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妻子當然要自己喜歡的,這一點毫無疑問。所以在釵黛之間擇偶的問題,我遇到過多次,卻從來不肯回答。
這次回答這個問題,是因為表述中有歧義。「媳婦」,在有的地方表示妻子,而在我的家鄉,卻是特指兒媳婦,也就是兒子的妻子。
如果站在公婆的角度,來考慮兒媳婦的人選問題,那無疑是要參考很多因素的。
首先讓我們把心理變態的老人排除在外,一般的公婆,娶媳婦是希望家庭和睦興旺,而不是故意給兒子添堵的。
如果希望家庭和睦,希望小兩口相處親密、生活幸福,就應該把兒子的喜好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說,兒子喜歡誰,就應該娶誰做媳婦。這個邏輯,沒問題吧?
可是放到《紅樓夢》中,賈政、王夫人,包括賈母在內,誰也不是壞人,誰也不想故意折磨寶玉,誰也不想給兒子娶個三觀不合、志趣不投的女人回來,一天到晚同床異夢吧?那為什麼在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情況下,寶玉會娶了並不喜歡的寶釵,卻與情投意合的黛玉失之交臂?
陰謀論的觀點,我不予採信,那絕對是看多了後宮戲、宅斗戲的固定思維。《紅樓夢》里有不分敵我、不明是非的人,但主流大部分是聰明人。
所以,寶玉娶寶釵,或者說,賈政王夫人娶寶釵做兒媳(不考慮賈母了,因為這時她有可能已經逝世),一定有著不可抗拒的因素,而不會僅僅是一己的「喜歡」。
是什麼因素呢?八十回中,其實已經暗示了。
王熙鳳貪贓枉法、干涉司法、放高利貸、買兇殺人,諸如此類的事做了不少。到賈府獲罪抄家的時候,王熙鳳是第一個不能倖免的。
《紅樓夢》的結局,不會是在監獄裡,因為警幻仙子的《紅樓夢》十二支的「收尾」已經說了:「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是以「子孫流散」作為結局的。
也就是說,在王熙鳳生病、獲罪的前後,賈府還維持了一段時間,才徹底「風流雲散」的。在這段時間裡,由於男丁們的不爭氣,權力中樞空缺,賈府比任何時候更需要一個新的管家人。
再說一遍,男丁們不爭氣。賈璉才幹平庸,賈寶玉志不在此,賈蘭年紀太小,賈環連搗亂的能力都有限,更不用說管家做事了。
女孩子們呢,迎春早逝,探春遠嫁,惜春孤介,還不是榮國府的人。只有寶釵黛玉「兩個倒好,偏又都是親戚」,不能名正言順地參與到管家事務中來。
要找一個人,長期地取代王熙鳳的職務,而不是短期代理與協助,唯一的辦法就是把親戚變成自己人,也就是娶回來做媳婦——從賈政王夫人的角度來說,就是兒媳婦。而適合娶親的唯一人選,就是賈寶玉。
到這時候,娶媳婦已經不單是娶媳婦,而是關係到家族是否能夠延續、家業是否能夠興旺、家庭是否能夠東山再起的重要事務。考慮到這麼多因素,媳婦的人選如何決定,也就非常明確了。
王熙鳳早就說過,黛玉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寶釵卻是「拿定了主意,『不幹己事不開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難十分去問他」。黛玉的孱弱是先天的、不可逆的,寶釵的「不幹己事」卻可以改變:娶回來,做了自己家媳婦,就「干己事」了。
別以為賈政王夫人冷酷無情、獨斷專行,也別以為他們對寶玉不夠體貼、對黛玉不夠疼愛。實在是到了那個地步,他們也沒有別的選擇。
回到題目上來,如果是你,你喜歡哪一位做媳婦?
國泰民安、歲月靜好的時候,我喜歡兒子喜歡的女孩做媳婦;風聲鶴唳、山河動盪的時候,我只能屈從外部因素,選擇對家族利益有幫助的女孩做媳婦。
這樣的選擇,兒子當然免不了委屈。可是家族已經到了危亡的關頭,每個人都前途莫測,他憑什麼不能做出一點犧牲?
只有逃避責任如賈寶玉,才會懸崖撒手、一走了之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94939478_121054973-s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