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宮的王羲之書法真跡,短短28字,乾隆卻蓋了170個印章

2023-06-18     胡月芳

原標題:台北故宮的王羲之書法真跡,短短28字,乾隆卻蓋了170個印章

北京故宮有一個名叫三希堂的地方,它位於養心殿的西暖閣,面積不大,可這裡曾是乾隆皇帝最喜歡呆的地方、「三希」有兩種解釋,原意是「士希賢,賢希聖,聖希天」,意思是說普通希望成為賢人,賢人希望成為聖人,而聖人則希望知天命之人。

還有個解釋這裡珍藏了乾隆皇帝最喜歡的三件稀世珍寶,故得名。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將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收藏在這裡,一有空就拿出把玩一番。

乾隆皇帝有一個愛好,就是特別喜歡刻印璽。據考證乾隆皇帝的印璽有1800多個,印璽這麼多,幹啥呢?在字畫上瘋狂蓋章唄。在欣賞古字畫時,乾隆皇帝一邊看一邊蓋章,堪稱「蓋章狂魔」。「三希」也未能倖免,乾隆皇帝都蓋了很多印章。

大家都知道,中國台灣也有一個故宮,名叫台北故宮。這裡收藏著大量當年蔣介石帶到台灣的國寶文物,其中不乏國寶級書法字畫。在所有書法字畫中,王羲之的書法真跡《快雪時晴帖》作為鎮館之寶,格外受人關注。

《快雪時晴帖》也是大陸專家頗感遺憾的一幅字畫,因為其他「兩希」都收藏在北京故宮。《快雪時晴帖》是王羲之以行書書寫,僅28個字,「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王羲之以圓筆藏鋒為主,起筆與收筆,鉤挑波撇都不露鋒痕,由橫轉豎也多為圓轉的筆法,結體勻整安穩,顯現氣定神閒,不疾不徐的情態,可謂「圓勁古雅,意致優閒逸裕,味之深不可測。」不少人認為《快雪時晴帖》僅次於「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快雪時晴帖》流傳有序,此帖附頁的諸多題跋款識、收藏印章以及有關書籍錄載。北宋時期入宣和內府,元代時入御府,明時為朱成國、王稚登,清馮銓、馮源濟父子所有,兩人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獻給康熙皇帝,得以再次進入皇宮內府。

當乾隆皇帝看到《快雪時晴帖》時,他極度興奮,每天都要拿出來欣賞一番。當然乾隆皇帝充分發揮自己喜好蓋章的愛好,蓋上了密密麻麻的印章,目前能看到的印章至少有170個。每年北京下第一場雪時,乾隆皇帝一定會再次認真欣賞《快雪時晴帖》,而且還會寫一首詩來表達自己的心境。

更覺得還在後面,乾隆皇帝看到《快雪時晴帖》上很多人都有題詞,他突發奇想,在最中間題寫了一個大大的「神」字。

參考資料:《快雪時晴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5128d939d269971f3e8a2bc04429e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