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金價的走勢是否已經盛極而衰?這是今年以來存在於許多投資者心中的疑問。國際金價在2020年8月創出歷史新高2089美元/盎司後出現回調,雖然在今年二季度出現明顯反彈,但也未能突破前期高點。在6月反覆震盪之下,金價7月以來的表現差強人意——進入7月,黃金價格呈現小幅反彈狀態,一度連續5個交易日實現上漲。截至7月9日,倫敦金價報收於1808.32美元/盎司,7月以來漲幅近2.2%。綜合來看,國際金價走勢與美聯儲加息預期呈現較大關聯性,這一特點或將在下半年的黃金市場持續顯現。
今年3月以來,美國的通脹數據快速飆升。遠超預期的CPI數據,一度令市場擔心加息會比預期得更快到來。但美聯儲一直安撫市場不會提早加息,金價維持震盪走勢。美聯儲在今年6月利率會議上,才向市場發出縮減QE的信號。美聯儲主席鮑威爾發言時雖未正式提及縮減購債規模,但將今年的通脹預期大幅提升1個百分點至3.4%,仍稱通脹壓力是暫時的,並暗示2023年會有兩次加息。從利率決議、經濟預期、點陣圖和加息預期來看,6月美聯儲立場較市場預期表現「鷹」派。決議公布後,市場反應劇烈,金價應聲大幅下跌。
回望歷史,對比金價在前一輪牛市觸頂及之後的走勢,相似一幕曾出現。國際金價曾在2011年9月達到1922美元/盎司的歷史新高後開始調整,而後在2012年第二季度有所反彈,同樣也在美聯儲縮減QE預期影響之下開始回調。具體來看,美聯儲緊縮預期發酵階段在2012年,當時美國通脹觸碰到2%的目標後,美聯儲即開始準備縮減QE,由此帶來金價見頂。
不過,當前的情形與數年前略有不同。較為突出的一點是美聯儲的隱含目標——通貨膨脹率目標發生了變化。在新的「平均通脹目標制」之下,即使通脹超出界限很多,美聯儲仍然對其非常容忍。2020年8月27日,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布《長期目標和貨幣政策策略聲明》,表示將採取就業優先的靈活「平均通脹目標制」,即將通脹目標PCE上調至平均為2%左右,這是2021年與2012年前後市場邏輯的最重要區別。最新出爐的數據顯示,美國通脹仍在向上攀升。7月13日,備受關注的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6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激增5.4%,漲幅刷新13年以來的最高紀錄。這不僅是美國CPI連續第3個月超預期,也是CPI同比漲幅繼續保持在5%的高位之上,遠高於美聯儲的官方通脹目標2%。
美國通脹數據亮「紅燈」,加劇了投資者對美聯儲政策轉向的擔憂。但是,截至目前,美聯儲仍然保持「鴿」派立場。鮑威爾當地時間7月14日在眾議院、15日在參議院進行證詞陳述。整體而言,鮑威爾的講話維持「鴿」派。他表示,寬鬆貨幣政策對美國經濟有積極影響,認為勞動力市場恢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他還堅持通脹「暫時論」的觀點,強調通脹率走高主要是基數效應與供應鏈瓶頸所致,不擔心金融體系的脆弱性,並強調美國經濟尚未取得縮減資產購買規模所需的「實質性進一步進展」、縮減資產購買規模前會「提前通知」等。鮑威爾的證詞公布後,市場感受到了熟悉的「鴿聲」,6月美國通脹指標躥升帶來的市場恐慌稍有緩解。標普500指數盤中創新高,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最深跌超5個基點,美元指數短線走低。
由此看來,疫情發生後美聯儲包括擴表在內的行為受到CPI高企的影響減弱,這與2011年截然不同。在新的「平均通脹目標制」之下,即使通脹超出界限很多,美聯儲仍然對其非常容忍,並且維持其持續性。這就使得類似於2012年至2013年通脹目標達成、金價即領先下跌的過程在2021年或將難以重現。此時,如果就業復甦仍緩慢,除非通脹惡化逼迫美聯儲提前行動,否則金價因減債預期而下滑時間節點會推後。另外,從基本面來看,美國經濟仍處於政策刺激下的恢復階段,失業率下降但通脹率抬升,尚未實現自我恢復。從歷史表現來看,只有當經濟進入自我恢復階段,即失業率與通脹率同時下行後,黃金價格才會明確步入下行區間。在高通脹和美國就業恢復進度放緩背景下,黃金價格未來或仍有上行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