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時,近2萬包沙袋,綿延六七公里……

2020-07-29     蚌埠發布

原標題:11小時,近2萬包沙袋,綿延六七公里……

7月28日,降水間歇,雨後濕熱,酷熱難耐。五河縣小溪鎮香廟村小香圩堤段,巡堤人員深一腳淺一腳地行走在沙袋鋪築成的堤壩上,他們不時俯下身子仔細查看,觀察腳下的圩堤有無滲漏。

「昨夜沒下雨,但水位還在上漲,巡堤時還是要仔細再仔細。這是咱好不容易守住的堤壩,一定不能馬虎。」在香廟村防汛值守點,完成了第三輪巡堤後,香廟村黨支部書記俞綿榮正在與下一班的防汛人員進行交接,連續幾天下來她的嗓音已經沙啞。

兩米寬的堤壩上,一側是長勢喜人的玉米青苗,一側是水深近8米、被洪水全部淹沒的農田。隨著水波蕩漾,漣漪時不時拍打著堤岸。雖然險情已過去近一周,但從現場傾倒的搶險砂石料、綿延六七公里的白色沙袋,都能看出當時洪水的來勢洶洶。

7月23日晚八點左右,小溪鎮防汛指揮部在收到小香圩堤段橋涵漏水報告後,主要負責同志現場指揮,霍莊、藕塘、路李、化明等11個行政村的黨員搶險突擊隊員陸續趕來。各村村民也在聽到廣播後,紛紛扛起杴,與鎮村幹部和突擊隊員一道投入戰鬥,肩扛背馱搬運沙袋、鋪設防浪布、加塞木樁,設置圍堰擋水。

漏水橋涵位於香廟村村西,如果沒能守住,將直接威脅到4000餘畝田地和部分養殖魚塘,對下游的硤石村和小溪村也將造成直接影響。

為了徹底阻斷水流,搶險人員必須迅速搶築約1.5米高的子堤,與迎水面形成反壓,防止潰口。時間就是生命,汛情就是命令。黨員突擊隊員和群眾在大堤上一字排開,顧不上腳下奔流的洪水,積極應戰。

退役軍人石千里率先穿上救生衣奮不顧身跳入湍急的水流中,動作麻利地把一袋袋滾下的沙袋搶築在被洪水掏空的泥縫裡,並用腳踩緊壓實。隨後多名黨員幹部群眾也緊隨其後跳入。他們分別從不同方向對木樁進行人工扶正,用沙袋壓實木樁間的縫隙,並檢查泉眼及時有效堵漏。

從晚上8點一直到次日早晨7點,11個搶險突擊隊連續作戰,搶灌沙袋近2萬包,用一雙雙手築成了一道堅實的「防洪牆」,及時有效處置了險情。

守堤的大學生王國奧也參與了當晚的搶險,20歲的小伙子跟著父親裝沙袋、扛沙袋,手磨出了血泡、肩膀磨破了皮,卻沒有一聲抱怨,也沒有半點退縮:「堤後面就是家,只要咱們堅持住,家就一定能守得住。」

嚴防死守,嚴陣以待,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小溪鎮男女老少主動要求參與巡堤,他們穿起救生衣,戴上紅袖章,清基掃障、灌裝沙袋,不分晝夜活躍在一線防汛大堤上。

來源:蚌埠日報全媒體

記者:張婷婷 文/圖

編輯:侯 靖

監製:成 凱

點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N0pnnMBd8y1i3sJe3m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