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供車」真香,越便宜越香

2020-02-19     魔駕MOCAR

聽到「特供」這個詞,讓人腦海里飄過的是神秘、遙不可及的感覺。

「特供煙」? 「特供酒」?


不過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特供」產品是我們能夠輕鬆開回家的。

但中國「特供車」帶來的爭議伴隨多年。

簡單來說特供車就是為了迎合地方消費者喜好,專為某個國家研發,並只在這一地區生產銷售的車型。

雖然熱銷,但部分人還是會對它「嗤之以鼻」

中國特供車可以分成幾種,一種是合資品牌在國外淘汰的舊平台,到了中國「下崗再就業」,講究的是「循環利用」「classic」(經典)「復刻」等現代漢語重新演繹。

例如當年一個月能賣出5萬台的大眾朗逸,用的是大眾第一代寶來的PQ34平台,針對國人的用車喜好,經過一系列改造,擴大車內空間再增強一些配置,果然受到了追捧。


還有是「資源整合」的做法,將現有部件創意拼搭,衍生出全新車型。就像雪佛蘭科沃茲整車懸掛、後車架來自別克老凱越,再把發動機、底盤從雪佛蘭科魯茲身上扒下來,再給外觀設計一個新的,這又是一台能再戰幾年的「新車」


修車師傅痛哭流涕:「我說這車怎麼還這麼難修」



這一類特供車平台老、技術舊,但憑藉合資品牌、顏值高、空間大、配置高這幾點就足夠無視前面兩點,「反正裡面的東西我們都看不到」,畢竟銷量也說明了一切。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10萬左右的價格區間內,這些特供車動輒優惠2萬+,讓你7萬9千8大品牌合資小轎車開回家。

除了這些主要體現性價比和經濟性的車型外,在多年前大家對「特供車」的說辭也該刷新了,有這些類型的特供車在中國受到熱捧,甚至連國外車友都有些「眼饞」

# 看家本領「加身」


這一類車型大多應用了該品牌的最新技術和平台打造,而且在中國設計、研發、生產,一切都是為了迎合中國車主的需求。

例如

大眾輝昂


輝昂只在中國銷售,繼輝騰停產後所能購買到最高端的轎車產品,輝昂則是大眾品牌在中國的首款MLB平台車型。


馬自達CX-4


它有著年輕人鍾愛的跨界造型,卻賣著比CX-5便宜很多的價格魂動設計理念,智能四驅,高效能缸內直噴全鋁發動機,創馳藍天理念這些都是馬自達新一代產品上才有的先進技術,這一次全部運用到了它身上。


本田傑德


傑德在國內雖然叫好不叫座,但它以出色的空間,加上本田一貫的實用性,還有本田性能不錯的發動機。本田還將它帶到了日本進行銷售,只不過日版的配置比國產的要高少許。


......

# 直接被拉長的「L」車


這類特供車和上面兩類不同,它們在海外都已有同步車型,僅將原型車的基礎上的軸距、後排為中國市場單獨加長,在配置上也迎合了大多數需求。


比如BBA、捷豹等等豪華品牌幾乎所有車型都有加長版本,但加長後在操控性能上會打折,但足夠大的後排空間面前,這些不足就顯得不會在乎了。

# 特供「香」嗎?


不僅中國有特供,連國外許多國家也有專門針對各種不同需求的特供車型。

比如美國,豐田Sienna就是一款針對美國市場的典型特供車,此前還有傳言豐田Sienna將會落戶廣汽豐田進行國產,Sienna的車長超過五米,寬度接近兩米,這個尺寸對國內的別克GL8來說是非常誇張的,然而這對美國人追求大尺寸車型的喜好來說尺寸剛剛好。


如果把豐田Sienna放在中國,就變得太過「臃腫」。寬大的車身對中國的道路並不「友好」,它並不能像奧德賽和GL8那樣很輕鬆的行走在小街巷裡,3.5L的排量在目前中國嚴格的排放標準下是很難存活。但這些對粗糙的老美和美國的道路條件來說,這樣的車型反而相當適合在美國駕駛。


澳大利亞土生土長霍頓最開始以車身製造起家,後來就成為了美國通用集團的車身供應商,後來出於發展原因被通用集團全資收購。

霍頓品牌下的車型,就像是雪佛蘭與別克的關係一樣,大多是通用旗下車型的「換標」產品,另外針對澳大利亞農業經濟發達的特點,車主對皮卡需求較廣的市場狀況,推出了許多UTE車型最瘋狂就是2014年推出的Commodore Ute SV6,搭載了6.0L V8發動機,並匹配6MT手動變速箱。



# 最後說說


其實對於中國的特供車,我們沒必要抱有太大的偏見


中國汽車市場越來越成熟,特供車不再是簡配、技術老舊的代名詞。而是變得各種看家技術加身並且更適合國情的車型。


還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特供車型讓國外看到了它們的好,並且帶到其它國家銷售,也印證著中國的消費眼光正在飛速提升,甚至在引導著全球。

哎呀,真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6B9Y3ABjYh_GJGVXsT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