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告訴他 | 請您評評理·協和八

2020-05-11     協和八PUMC08

原標題:別告訴他 | 請您評評理·協和八

請您評評理·協和八

協和八推出的一個全新欄目,以臨床案例討論的形式,通過對醫療中的倫理學問題進行分析,幫助醫生、醫學生以及非醫學領域人士了解醫療中的倫理問題。當我們生活中出現類似問題時也能更好互相配合,爭取為患者提供最合適的醫療決策。

形式:一期案例呈現,一期熱議評述

專家評述環節會請醫學倫理學專家、臨床醫生進行專題點評,也會展示評論區精彩回答。

歡迎可愛的讀者朋友們在評論區寫下你們的真知灼見,如果在臨床中有相應的困擾和值得分析的案例,也歡迎在評論區提出~

本期關鍵詞

自主性; 家屬; 代理同意; 病情隱瞞

案例呈現

老張,50歲,晚期胰頭癌患者,但自己不知情。一年前體檢時B超就發現了異常,但老張和家屬都沒重視,後來症狀加重——腹痛、黃疸、惡液質、喜蹲踞,入院CT發現胰頭和肝臟占位,隨後確診胰頭癌並已發生肝轉移。醫生判斷患者無手術必要,老張本人認為「小病」沒有必要手術,家屬感覺虧欠親人,選擇不告知患者但堅持手術,哪怕能多活一天。

你認為醫療團隊應該如何選擇:

  • 是否應尊重家屬的手術決定?

  • 是否應告知患者真實病情?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提出自己的精彩點評~

並請期待本周日-「熱議評述」

小編導讀

希望是這個時代比鑽石更寶貴的東西

——《流浪地球》

當我們談到希望,或許大多數人都會有正面積極的回應,各類災難片中男女主角也是心存希望,才有勇氣克服重重困難最終贏得生存的權利。

如果說在現實生活中,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並且最需要希望的地方或許就是醫院。

儘管醫療技術在不斷提高,所謂「與死神賽跑」,但終歸是存在著難以挽回的疾病。

當一串串基於眾多患有相同疾病但已故者的數字擺在眼前,當個人的生命被抽象成像擲骰子一樣的機率問題時,希望是唯一支撐著這些堅強病軀的動力。

曾經有一條新聞在國內外引起廣泛關註:女孩被診斷患有白血病,父母為了保護孩子不讓她害怕死亡或是受到其他人的另眼相看,選擇向她隱瞞病情。10年間她接受了多次治療,但一直勇敢得以正常人的身份生活著,雖然最後還是不幸離世,她積極樂觀的心態也一直激勵著周圍的人。

看似她父母隱瞞病情的選擇對小女孩來說是正確的,父母極力在她所剩不多的人生里填入美好的童話,減去了為病痛的苦惱和焦慮。而實際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事例,作為醫生或者醫學生,或許聽得比較多的一句話便是「請不要告訴他/她,我們怕他/她接受不了」。

另外一部今年放映的熱門電影《別告訴她》,講述了一個美國華人家庭中,奶奶罹患癌症,但家人選擇隱瞞奶奶,假借一場婚禮的名義讓所有家人回家見奶奶最後一面的故事。影片橫跨著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文化差異,風格詼諧又溫馨,但也充分體現了在中國文化背景下,家人之間互相關懷卻又對疾病諱莫如深,不知如何告別的複雜心情。

真實的生活里並非所有隱瞞的故事都有美好的結局,有人遭受了巨大痛苦還在不明不白中離世,有人因此錯過了和家人親屬告別的機會,甚至有人因此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機會,或是「被安排」了各種未經患者本人同意的治療,在最後的時日裡生命被掌控在其他人的手裡。

這種選擇不論對於患者本人、家屬、還是醫生而言都是極難的。

那麼下面就請您以旁觀者的角度為老張出出主意吧。

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編輯:如日中天

案例:北京協和醫學院人文學院講師 張

審核:粉條兒菜、燕白黃瓜、覆蘿子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DzxCXIBiuFnsJQVv5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