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是2005年的網紅後舍男生,這兩個才華普通只會搞怪的大學生走紅,靠的就是音樂視頻。10年後,這種玩法被Dubsmash用產品引爆。
2015年,中國抄Dubsmach的團隊有好幾家,我是其中一個。
下面是我在15年那個暑期寫的產品材料:
今天來看這個分析最大的BUG就是,儘管稍稍跳出了對嘴型這個限制,但是從頭到尾都沒有提到個性化推薦。
時代都發展到了2015年,我竟然還對這種先進生產力一無所知。
當時我還分析了市場上的三個產品,兩個覺得他們很難堅持,覺得產品感覺最好的就是Musical.ly。
不看好的兩個產品是小咖秀和開拍。不看好小咖秀的原因下文寫了,這裡再聊下開拍。
陳樺是位非常能折騰的創業者,網感非常好,在頭條做內涵段子那會她做了節操精選,Dubsmach火了讓她看到一個爆款的機會在15年時做了開拍,第二年頭條組建了IES團隊,後來搶先做了沖頂大會頭條很快出了個百萬英雄。
這周我找陳樺通了個電話,回看15年做開拍的情況,她的一句話總結讓我感慨萬千:
推薦在短視頻是本質的東西,開拍當時沒有這個認知,活該不是自己的。
儘管當時的實際原因是,沒打過小咖秀。
視頻的研發疊代和高並發,這些技術問題即便都能解決,但是底層的信仰結構不對,其他資源堆再多也是枉然。
當時知道快手是靠推薦,頭條靠推薦,但是還沒認識到世界已經變了。機會她是看到了,但沒看透,不知道這個是不是真的。所以不是能否打的贏的問題,是沒意識到什麼才是先進的,不知道該怎麼打。
看透了才能有真信仰,才能真的打開,擁抱先進生產力。
當年的小咖秀也是一樣的問題,底層認知都沒到,按照當時的執行最多就是上個社區。
在沙漠裡面蓋城堡,根基總是不穩的。
佩服一下我自己,這篇《抖音的前世今生》是在17年5月初發的。
那會位元組跳動這家公司的主要精力還是放在火山小視頻上,抖音DAU也才剛剛突破100萬。
但是抖音的感覺,看著太眼熟了。
抖音的前世今生
作者:潘亂
發表時間:2017-05-05
自打影像技術誕生以來,全世界範圍內最受歡迎的短視頻就是MV,music video,音樂短視頻,是所有短視頻里最頭部的部分。但是MV拍攝困難,能隨機對著鏡頭裝模作樣演一下的人不少,能隨時隨地對著鏡頭說一段唱一段的人不多。
Dubsmash的對嘴表演模式創造性的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音頻台詞,劇本我都給你寫好了,你只要表演,而且音頻時長很短不到10秒,降低了表達成本,增加了內容趣味,恰巧因為這個低成本內容也變得易擴散。
娛樂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你為我們提供娛樂,一種是我們自己動手,自娛自樂。Dubsmash是天生的PGC(歌曲) UGC(視頻)。
musical.ly 小咖秀 抖音,都是Dubsmash的中國學徒。
1.成了先烈的Dubsmash
海外短視頻產品的傳播路徑,都是日韓歐美的明星在Twitter和Facebook上主動使用這個產品錄製一些搞怪視頻,然後很短時間內更多明星接力參與引爆流行。比如dubsmash,比如小偶,比如冰桶挑戰。
Dubsmash是由一個德國人開發的對嘴表演工具,玩法就是三步走:選聲音,配合做表演,再將視頻在社交網絡裡面分享。
最初在14年11月的TechCrunch大會上發布,7天時間登上德國AppStore榜首,然後很快席捲歐美,一直到15年底在全球100多個國家的AppStore都還表現優異。
Dubsmash團隊也很注重中國市場,這位來自柏林的創始人最早還在愛范兒的文章評論區使用谷歌翻譯留言表達想接受採訪的需求,他們也早早開通了微博。
現在回頭看,Dubsmash是真的非常可惜。他第一個拿到打開新世界大門的鑰匙,結果就是一直站在門外不知道怎麼用。直到兩年後裁員融資消息傳來時,36氪對這家對嘴表演鼻祖產品的介紹描述是『德國版小咖秀』。
Dubsmash顯而易見的問題主要有3個:
一直堅持只做10秒以內的音頻模板
只做拍攝工具不支持用戶在產品里分享他們的短視頻內容
不做用戶的帳號體系和關注關係
可能跟德國人沒啥移動網際網路創業經驗有關係吧。
另外的問題是Dubsmash這個產品缺少運營陣地或者說缺乏運營能力,老外在這方面的理解明顯太弱。
恰巧因為這個低成本易擴散,劇本依賴音頻本身,後續創作能力有限,持續趣味性乏力,在先期嘗鮮用戶不斷湧入高速增長後,Dubsmash應該是個需要強運營的產品。
2.美國快手musical.ly
在2015年,外國團隊登頂美國AppStore好像越來越容易,1月份來自柏林的dubsmash,4月份福建的小偶,7月份上海的媽媽咪呀,9月底是來自台灣的17。他們最大的共同點,就是娛樂的短視頻。
musical.ly是Dubsmash模仿者中最早登頂AppStore榜首的,而且是美國區,在北京時間2015年7月7日夜。
這個上海團隊做的短視頻產品在14年8月就公開測試,10月正式上線,初期產品非常沒有存在感,直到15年3月份產品改版,開始支持「對嘴型」錄視頻的玩法並且加強了社交功能,用戶數據開始迅速增長。
musical.ly按照先做強工具性再加強社交性的思路在發展,這跟快手很像,去中心化的用戶群也有點像。
用戶從在線曲庫中選擇喜歡的音樂,配上拍好的視頻進行編輯後生成一段音樂視頻。支持倒序、快進、慢鏡等拍攝手法。iOS產品在美國受到很多用戶的喜愛和自發性傳播,App Store五星好評無數,主要用戶群體也多是之前在圖文社交網絡裡面很難獲得存在感的低年齡層的學生。
Dubsmash那三個傻瓜產品問題musical.ly都解了,而且產品完成度更高,全屏體驗更酷更fashion,用戶體驗在美國都是標準的創新型產品。
musical.ly算是真正跑通了視頻+音樂的模式,有很強的好玩屬性,適合西方的社交行為及理念從而引爆。這個中國公司在美國做的內容社交產品也跑通了從下往上這條去中心化之路。
不過musical.ly現在有點後勁不足的感覺,因為產品內容的分發不到位,以及過早的進入了直播,跟自己的天使獵豹做的live.me直接掐起來。但美國直播一直沒火起來,可能純素人直播本身不是一個大眾的事兒。在中國,騰訊拒絕走秀場模式的NOW直播也是不溫不火。不過有一點不明白的是,為什麼musical.ly不學快手在一個APP里搞直播,而是選擇新開一個APP。
在musical.ly剛登頂不久連安卓版都還沒發布的時候,中國有另外一家同類產品在中國區的App Store登頂了。小咖秀這股風潮來得快去的也快,不知這是不是musical.ly遲遲沒有回國或者說對中國市場缺乏信心的原因。
3.曇花一現的小咖秀
小咖秀最火那段,微博上有超過1500個明星在使用傳播,絕大部分一線明星也都參與了進來。作為拿戰略最成功的秒拍,自此一掃頹勢,打開了新局面,成為市場更積極的主要玩家。
15年在中國做Dubsmash的產品有很多,比如開拍(節操精選)、酷拍、演技派等玩票產品。騰訊也抄了款叫全民影帝的,後來改了好幾回名字現在叫閃咖的,一直沒有絲毫存在感的產品。
最後跑出來的是現象級的小咖秀,15年7月底在中國區AppStore登頂,持續霸榜8天,順帶還把母APP秒拍的量也給都起來,百度指數1000%往上漲,到8月一鼓作氣橫掃社交網絡,相信很少有人會沒看到過明星模仿金星的橙汁視頻。
小咖秀的現象級至少與三個原因有關:
秒拍多年的短視頻積累
微博流量明星資源的注入
音樂視頻風起
15年起,秒拍幾乎可以和微博視頻劃等號,微博的短視頻運營權一直在秒拍手裡,美拍快手的短視頻都不再能在微博分享。微博那階段啟動頁和首屏第一條信息流廣告,都是在推小咖秀,上百個當紅明星也都在用還在微博上分享。小咖秀主打的關鍵詞是逗比,其實也幫很多明星解放了天性可以更好跟粉絲拉進距離,相較圖文,這種低門檻的短視頻更有利於明星表達。
秒拍來做這件事,資源/卡位天然契合,小咖秀後續也很快做了像是合演、純原創等功能疊代。
問題是,小咖秀給了用戶一個拍攝的理由,但用戶拍出來的東西沒人能夠看見。
跟musical.ly不同的是,小咖秀是圍繞明星高度中心化的,頭部用戶全部洗自微博,傳播消費主場景也在微博,但明星只提供眼球效應不是常態和提供持續價值,龍捲風來的快去的更快。作為真正數據體量爆發關鍵的普通用戶,在小咖秀產品里發的內容沒有獲得足夠的傳播和存在感。
另外的衰敗原因跟小咖秀團隊的產品運營在審美上走了下乘有關。
音頻模板更新太慢太少,我們在15年10月15號扒了他從5月做起的音頻庫總計才5000條,主要類型以搞笑 逗比 萌萌噠為主,頭部音頻不到1000個,尤其不能忍的是他還把電影的和聲去掉了只留語音。
產品首屏內容第一眼看過去太土太LOW,沒半毛錢逼格可言,可能跟秒拍被快手震到了有關係,但這裡是明星網紅聚集地啊!!搞一堆扮丑的東北二人轉是什麼意思?
小咖秀衰敗跡象顯現後,這個團隊很快就轉去做了一直播。
因為,直播火了。
當時我的判斷是,音樂視頻這個方向,小咖秀就像啪啪和點點網,走了一條錯路基本把這個門類給堵死了,除非是更有錢更有耐心的公司來做。
4.出人意料的抖音
抖音昨天披露的數據是VV過億,算下來是數百萬的DAU,每人每天看20-50條視頻。
產品核心在看將。
抖音是女將操刀,結果做出了個跟今日頭條氣質非常不搭的,有格調的,年輕好玩有趣的產品,真實的抓到年輕女性用戶,且女性用戶占比高過男性,可能跟張一鳴沒精力管及其他男產品經理沒有過多插手有關。
哈,誰能想到這個團隊還做過款低配版快手,火山小視頻呢。
抖音去年9月上線,一直磨刀磨到今年春節後可能感覺跑通了才大舉壓上資源,產品優秀的數據表現又讓頭條很快決定將各種流量明星BD推廣資源全力導向這個個可以提升公司品相的新項目,抖音很快成為頭條戰略級產品。
當然,頭條最核心的算法優勢也用到了抖音上,一開始就在產品層面加入算法推薦模型保證內容分發效率。
抖音的名字也改的也及時,如果還叫A.me可能現在大家都還不知道這是啥東西,直接把自己定位成年輕人的音樂短視頻社區就清楚多了。
切點和路徑這塊,除了以工具屬性為核心,抖音乾得最漂亮的應該就是聯絡直播平台家族公會(14年快手異軍突起時也是收割了大批YY的頭部主播),從美拍批量導入KOL和承接頭條的明星資源,做以KOL為核心的粉絲傳播吧。娛樂屬性和娛樂IP結合這塊,儘管現在還沒怎麼做,後續倒是比較容易展開。
至於如何真正讓大眾年輕人輕鬆自在表達自我,非常期待看抖音的後手。
同時也期待看小咖秀的晃咖,musical.ly殺回中國的MUSE,騰訊的閃咖(陪跑了3年該刷點存在感出來了),如何同台競技,給我們開闊思路。
5.在今天,每個人都可以出名15秒!
1957年,漢密爾頓為「波普」這個詞下了定義,即:流行的(面向大眾而設計的),轉瞬即逝的(短期方案),可隨意消耗的(易忘的),廉價的,批量生產的,年輕人的(以青年為目標),詼諧風趣的,性感的,惡搞的,魅惑人的,以及大商業。
安迪沃霍爾也早說了,在未來,每個人都可以出名15分鐘。
在今天,就讓每個人出名15秒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