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心病總算是治好了!」
內蒙古自治區阿榮旗得力其爾鄉龍頭山村村民老劉對阿榮旗人民法院幹警、得力其爾鄉政府及三號店林場工作人員豎起了大拇指。
2014年12月,老劉與同村村民辛某簽訂了土地租賃合同,雙方因土地租金及大豆種植補貼款的歸屬產生糾紛。老劉多次找到辛某協商未果,於今年9月向法院尋求幫助。
阿榮旗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在了解基本情況後,及時聯繫得力其爾鄉政府及三號店林場相關工作人員對案件進行了調解。最終促使雙方的矛盾迅速圓滿解決。
和老劉一樣,老百姓都希望自己的麻煩事能以最快的速度得以高質量解決。為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呼倫貝爾市中級人民法院努力探索訴源治理工作,促進了矛盾糾紛的有效分流、源頭化解。
深入挖掘訴源治理社會力量
「友誼有限責任公司作為海拉爾區大型商場的領頭企業,與法院簽訂聯動協議,一定會讓訴源治理的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海拉爾區人民法院副院長安海濤在與友誼有限責任公司聯動協議簽約儀式上說。
為深入挖掘人民調解、行業調解、行政調解等社會調解力量在化解矛盾糾紛方面的積極作用,呼倫貝爾市兩級法院與工會、婦聯等組織和單位,工商聯、律協、消協等行業協會,公安、司法、市場監管等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行政機關的溝通交流,引導其依託組織優勢、專業優勢和行業資源,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人民調解、行業調解和行政調解工作,為訴源治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組織和人員保障。
全面打通訴源治理對接渠道
為加強與社會組織的協調配合,讓更多的社會組織參與到人民調解當中,今年10月,呼倫貝爾中院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了為期45天的全市法院「千名黨員守初心·訴源治理擔使命」專項活動,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主動與轄區各類調解組織簽署《非訴調解司法確認聯動協議》,確定聯絡人員,暢通聯絡渠道。
活動開展以來,全市法院黨員幹警迅速行動,通過走訪調研、座談交流等形式,深入各基層組織開展點對點對接工作,宣講訴源治理的重要意義,並積極開展法律指導和培訓。截至目前,全市兩級法院共與1041家組織和單位簽訂了《非訴調解司法確認聯動協議》,有效擴大了訴源治理工作對接組織的覆蓋面,促進了訴源治理工作在轄區的全面鋪開。
健全完善訴源治理工作機制
「參與訴源治理的社會力量找到了,在扶持引導其做好調解工作的基礎上,如何推進調解工作合理合法、規範有序、長效常態地開展下去,讓司法確認成為人民調解的司法保障才是關鍵。」呼倫貝爾市中院立案一庭庭長高福良說。
今年8月,一輛超速行駛的小轎車與谷某駕駛摩托車相撞,谷某受傷。經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雙方達成賠償協議,但谷某擔心對方不履行賠償義務,決定申請司法確認。
「對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就像是給協議上了保險,要是對方反悔,我就能拿著協議申請法院強制執行。」調解協議被法院予以司法確認後,谷某如釋重負地說道。
「為民服務解難題」是主題教育的目標之一,也是呼倫貝爾市兩級法院的職責所在。推動形成全員參與、人人盡責、互相配合、合縱連橫的多元化、立體式的訴源治理大格局,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經濟、實惠的糾紛化解渠道,呼倫貝爾法院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