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反轉,寒門學子「認罪」了

2023-11-09     視覺志

原標題:突然反轉,寒門學子「認罪」了

「我四歲爹死媽嫁,成了孤兒,爺爺奶奶把我撿來帶大。」

「我連自己下一頓飯在哪吃都不知道。」

「每一塊錢都是救命錢。」

這是一個貧困生流著淚的自述。

他手舉身份證實名舉報自己所在的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將助學金名額被非貧困生擠掉,面對網友的爭議,學校的不作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流著淚為自己辯護。

而那些本應保護學生的校工作人員,卻在面對他的質疑時,語氣平靜地問——

「你有證據嗎?」

而就在前不久,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在其官方微信公號發布情況通報稱:近日,網絡上出現學生反映該校助學金評定問題,經調查,不存在國家助學金名額遭「擠占」情況。

此事本應該就此塵埃落定,可是網上的聲浪卻有愈演愈烈,大家都一副:「真的嗎,我的不信」的架勢……

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的在讀學生小蘇,在短視頻平台實名舉報自己學校貧困生評選舞弊。

小蘇4歲時父親離世,第二年母親改嫁,家中還有4個姐姐和1個妹妹。他是靠爺爺奶奶撫養長大的,直到2018年,他的爺爺去世了。

小蘇的家庭是建檔立卡戶,而國家「建檔立卡」的原因,就是為了精準幫扶而建立貧困戶檔案。

也就是說,小蘇家的貧困是真實的。

小蘇在入學前兩年都有國家二等助學金,今年他們班有9個人申請,助學金人選的產生應該是根據困難生評定排序和分配名額確定的。

但9月,小蘇的班上進行了助學金評選。評選的結果是,他排名墊底,並沒有得到助學金名額。

小蘇說,參加評選的同學中,有人不是建檔立卡的家庭,有人有800多塊的名牌鞋,有高配置的電子設備,還經常有聚餐、旅遊等高消費。

他選擇相信學校,但學校卻沒有給他一個說法。他哭著說出了這樣的質問——

「我們做錯什麼了?」「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對我呢?」

沒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之後有網友給小蘇捐吃飯錢,他拒絕了。

只是早前小蘇實名舉報的視頻不斷發酵,相比評選結果,網友更想明確此次的評選是否公平。

天津中德發表聲明,稱學校不存在舞弊事件。所涉及的其他兩位同學符合困難生資助條件。至於視頻中說的「AJ」等生活品,學校則表示是學生勤工儉學收入所購買或親屬所贈。

事情到了這一步,網上討論的畫風開始改變。針對小蘇的質疑開始出現,比如有人說小蘇用著8000元電腦、4000元的手機,他也沒資格做「貧困生」。

比如有人說小蘇人緣差,怎麼可能全班都孤立他?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無數的指責之下,小蘇再次發聲。表示自己「認罪」。他承認自己有電腦和手機。

他的電腦和手機,都是在二手平台上買的,總共花了13012元。這些是他學習的剛需。同時他還曬出了自己的求學筆記,作證自己的話。

但小蘇的解釋並未得到網友的認可。他被迅速認定為並不配成為「貧困生」。甚至有人猜測,他馬上要做網紅了。

就這樣,學校聲明發布不足3天,小蘇的「形象」迅速反轉。

然而,在事情發酵後,有官方媒體去到小蘇的家鄉,工作人員說的確有這麼一位低保戶,家庭條件不好,母親改嫁,家裡的老人也只有奶奶一個。

但事實是怎樣,無人在意。只有8000元電腦,4000元手機,被高亮了。

只是,通過事情一次次地不斷反轉也能看出,網友對貧困生助學金是真的關注。因為我們每個人都知道,這幾千元的助學金對一個貧困的孩子,意味著什麼。

它不是錢,而是實打實的生活。擠占助學金,擠占的也不是貧困生的錢,而是他們的命。

其實整件事最令人心寒的,是網友在知曉這件事後的反映——「不意外。」

很多相關視頻下都有類似的回覆。他們講述著自己的故事。陽光底下無新事,每一個故事都帶著份小小的絕望。

網絡上,一位女孩說,自己貧困生評選失敗,她心都碎了。因為評選成功的那位同學一個月有2000元,而她為了多省2塊錢,早餐甚至不敢買豆漿。

人們常說貧困生是寒門貴子,一個「貴」字,讓他們似乎擁有了人生的光環。但,真實的貧困生過的日子,他們生活的苦融入日常的細節,超乎我們的想像。

他們會為了未來拚命,因為除了這條命,他們一無所有。

2021年,一篇清華貧困生的樹洞自白在網絡流傳,揭示了寒門學子在中國最高等級學府的日常生活。

這位同學是真窮,窮到什麼程度?他上大學,家裡拿不出一分錢。5000元的學費,750元的住宿費,對他而言都是天文數字。靠著獎學金和助學金,他才把學費交上。

最後剩下了6500,他買了學習必須要用的電腦和電子設備,用掉一半的錢。

之後剩下3200元是他全部的積蓄,他要花上8個月,核算下來,一個月差不多花400元。

一個月400塊怎麼花?一日三餐,要算計去哪個食堂打飯,打什麼菜,錢要精準計算到毛。

如果他這樣省,每月就能剩下100塊錢的「巨款」。他就可以用這100塊理髮、洗澡、充話費,或是買些日常或者學習用品。

他沒錢買學生用水,所以每天去圖書館接兩瓶子水,作為自己的洗漱用水。

為了省錢,他只坐最便宜的硬座火車,大學四年的火車票,不如北京到上海的一張高鐵票。

為了省錢,他兼職做家教,100塊一小時,每次都是騎著自行車去。

為了省錢,班級第一次組織大家出遊,人均需要繳納150元,他找藉口不去。直到大三才陸續參加班裡的活動。

就這樣他一點點攢出自己的「積蓄」,換掉舊衣服,更換各種設備。

直到大四畢業,他終於請同學吃了一頓散夥飯,花了2000塊。

人人都贊寒門貴子,但這貴的背後是日復一日在泥濘中的行走,直到有天踏上人生的康莊大道。

他們不比同齡人差,卻吃了比同齡人更多的苦。助學金是他們行走於泥濘的拐杖,但就是這麼一副拐杖,還千人搶、萬人奪。

憑什麼!

2021年中科院博士黃國平的一篇博士論文在網上瘋傳,網友這才知道黃國平是怎樣度過他的少年時代的。

12歲母親離家,17歲父親離世。黃國平窮到什麼程度?晚上在煤油燈下看書,生活來源是夜裡釣魚、養小豬仔,還因拖欠學費時常被老師約談。

村裡人這樣形容黃國平的家——

「種莊稼,都沒得錢買肥料,種出來的莊稼也沒得啥子收成。」

好在他聰明,好在他遇到了一位心好的高中老師,才考入了大學。大學期間他一邊讀書,一邊勤工儉學,直到一步步拿到保研資格,後來又進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模式識別國家重點實驗室碩博連讀。

他的人生,當然少不了自己的努力。如果少了他人的幫襯,也都有可能墜入絕望的深淵。

你看到的貧困生補助的這點錢,是普通人的「零花錢」,卻是貧困生的救命錢。

很多人,僅僅是抱著不要白不要的心態,就去申請助學金。

甚至有人,在網絡上慫恿大家都去申請,甚至編寫理由都可以、誇張事實都可以,因為「自己的權益為什麼不去爭取?」

殊不知,他們根本不是爭取自己的權益,而是剝奪貧困生的未來!

都說如今寒門難出貴子,卻沒看到有多少人,盯著寒門學子手裡破了口的飯碗,虎視眈眈!

是真缺這口飯嗎?

張雪峰說,他捐錢就捐給貧困生個人,因為那些貧困生「希望通過學習改變命運」,他就幫這樣的人。也許他太清楚,這些貧困生身上蘊含的力量,以及他們改變命運的決心能有多強烈。

這些人,更要突破自己。他們唯一祈求的,可能也只有命運那麼一點點的垂愛。

2023年4月,張雪峰說自己每年向蘇州市教育發展基金會捐款100萬,資助大一貧困新生的第一年學費。他讓貧困生「放心報考蘇州的學校,你的背後有我」。

這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稀疏平常的事,卻是貧困生難得的奢望。畢竟,他們從懂事時起就要學會,省吃儉用、為家人分憂。

普通人突破自己,是為了更璀璨的將來。而貧困學子卻只有憑著突破自己,才能活下去。他們唯一祈求的,可能也只有命運那麼一點點的垂愛。

清華樹洞的貧困生說,直到今天都覺得上天是眷顧他的,因為父母身體健康。

也許對於一個出生便跌入貧困的人來說,生活中的一點點慶幸,足以成為帶來甜蜜的糖。

那如微光般的希望,也要被奪去嗎?

黃國平在自己的論文致謝中說,「身處命運的漩渦,耗盡心力去爭取那些可能本就是稀疏平常的東西……幸運的是,命運到底還有一絲憐惜」。

這助學金,是國家的幫扶,何嘗不是命運的憐惜?

助學金,助的是學生,更是未來。讓努力上進的貧困生能輕鬆一點,哪怕一點,都能讓他們對未來多些期盼。

這是教育的希望,更是未來的希望。

不要讓某些人的私慾熄滅這希望的火苗!

9 / Nov / 2023

監製:視覺志

編輯:小飈

微博:視覺志

點擊閱讀原文可以來微博找小視玩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9c8e8c47dfa2d7f5b290edddb9b68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