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戰鬥陷入僵持時,破解僵局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斷的炮轟對手,深陷一戰的英國深諳此道,在那個轟炸機技術還不完善的年代,重炮就是輸出爆炸物的最佳平台。
BL8英寸重炮
BL8英寸重炮
一戰以前的重炮大多射程較短,火炮笨重,當雙方隔著塹壕展開炮戰的時候,火炮陣地其實也在對手的射程範圍內,因此重量輕、射程遠的火炮才是未來發展的趨勢。
1916年英國服役了新式的8英寸(203.2毫米)榴彈炮,這是一種專門用來炮轟對手塹壕防禦體系的攻堅重炮,普通的混凝土碉堡完全經不住打擊,更不要說土木結構的塹壕了。
塹壕里的士兵
火炮全重5.08噸,之後有一種改進型號重量達到了8.89噸。火炮身管16倍徑,改進型號也有17.3和18.5兩種倍徑,火炮高低射界0°~50°,方向射界8°。
炮彈採用分裝式,榴彈炮彈頭重90.8千克,採用人工裝填,炮口初速度457米每秒,最大射程在10千米左右,持續射速1發每分鐘。
榴彈炮準備開火,可以看到炮管較短
早期型號火炮炮管上方有兩個巨大的液壓復進筒,改進型號位於炮管下方,炮閂向右側打開,炮手站在火炮右邊使用拉繩擊發。為了承受巨大的后座力,炮架做得格外的粗壯結實,炮輪也採用全鋼製。
因為火炮實在是太重了,就算是公路運輸,也無法用人力或者畜力拖曳,當時內燃機技術的限制,卡車的負載能力也很有限,因此只能用速度慢但馬力大的拖拉機拖曳。因為火炮沉重,拖曳的時候會通過牽引架向拖拉機施加一個很大的向下壓力,於是和拖拉機之間增加一個火炮前車,也就相當於增加一副輪子,炮架的壓力先施加在這對輪子上,這樣拖拉機就只需要提供向前的牽引力了。
這是MK.VI型,身管明顯更長一點
重炮的實戰
BL8英寸重炮在一戰中來說絕對算是陸軍大殺器,依靠拖拉機拖曳的它具備在泥濘環境下行駛的能力,而射程優勢讓它能夠把陣地布置在對手射程之外展開炮擊,對塹壕等是十分有效的破壞武器,可以有效的削弱對手的防禦力量,減少攻擊部隊的傷亡。
但是這種重炮最大的缺點就是產量太少和射速太慢,只能集中起來用在某些特殊的作戰地段。行軍時,炮組成員們紛紛把各種物資放在炮架和火炮前車上,人員則坐在拖拉機上,對於那些在泥濘中針扎的步兵而言,這真是難得的享受。
拖拉機拖曳火炮
關於該炮的具體實戰記錄並不多,能夠確定的是它一直戰鬥到一戰結束,之後還服役了不少年頭。
重炮的衰落
雖然重炮在一戰以後仍然流行了相當長一段時間,但是飛機技術的進步讓重炮一方面受到空中威脅,另一方面部分功能被轟炸機替代。二戰表明重炮存在的價值已經很低了,只能作為一些特種武器少量存在,真正適合戰場的是150毫米這一類的火炮,尤其是安裝在機械化底盤上的自行火炮。
裝填炮彈
正是如此,英國在一戰後逐步淘汰了BL8英寸炮這樣笨重的陸地怪物,轉而發展輕便靈活的25磅炮,BL8英寸炮只能作為歷史的見證存在於博物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