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福重博士談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啥用」,對此你怎麼看?

2023-12-15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王福重博士談農民:「一身蠻力,對國家沒啥用」,對此你怎麼看?

中國自古以來,便實行重農抑商的國策。

原因無他,只因為中國是一個農耕國家,所建立的文化傳承,同樣也是農耕文明。

昔年有神農嘗百草,為我華夏先祖,披荊斬棘,步履維艱。

再有后稷大賢,輔佐大禹,教導百姓種植五穀,免去了天下百姓流離之苦。

自此我華夏便以農耕立國,農民是當時社會上的主要生產力。

而糧食,從古至今,都是不折不扣的硬通貨。

無關乎其它,人食五穀雜糧,以養身軀。

除非是仙人辟穀,可以斷絕五穀,否則是人,皆離不開五穀雜糧。

正所謂是「民以食為天,」五穀稻米,乃至蔬菜果蔬,都是人存活下去,所離不開的東西。

而五穀果蔬的源頭,正是田地,而田地自己是不會生產這些東西的。

這些東西,都需要天下的農民百姓去耕種栽植。

或許有人說,有錢便可以買到這些東西,去種田,不如去從商賺錢。

可要是大家都有了錢,沒有再去耕種稻穀蔬果。

那麼到時候,就算手上有再多的錢,也要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

但是當今之世,卻有一博士,名為王福重。

他曾公開表示:「一身蠻力,對國家沒用」。所說的正是農民。

那麼這位所謂的博士,他說的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古代中國,曾以「士,農,工,商。」

四個階級,來劃分天下百姓的地位尊卑。

而到了今時今日,人權平等自由。

哪怕是一介平民,在任職的官員面前,其人格尊嚴也和官員是平等的。

隨著改革開放的大潮,越來越多的人下海從商,有的人賺的盆滿缽滿,願意在家務農,耕種田地的人也越來越少。

誠然,以經濟發展的角度而言,在家種田,確實不如經商讀書。

可是國家在大學裡,不僅設置了商學院,還設置了農學院。

士農工商,不再成為劃分階級的工具,而是齊頭並進,一起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共同努力發展新時代的中國。

但是,哪怕到了經濟發展迅猛的今天,農民階級,也始終活躍在經濟建設的最前沿。

探索本源,和糧食供養人的身體,是同一個道理。

萬丈高樓不會憑空而起,萬頃稻田不會一夜豐收。

土地建設,工業發展,一切輝煌而偉大的成果背後。

都有那麼一群無名之輩,在默默的揮灑汗水和為之奮鬥。

或許平日裡,你在大街上見到他們,他們身著一件破爛髒亂的T恤,鞋底上沾滿了黃泥。

他們的臉上布滿了土塵,鬍子拉碴不修邊幅。

每到飯點,就會端著一個大碗,或蹲在路邊,或坐在長椅上,就這麼埋頭扒飯。

或許你還會嫌棄他們,一身的髒亂,給美麗的城市帶來了負面影響。

可是,恰恰就是這些看上去最髒,最邋遢的人。

一磚一瓦,親手建設了我們美麗的城市。

都市中的繁華喧囂與他們無關,他們每天的生活十分簡單,三點一線。

工地,飯棚,宿舍。

當然,他們也不是無償工作,工地會付給他們應得的酬勞。

或許有人會說,這些工地上的民工,他們到手的工資可比一些白領階層還要高。

可是,這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嗎?

就像是種田耕地,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拚命幹活,所為的同樣是一份溫飽。

工作,拿到應得的報酬,這是人類社會幾千年來,再尋常不過的一個道理。

但是拿工資,並不意味著就不值得稱頌。

在其位謀其政,只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那便是一件值得稱頌的事。

論及對社會的貢獻,論及對於經濟建設發展的貢獻,在家耕種的農民,出外打工謀生的農民工。

很多時候,他們才是真正的社會建設者。

而絕非是在採訪節目,或是輿論宣傳中,高談闊論的所謂博士,所謂教授之流。

在中國歷史,乃至世界歷史中。

總會有那麼一小部分人,自作聰明,為了一些自己的目的,而不擇手段。

歷史上,便曾有過「終南捷徑」的典故。

當時的人,為了在朝廷中,謀得一官半職。

其手段便無所不用其極,他們平日裡沽名釣譽,只為在鄉裡間博得虛名。

實際上,為鄉親百姓做的實事卻是一件也沒有。

不僅如此,他們還會十分關註上位者的喜好,故意跑去鍾南山里隱居,然後花錢,讓人在皇帝或是大臣的面前,提起他們的名字和隱居的事情。

在古代,社會通訊和交通十分不便,所以能夠把名字傳到上位者耳中,便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

皇帝或是大臣同樣為了博取虛名,甚至會專程跑去禮聘他們,出來做官。

到了這一步,那麼他們的目的就算達到了。

至於隱居,更是子虛烏有,自欺欺人的事情。

試問,一個真正的隱者,又哪會讓人知道自己的隱居之處。

而放到現在,交通通訊十分發達,信息的傳遞,比之古代要快了不知多少倍。

並且社會風尚也隨之改變,於是古代的法子,便需要一定的改進加工。

利用現代人獵奇的心理,越是奇葩越是古怪的言論,越能引起人們的關注。

當然民眾的三觀還是比較正的,這些奇葩古怪的言論,往往都會被人加以駁斥。

但是在此之前,說出這樣話的人,他們的目的便早已達到。

他們所需要的,就是社會的關注度,而不是說出去的話,是對亦或是錯。

在這個時代,流量之上,娛樂至死。

至於所謂的是非曲直,黑白之分,早已變得模糊而不可察。

昔年聖人誅少正卯,以正風氣。

而今卻有無數個少正卯興起於世,猖獗如匪類,卻無明法可治其罪,奈何乎?

歪風邪氣不可助長,正本溯源方是光明正道。

這位王博士的悖論,你說他無理,可細究之下,卻又偏偏還是有幾分依據。

如果不明察是非黑白,沒有堅定而又正確的是非取向,那麼難免會被他的言論所誤導。

堅守正道而立,歪風自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4f32238c04abfa68685edf2c87bfd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