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從數學邏輯上看,沒有疑問。
可是,放在現實情境中,這個數字比較的邏輯卻未必成立。
尤其是在炮火紛飛的抗日戰爭年代。
一部國產新片,鏡頭對準一群最可愛的人。
一支七人精銳小隊視死如歸,只為營救一人。
這部建黨100周年重點影片,即將熱血上線——
《倖存者1937》
你說這情節聽起來,像史匹柏的《拯救大兵瑞恩》?
先不要這麼快下結論。
電影改編自平型關大捷之下的真實原型。
八路軍的情報密電總被日軍破譯。
而放眼國內,能夠扭轉這個困局的人,只有密碼專家鄭忠。
但他正在被日軍圍剿追殺。
八路軍戰士冉征臨危受命,組建起一支七人小隊,踏上了解救密碼專家的征程。
敵軍攻勢猛烈,小分隊在重重圍擊下闖出血路,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
電影里刻畫的戰士群像,並不是刻板的偉光正。
機槍手個性爽朗樂觀,是個吃嘛嘛香的吃貨,在絕境中火拚到最後一刻。
爆破手和密碼專家有私仇,但在國家大義面前,將忠誠執行任務放在首位。
槍法精準的步兵,私下有吹口琴的文藝愛好,悠揚的琴聲撫慰同伴內心的不安。
新兵蛋子身世悽慘,起初怯懦猶疑,後期爆發出勇猛果敢的鬥志。
還有這句讓人心頭一緊的對白:
「等到抗日戰爭勝利的時候,我應該已經犧牲了」。
他們面對戰爭和死亡不是沒有恐懼,但保家衛國的信念讓他們義無反顧。
他們或許是無名之輩,但也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戰士。
電影里,激烈槍戰、肉搏廝殺、極速逃亡,驚險情節此起彼伏。
生與死往往就在一瞬間,這正是戰爭的殘酷。
水上白刃戰,八路軍舉起刺刀,踩在刺骨的河水裡,和日軍貼身廝殺,血肉橫飛。
沒想到吧,這樣驚心動魄的大場面竟是來自於一部網絡電影。
《倖存者1937》以高規格的製作水準,顛覆大家對網絡電影缺乏沉浸感的印象。
4K寬屏畫質的呈現,更具身臨其境的氛圍。
上面說的水上戰場,都是實景實拍,現場演員眾多,可見場面調度之複雜。
渡河阻擊戰,炮火從河灘逼迫至戰壕,衝擊感十足。
這個短短几秒的鏡頭,隱藏的爆破點就多達130多個,幕後團隊置景耗費了將近一周時間。
山地伏擊戰、碉堡攻堅戰、城市巷戰……還有很多刺激的對戰場面出現在這戰爭大片。
那麼,這支七人小分隊是否能順利完成營救任務?
艱苦抗戰,需要技術專家的支援,但決勝關鍵,是那群不畏強敵、捨生取義的戰士。
總有那麼一群人,每每讓人回想起來就敬佩不已、熱淚盈眶。
建黨百年之際,回溯這段剛烈的抗戰歷史,致敬英勇的革命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