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理想汽車的核心供應商上市!威邁斯,靠「進口替代」取勝

2023-07-28     閨蜜財經

摘要:車載電源供應商龍頭(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329篇原創

最近兩天,德國大眾集團與小鵬汽車達成合作的消息火爆出圈。

雙方不僅簽署長期合作技術框架協議,大眾汽車還宣布向小鵬汽車投資約7億美元,擬共同開發兩款電動車型。

而就在該消息發布的當天(7月26日),一家小鵬汽車、理想汽車、零跑汽車、合眾新能源等造車新勢力的核心供應商——深圳威邁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威邁斯」)低調上市。

威邁斯上市後連漲兩天。

這家提供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的供應商,成色如何?蜜姐試圖在542頁的招股書中找到一個相對靠譜的答案。

01

威邁斯來自於全國上市公司密度最高的深圳南山區,它的背後也有著一個兼職創業、知識創富的故事。

其創始人萬仁春,1968年生,本科畢業於北京郵電大學電子設備結構專業。上世紀90年代,他曾任郵電部第十研究所電源研究部項目經理。

1996年,萬仁春到深圳市華為電氣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歷任研究開發部常務副總監、中試部總監、人力資源部副總監。

2000—2009年,萬仁春跳槽到艾默生網絡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默生」),任市場部總監。

從其履歷可以看出,萬仁春有著研發、人力、市場等多方面工作的經驗,這也為他日後創業打下了基礎。

2005年,還在艾默生工作的萬仁春創辦了威邁斯,直到4年後,他才辭職到威邁斯任職。目前威邁斯的董監高及核心技術人員中,還有六七位曾在艾默生任職過。可見前一段工作經歷對萬仁春創業的影響。

37歲創業,55歲帶領公司上市,逆襲的爽文大男主背後,與威邁斯的業務轉型密不可分。

威邁斯成立初期的業務,主要與通信電源、電梯電源有關。

2013年,威邁斯逐步專注發展新能源汽車車載電源產品,故事的轉折開始。

02

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和「進口替代」的風口。

2012年,國務院發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確立「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和汽車工業轉型的主要戰略取向,當前重點推進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的規劃方針。

同年春天,特斯拉這條鲶魚進入中國。而國內的造車新勢力們也在這一年開始萌芽,蔚來、小鵬汽車相繼成立。

一年後業務轉向的威邁斯也踩上了風口。

2015年,國務院印發《中國製造2025》,提到「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轉型4年後,直到2017年,威邁斯才成功量產車載電源集成產品。但一舉成為國內最早實現將車載充電機、車載DC/DC變換器和其他相關部件集成的廠商之一。

在行業上,威邁斯屬於汽車製造產業鏈的中游,是電力電子產品供應商。其主營業務為新能源汽車的車載電源。

招股書顯示,威邁斯的業務主要涉及兩大部分:新能源汽車領域業務和工業電源,其中前者細分項目中的車載電源產品,在2020—2022年的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80.75%—88.9%,逐年增長。

而其創業初期的工業電源業務占比已不足2%。

03

近3年,威邁斯的業績增長迅速,但毛利率逐年下滑。

2020—2022年,威邁斯的營收分別為6.57億元、16.95億元和38.33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1%。

同期歸屬凈利潤分別為551.1萬、7504萬和2.948億元,基本與業績增長一致。

但報告期內,其主營業務的毛利率逐年走低,分別為:26.05%、21.87%和19.7%。主要受3方面因素影響:

  1. 受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功率半導體、結構件、阻容器件、磁元件、晶片等)價格變動;
  2. 產品銷售價格下調壓力,如下圖其主要產品價格2022年均明顯低於2020年價格;
  3. 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等因素影響。

此外,其業務方面還存在下遊客戶相對集中的風險。

報告期內,威邁斯前5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達72.42%、67.27%和57.37%。

儘管近3年已有所改善,但集中度依然較高,其中,2022年,僅上汽集團、理想汽車和吉利汽車3家的銷售額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就高達41.47%。

當然,這與其合作客戶是新能源汽車整車廠有關,畢竟這個行業的集中度也較高。但也因此易受客戶經營狀況影響。

04

威邁斯在同行上市公司中的「江湖地位」還有待提升。

在細分領域,威邁斯有自己的優勢。

據NE Times統計數據顯示,2020—2021年,威邁斯在我國乘用車車載充電機市場的份額分別為17.3%、20.9%和20.4%,分別排名為第1、第1和第2名。

但畢竟其進入汽車行業的時間相對較短,而國內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既有比亞迪、特斯拉這類自產自用為主的整車廠,又有傳統燃油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還有多年深耕電力電子領域的廠商。

在同類公司中,威邁斯的營收規模與頭部企業還有明顯差距。

而近3年,威邁斯在研發人員數量占比和研發投入占比上,均低於可比公司的平均值。且這種差距在逐年拉大。

2022年,威邁斯的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比例為20%,同行公司均值為31.9%;威邁斯的研發投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約為5%,同行公司均值約為11%。

不過,截至2022年,威邁斯的發明專利有52項,對比上圖可比公司,表現較好。同期,欣銳科技的發明專利最多,有67項;英博爾最少,為29項。

值得注意的是,威邁斯在報告期內的資產負債率逐年增長,2022年達76%,高於可比公司均值53%;而速動比率和流動比率均低於可比公司均值。

在募資用途上,威邁斯除了擬投入6.2億元到新能源汽車電源產品生成基地項目上,其次就是擬投入5億元補充流動資金,以及約2.1億元投入龍崗寶龍新能源汽車電源實驗中心新建項目。

總的來看:

  1. 威邁斯此前抓住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風口,不僅是造車新勢力們的供應商,也是吉利汽車、上汽集團、奇瑞汽車、長安汽車等車企的核心供應商;還開拓了東風日產、上汽通用等合資品牌客戶;
  2. 如今,加上了在海外市場踐行「走出去」戰略,與海外知名車企Stellantis(旗下汽車品牌如阿巴斯、雪鐵龍、道奇、菲亞特、Jeep、瑪莎拉蒂、歐寶、標緻等)等達成了合作;
  3. 無論是行業大前景,還是威邁斯的戰略都讓投資者充滿想像;
  4. 但挑戰也不少,如威邁斯在電動系統領域的業務還處於起步階段,但產品和技術都面臨疊代升級的風險,整體產能相對不足,以及其原材料晶片等半導體依賴進口,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壓縮盈利空間等。

祝福上市後的威邁斯能乘風破浪,越來越好。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威邁斯招股書,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7ae5d2947ca3e47a5dce3bcfd4721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