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謝爾曼」坦克的評價並不算高,尤其在西線戰場。如果說「謝爾曼」在太平洋戰場還能橫行無忌,那麼在西線戰場面對虎式坦克,就只能變身為「謝饅頭」。
柏林戰役成為了二戰王牌坦克的最後對決,但謝爾曼坦克意外受到了蘇軍的青睞。當時蘇軍手中不光有T-34和IS-2,也有大量來自盟友援助的M4「謝爾曼」坦克。久經沙場的蘇軍老兵,對「謝爾曼」坦克更加喜愛,謝爾曼帶給他們的安全感,甚至比T-34還有強,而且平心而論,謝爾曼的確更加高大魁梧,帥氣當然也是加分的重要項目。
在火力問題上,M4「謝爾曼」裝備的75MM炮,跟T-34裝備的主炮一樣,都無法對虎式坦克帶來致命威脅。虎式坦克往往被毀於T-34和謝爾曼的圍攻當中,在單對單的對決上,虎式坦克依然是不可戰勝的存在。既然火力上只能靠「圍毆」戰術,那防護能力就成為了士兵們關注的重點,畢竟這對士兵的生命安全至關重要。
T-34的裝甲防護能力,自然也比「謝爾曼」更強。既然如此,為啥「謝爾曼」坦克依然得到了蘇軍高度認可?在柏林戰役等城市攻堅戰當中,蘇軍坦克面對的是敵人的反坦克部隊,尤其是Pak40型75mm反坦克炮,這種火炮的威力甚至比88MM炮更強,蘇軍絕大部分坦克都會被它摧毀,只有IS-2能夠勉強抵禦它的近距離射擊。
既然大家都不是對手,坦克兵們如何從被毀的坦克里快速逃生,成為了大家都關心的問題。坦克一旦命中起火,很可能會發生殉爆,儘快逃命才是正事。而T-34攜帶的坦克炮彈,口徑和裝藥量都更大,這也意味著它發生殉爆的可能性更高。而「謝爾曼」坦克可以留給坦克內士兵更多的逃生時間。按照戰後的統計數據,謝爾曼坦克內的乘員逃生機率比T-34高70%。
雖然謝爾曼採用的是汽油發動機,但是面對穿甲彈帶來的高溫,汽油和柴油其實沒什麼區別。另外,「謝爾曼」坦克開起來非常舒服,內部空間大,座椅都比T-34舒服,冬天有暖風,連履帶上都有防滑墊,操作感也比T-34更好。
這是T-34的天然劣勢,換成是大家,估計也會更喜歡「謝爾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