志願軍的槍聲,只有美軍炮兵對山頂的火力突擊。得意忘形的美軍認為:「這將是一次散步旅行。」(美軍中士查爾斯的回憶。)
當美軍I連接近山頂,美軍炮兵停止射擊,美軍在一片寂靜中接近了志願軍的第一道戰壕。突然間,志願軍的自動火器猛烈地開火了。I連1排排長謝波德中尉、2排排長斯莫克中尉當場被擊中頭部斃命,同時陣亡的還有跟隨他們跑步衝鋒的11名士兵。在志願軍第一輪打擊中,美軍就陣亡13人。
這時,美軍威拉德中尉接替指揮,他大聲呼喊:「此時後退只會死亡,跟我沖!」美軍表現相當勇猛,立即跟隨威拉德發起衝鋒。可是奇怪的事發生了,美軍衝進第一道戰壕後發現,剛才還在猛烈開火的志願軍全部不見了。
於是,沒做思考的美軍立即越過戰壕進入了第一道壕溝和第二道壕溝之間的開闊地,繼續向第二道戰壕猛衝。查爾斯回憶,他手下一個士兵突然大喊,中國人在我們的側面。查爾斯說自己馬上開槍,打倒了一個志願軍戰士。可是,幾十顆手榴彈迅速向美軍飛來,隨即又是密集的自動武器火力。美軍I連2排的先頭班8個人,瞬間倒下了7個。
唯一倖存的美軍士兵蒙特羅後來在輪椅上回憶:「班長詹姆斯轉頭想叫我趕快撤退。但我看見他的面部突然間充滿了驚恐,然後重重地摔在地上。」一顆子彈準確擊中了詹姆斯的前額。沒等蒙特羅做出任何反應,他也挨了手榴彈。他說自己被氣浪拋起,像布娃娃一樣重重摔在地上。爬起來後,蒙特羅頭部一片混亂,但他受傷的腿卻做出了正確的決定。蒙特羅後來很驚訝,他也不知道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生理學奇蹟,他後來殘疾的雙腿當時怎麼會有力氣跑的?於是,在後面的美軍看到了恐怖的一幕,一個渾身是血的血人從山頂一路跑了下來。
蒙特羅是美軍第7師第31團參加仁川登陸的老兵,也是那一批老兵中極少數的戰爭倖存者。
志願軍戰史沒有記載6連的具體戰況,不過從美軍的記載就可以知道。志願軍採取的是對美軍百靈百驗的側翼反衝擊戰術。每次這種側翼的反衝擊,志願軍投入的兵力都是一個戰鬥小組或一個班,幾乎每次都能成功。從前述的486高地兵力可知,志願軍頂多投入兩個戰鬥小組。
四、負責搞笑的韓軍精銳
這時,美軍I連拚命呼叫,說自己遭到了幾百個中國人的強力反擊,請求立即增援。美軍就是這點不好,整天謊報軍情以掩蓋自己的無能。486高地上總共就6連6、7、9班合編後的一個班,撐死就10個人,再神奇的魔術大師也變不出幾百個人來。
於是,在附近的韓軍第6師團的一個連被派去增援I連。韓國人根本沒記載這件丟人的事,所以我沒辦法知道這個連的番號。
我多次跟大家介紹過,韓軍第6師團是韓軍在韓戰中的第一王牌部隊。但是韓軍第6師團和其他韓軍部隊其實是一樣的,都是「打勝不打敗」。形勢有利時,這幫韓國人特別兇猛,情況不利時,跑得比兔子還快。韓軍第6師團戰鬥力為韓軍第一,但逃跑的速度在韓軍中也屬於翹楚。
於是,美軍憤怒地寫道:「A company of ROK troops wearing yellow scarves arrived behind I Company to lend their support. Before they ever reached the first trench line, the Chinese sent up four red flares, their signal for a counterattack. As bugles began blowing in the distance, the ROKs ran right back down the hill without firing a shot.」
一隊戴著黃色圍巾的韓國士兵來到I連後面,進行支援。在到達第一條壕溝線之前,中國人發射了四枚紅色照明彈,這是他們反擊的信號。當遠處響起號角時,韓國人徑直跑下山,連一槍也沒開。
美國人氣昏了,這幫韓軍最精銳的部隊,聽到志願軍的衝鋒號,直接跑了。連一槍也沒開,就跑了!
所以,以後修訂20軍軍史,這段內容得加進去。四發信號彈,一陣衝鋒號,嚇跑了韓軍最精銳部隊的一個連。
來增援的韓軍就這樣跑了,美軍I連只能靠自己了。
五、美軍「超級英雄」?
這時,按美國人的說法,美軍突然出現了一個超級英雄——I連軍士長威爾遜,一個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老兵,在二戰中打了五年仗。戰後他被授予了國會榮譽勳章。美國人在表彰詞中是怎麼說的呢?我保證這段表彰詞可以讓所有人都目瞪口呆。
美國人說:6月5日,I連奉命進攻一個人數眾多、防衛嚴密的中國人陣地。當先鋒部隊遭到中國人壓制時,威爾遜挺身而出沖了上去,一個人打死4個中國兵,解救了部隊。隨後威爾遜領導部隊進行了一次刺刀衝鋒,在白刃戰中一個人刺死了27個中國兵。這時中國人發起反擊,在危險面前,威爾遜進行了一次單人衝鋒,又打死7個中國兵、打傷2個。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在一個美軍士兵威爾遜就如此英勇的情況下,美軍居然頂不住了。
威爾遜
這時表彰詞說威爾遜已身受重傷,依然主動留下來掩護,在連長、排長們都傷亡的情況下,他命令部隊撤退,自己一個人沖向中國人,又用步槍打死3個,隨後用工兵鍬砍死4個中國人。在組織傷員撤離時,威爾遜再次受傷,但他依然堅持掩護部隊撤退,堅守陣地。因為威爾遜的英勇,I連得以撤退。
志願軍在486高地的總數也就10個人。我數了一下,光威爾遜一個人就打死了45個,還打傷2個。白刃戰1個人刺死27個,重傷的情況下居然還能用工兵鍬砍死4個。這這這這,換了蜘蛛俠、蝙蝠俠來,也就這個水平吧。吹牛,至少也打個草稿。
但是對威爾遜的表彰詞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一個連的美軍對陣10個志願軍,居然要靠一個人拚命來掩護全連逃跑。這種表彰詞到底是在表彰威爾遜,還是在彰顯I連的無能?
事實也是這樣,美軍戰史寫道:「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戰鬥圍繞著貧瘠的山頂打轉,戰鬥人員絕望地混雜在一起。」我以前就說過,這是美軍的特點,至今未改,無論在伊拉克還是阿富汗,其步兵一遭到打擊,就是一群人擠在一起,抱團取暖。自然界,被捕食的動物就是這樣聚集成群的。
這時,真正接替指揮的威拉德中尉認為:再不撤退,就全完了!他呼叫炮兵火力和坦克火力給I連設置一道阻攔射擊線,以掩護步兵撤退。威拉德後來回憶:我不希望任何人轉身逃跑,要以交替掩護的戰鬥隊形撤出戰鬥,可是很多人直接轉身就逃跑了。
在美軍I連逃跑的時候,志願軍立即占領射擊陣地進行火力追擊,美軍隊形愈發混亂。對逃跑的美軍來說幸運的是,其炮兵火力足夠強大,足以壓制中國人。美軍戰史在寫下炮兵的功勞時,思維定式還是I連的謊報軍情——中國人有幾百個。如果美軍知道其實就10個人,他們就會意識到這段描述會讓自己更加丟人。
六、戰果
說下傷亡數據吧,美軍第31團在421高地和486高地總共陣亡了47人,傷員沒有記載。按時間區分,1951年6月,美軍陣亡和受傷的比例是1比7.38;按戰術行動區分,這段時間的戰術行動,美軍稱為「引爆行動」,美軍陣亡和受傷的比例是1比7.03。就按1比7的比例估算好了,美軍陣亡47人,受傷應該在329人左右,總傷亡是376人左右。整個韓戰期間,美軍陣亡和受傷的比例是1比4.1,不同時間段和戰術行動這個比例是不一樣的。美軍陸戰1師在1951年6月的死傷比就是1比10,有些戰鬥還達到1比15。
而志願軍172團6連在6天作戰時間內總傷亡是38人。這38人包括486高地、421高地、甫羅洞、巴治洞兩個高地。
美軍拍攝的486高地,地獄山
所以,戰後美軍稱486高地為「地獄山」,意思就是上山的美國人都會被中國人打死。
順便說一下甫羅洞、巴治洞兩個高地的戰鬥情況。進攻這兩個高地的美軍是第31團2營。這兩個高地打得也非常好,不但在5日白天打退美軍2營的進攻,自己無傷亡外。5日晚上,巴治洞高地的5班剩餘人員和2班一個戰鬥小組還主動出擊,反擊美軍F連。美軍F連1排機槍手漢森在此戰中獲得國會榮譽勳章。可是這個勳章也是對美軍無能的諷刺。
在志願軍不到10個人的反擊中,美軍F連一下子就亂了陣腳。戰鬥的第一分鐘,4個美軍就被打傷。隨即志願軍猛攻美軍F連指揮所。美軍F連連長嚇破了膽,直接命令部隊撤退。漢森和他的機槍副射手以及3個步槍手自願掩護全連撤退。結果副射手和3個步槍手後來也跑了,就留下漢森一個人,到了第二天天亮美軍F連才敢返回,看到了漢森的屍體。於是以漢森一個人抵抗中國人大部隊的進攻,掩護了全連撤退為名,給了漢森國會榮譽勳章。
可是,巴治洞高地的志願軍撐死了也不會有10個人啊。一個連的美軍要靠一個人去掩護撤退,丟不丟人啊。
加上在甫羅洞、巴治洞兩個高地的美軍2營的傷亡,美軍第31團面對6連時總傷亡要超過400人。這一數據超過了6連自己的估計數據,6連估計在6天戰鬥時間內,斃傷美軍300餘人。
這是志願軍戰史中的神跡,當時是華川阻擊戰期間美軍攻勢最猛的時間段,要知道韓軍戰史根本不提5月27日到6月3日的戰況,韓國人寫華川阻擊戰是從6月4日,美軍第32團側擊兵力最單薄的志願軍173團取得突破開始的。
6連的任務是掩護58師主力轉移到師預備陣地,我在本文一開始就說了,這種任務就是讓6連去犧牲,這是沒辦法的。全軍覆滅、全部犧牲,可能性極大。可是要知道,一直到6連完成任務撤出戰鬥,作為預備隊的四個班都始終未投入戰鬥,而6天的總傷亡也僅38人。其實從之前的戰況就知道,大部分傷亡是在6月5日之前。也就是說,6連本該全部犧牲,這一仗應該是一個悲壯的英雄故事;結果6連卻以極小的傷亡就完成了阻擊任務,還打得美軍、韓軍洋相百出,硬是打成了喜劇。實在太牛了!
七、結語
戰後,172團6連榮立集體一等功。20軍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總共就10個集體一等功單位,赫赫有名的「楊根思連」——172團3連也不過榮立集體二等功。
486高地戰鬥,前五天,20軍一個排頂住了美軍一個營,最後一天,一個班打敗了美軍一個連。美軍的傷亡,他們自己寫下了,這就是實打實的。這就是說,486高地戰鬥,是志願軍排一級防禦戰鬥的巔峰,絕對的第一名。要知道,志願軍團一級的戰鬥能殲滅美軍200人以上的,就屬於志願軍經典戰例了。
可惜的是,在我這篇文章之前,沒有一本書籍、一個紙媒、一篇網絡文章宣傳過這一光輝的戰例。連《20軍軍史》、《58師師史》都沒有記載。可「地獄山」,在美國那是和豬排山、老禿山、傷心嶺、血嶺這些韓戰中聲名赫赫的高地齊名的,美軍用了足足一萬個字來記載這次戰鬥。
在此,作為一個晚輩,能還原志願軍前輩的神跡,這是我個人的無上光榮。
作者簡介:王正興,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軍事觀察員,原解放軍某野戰部隊軍官,曾在步兵分隊、司令部、後勤部等單位任職,致力於戰史學和戰術學研究,對軍隊戰術及非戰爭行動有個人獨到的理解。其著作《這才是戰爭》於2014年5月、6月,鳳凰衛視「開卷八分鐘」欄目分兩期推薦。他的公眾號名亦為「這才是戰爭」,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