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將至,市場都有哪些風險?

2021-09-28   聚金吧

原標題:10月將至,市場都有哪些風險?

市場即將進入10月份行情。10月在金融領域有著特殊的地位,素有「十月效應」,也是財經日曆上最值得警惕的月份之一。

對於美股而言,10月份更加是「特殊」的月份之一。在美股歷史上,兩次讓無數投資者傾家蕩產的大崩盤,恰好都發生在10月:1929年10月、1987年10月。

另外,有數據顯示,自1896年以來,以日波幅來算,10月份道指的波動在一年當中最為突出。

根據LPL Financial的研究,1950年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在10月份的波動幅度超過1%,甚至超過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月。

值得注意的是,若要計算歷史上美股表現最疲軟的月份,9月份在過去90年其實是錄得負回報次數最多的月份。實際上,引發1929年崩盤和1907年恐慌的催化劑發生在9月或更早的時候,而反應只是被推遲了。

1929年華爾街股災

1929年的股災蔓延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以牽連層面和持續時間而言,是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一次股災。

在華爾街股災爆發前,美國經歷了所謂「咆哮的二十年代」,人們普遍不理會投機買賣的風險,憧憬股市將會再創新高,並過著奢華的富貴生活。

這次市場浩劫最先於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發生,但股市的暴跌卻到10月28日(星期一)及10月29日(星期二)才真正爆發。

1929年10月29日到11月13日短短的兩個星期內,共有300億美元的財富消失,這相當於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總開支。這次股災徹底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一直到1954年,美國股市才恢復到1929年的水平。

當時的持續時間之久令人心有餘悸,以至於當時的「黑色星期四」、「黑色星期五」、「黑色星期一」及「黑色星期二」的股災形容詞仍沿用至今。

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發生的「黑色星期一」:當天道指單日暴跌22.6%,5000億美元蒸發,可以說是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單日跌幅,而且如同多米諾骨牌效應在全球範圍內迴蕩。但隨著美聯儲和其他央行紛紛進行干預,道指很快從22%的跌幅中反彈。

很多人在股災後感到奇怪, 因當日根本沒有任何不利股市的消息或新聞, 因此下跌看似並無實在的原因, 當時很多人懷疑是羊群心理、市場失敗(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或經濟失衡引致股災,至今仍在爭論。

在分析師看來,「十月效應」更多是一種心理效應,而不是歸咎於10月份的任何事情。九月份股市的糟糕表現往往要多於10月份。但真正的問題是,金融事件不會在任何一個特定的時間點聚集。

儘管10月份存在這樣一個綽號,但沒有證據表明10月份股市一定會出現大幅下行,只是這種市場慣性是存在的。這種對於10月份的恐懼心理會對股市走勢起到一定的利空效應,並傳導至股價,最終導致其下跌。

所以對於投資者而言,不要自亂陣腳,特別是面對今年特殊的市場行情,那麼今年10月美股市場有哪些風險值得關注?

東吳證券:十一期間外盤或面臨波動風險

東吳證券指出,即便考慮季節效應,投資者仍需對於十一前後市場保持謹慎。外盤或面臨以下波動風險:

1、全球資產的定價錨:美債收益率或有上行風險

美聯儲9月議息會議暗示更快的taper 和更早的加息,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三個月來首度盤中突破1.5%。2013年taper 經驗,從5月首提到12月正式宣布,十年期美債上行100個基點至3%。參考去年同期,未來3 個月美債收益率仍有大幅上行空間,可能至1.8-2.0%。美債繼續上行,估值高位的美股或面臨調整,另一方面或使得資金從新興市場回流美國。

2、美國債務上限談判懸而未決

耶倫此前提出警告,當前美國債務上限問題進入關鍵階段,美國國會面臨將債務上限問題延期至今年12月,還是政府進入停擺的抉擇。若國會兩黨在10月之前無法達成一致,或導致部分美債違約,談判具有不確定性。

正如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給民主黨人的信中所說,「接下來的幾天將是一個密不透風的時期」。本周,美國國會將經歷一場時間賽跑:

  • 第一道紅線是9月30日,如果兩黨屆時不能就撥款法案達成一致,資金即將到期的美國政府將從10月1日起陷入停擺。
  • 第二道紅線在10月中旬,如果參議院拒絕提高美國債務上限,美國將在那時面臨違約。

而在這期間,民主黨領導人還在試圖推進兩個總規模超過4萬億美元的立法提案。其中,基礎設施法案中的新支出約為5500億美元,另一個包含醫保、教育和氣候行動的社會安全網法案則高達3.5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