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上流行一句話: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
作家韓松落這樣解釋:
「我還記得北方公園裡面有一集。人類精英對重大事情進行決策,決策的方式是捉一隻雞來把頭砍了,看看這隻沒頭的噴著血的雞,往哪個方向去。大家就奔向這個方向。
大家都瘋瘋癲癲,深一腳淺一腳,同時佯裝篤定。佯裝篤定逐漸成為人類生存第一大技能。」
這周,《再見愛人》第三季開播。看完第一集,這季嘉賓的婚姻狀態竟然讓我想到了上面這段話。
我開始懷疑,也許很多人的婚姻也是一個巨大的草台班子?
如果說《再見愛人》第一季為觀眾勾勒出「最完美的離婚」,那麼,從第二季開始,節目就迅速淪為灑狗血、拼熱搜的一地雞毛。不過,第二季最令人頭疼的張婉婷宋寧峰和最令人費解的艾威Lisa這兩對夫婦,至少還有較深的情感羈絆可供看客代入和回味。
而這一季的張碩睡睡夫婦和紀煥博王詩晴夫婦則讓我捏了一把汗。
從他們第一集的表現來看,想要重現第一季「玻璃渣里找糖吃」那種又甜又虐的BE美學,恐怕很難。
他們的狀態讓我聯想到韓松落提到的那些人,追著一個「噴血雞頭」,佯裝篤定,不知去向。
他們的婚姻,就是那個「噴血的雞頭」。
盤旋在觀眾腦海里的問題並不是「他們為什麼會分開」,而是「他們為什麼會結合」。
相信每一個從第一季追到第三季的觀眾都發現了這個事實:
沒有了郭柯宇的《再見愛人》,很快從封神國綜降級為《婚姻保衛戰》《1818黃金眼》之類的社會觀察類節目。
的確,節目依舊提供了不少鮮明的婚戀話題供人討論。第三季的三對嘉賓首次碰面的當晚就直奔主題,道出了各自的問題所在,有些頗為典型,有些則不乏社會意義,但就是缺了點什麼。
缺了點什麼呢?
也許是不確定性。愛情存在還是消亡的不確定性,關於愛的信念的不確定性,一直瀰漫在第一季的旅程中。每個人的言行,以及後采中他們對自我行為的闡釋,都像針腳一般密密麻麻爬滿他們的婚姻。觀眾需要耐心地挑開這些針腳,才能還原婚姻中雙方原本的模樣,儘管上面已經針孔遍布。
看第一季像是看一場關於婚姻和愛情的懸疑電影,有美好,有感動,有憤怒,也有遺憾。
而看後兩季則更像是「上課」,「課」上的案例像極了羅翔口中的張三,暴露的全是人類的弱點。
所以,當我們懷念第一季的時候,我們懷念的其實是觀看一場哀而不傷的優美悲劇。
或許,能被拍成一場優美悲劇的離婚是鳳毛麟角。第二三季中的離婚,才是關係破裂後的真實剪影。
01
再也沒有第二個郭柯宇
種種不確定性成就了《再見愛人》第一季的詩意,而郭柯宇的靈氣正是這些不確定性的來源。
第一季的一大貢獻是讓觀眾認識了郭柯宇這位充滿才情的女性。
從第一集的潦草和封閉,到後來逐漸散發出成熟女性的知性之美,郭柯宇打開自我的過程,是第一季的一條重要暗線。
它引領著她和章賀的關係從晦暗轉向明朗,也暗中升華了這檔離婚綜藝的價值,讓節目擺脫了獵奇、狗血和瑣碎,成為一場深入內心的對話。
郭柯宇在節目中的很多「金句」至今為觀眾津津樂道。
大家喜歡她的真誠和仗義。
她看到新疆的壯美景色後,體悟到人面對自然時的渺小,因而更加確信「要有情有義」。
她很體面,沒有把婚姻中太多的不堪搬上檯面,留下的更多是真情流露。
她還有化抽象為具體的能力。
描述兩人的溝通困難,她舉了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你問我吃了啥,我說老闆娘的耳環好美。
描述前夫的長相,她形容「耳朵卜棱卜棱的」,對方瞬間可愛了起來。
主題曲《再見愛人》是她一手包攬,節目裡也會響起她以前在自己的樂隊「追星族」唱過的歌。
她在節目裡給朱雅瓊念了一首余秀華寫的詩,是這趟旅程最超然的瞬間。
節目最後她飛奔過去抱住章賀的那一幕,堪稱國綜BE美學的巔峰。多少綜藝導演做夢都求不來的綜藝之神,在此刻降臨。
但郭柯宇有多適配,後續嘉賓的對比就有多慘烈。
嘉賓的篩選對《再見愛人》來說格外重要。
這個節目需要一對情侶在十八天的旅程中儘可能全面地表達自我、暴露問題,而且得在面對鏡頭的前提下。光有真誠仍不夠,還需要有清晰的表達能力和足夠敏銳的感知力。
要知道,在真人秀全方位無死角的鏡頭前,任何一點不自洽都會放大無數倍,經受觀眾反覆的拷問。
所以,《再見愛人》的製片人劉樂表示,節目嘉賓很難選擇素人。原因有二點,一是素人面對鏡頭很難鬆弛下來,二是素人離婚的根源總會追溯到經濟問題,雖然現實,但親密關係就不再有討論的空間。
這一季的睡睡張碩,女方是美妝博主,算是半素人。節目組可能是想為第三季注入一點新鮮感,增加一份非娛樂圈的婚姻樣本。兩人也確實為節目提供了第一個出圈的話題——
女方伴娘被婚鬧,男方應該如何處理。
睡睡要求張碩的朋友向自己閨蜜道歉,而張碩卻礙於情面不肯指責朋友,只好自己向睡睡閨蜜道歉。
睡睡無法接受張碩的處理方式,所以事實婚姻已有三年,卻始終不肯領證。
這對夫婦自帶話題性,所有嘉賓、觀察室成員以及觀眾都認為是原則性問題,一邊倒地批評張碩。很快,剪輯後的段落傳遍社交媒體,熱搜上大家如火如荼地討論著。傳播效果達到了,但看到這樣一個令人下頭的男嘉賓,我的觀看慾望也大大降低。
張碩大概是三季以來最為平庸的男嘉賓。無顏值、無業務水平,無突出的個人魅力,連張婉婷身上那股極致的強盜邏輯和攪屎棍特質也沒有。這種比白開水還沒味,三觀一團漿糊,還滿腦子封建糟粕的素人嘉賓,到底有多少可看性?曾經滄海難為水的老觀眾不禁打上一個問號。
這一季另一對嘉賓紀煥博和王詩晴則像是王秋雨朱雅瓊的翻版。
但紀煥博超強的控制欲和(外行看不出有多厲害的)職業自信,卻要遠超王秋雨。他動不動就喊人「同志」,思想老派得讓觀察員驚呼「不像四十像六十」。
兩人都是模特,老紀是王詩晴剛入行時的大牛前輩。和小朱類似,王詩晴愛上老紀也是出自「崇拜」,享受對方父親般的照顧和提點。
如今女方日漸獨立,事業上不再需要男方的提攜,大有趕超男方的意思。男方感到不再被需要,頗為落寞。
但非素人嘉賓也會帶來另一個問題——隨著節目的爆火,他們的動機會被質疑,是不是想火,想炒作,想賺錢?
第二季的張婉婷隔著螢幕「霸凌了所有觀眾」,觀眾還在為他們這對到底要不要離操碎了心,人家轉頭就在廣告里合體代言幼兒奶粉。節目收官後,張婉婷又立刻在小紅書直播賣貨,一聲聲熟練的話術迴蕩在直播間,忠實觀眾很難不覺得真心喂了狗,小丑竟是看她表演哭得稀里嘩啦的自己。
第三季也有同樣的問題,比第二季還要嚴重。
傅首爾和老劉這對夫妻是婚戀觀察類綜藝的常客,他們的出現加重了觀眾的疑慮。
傅首爾作為知名情感博主,樹立的人設一直是打著吐槽的幌子秀恩愛。兩人在上一個綜藝里還默契地上演「女主外男主內」的非典型幸福生活,怎麼現在又跑到離婚綜藝里來賣慘?
但是一集看下來,又會發現只有傅首爾和老劉這對還保留著《再見愛人》應有的水準——他們的關係讓人捉摸不透,感情甚篤,卻暗流涌動。也只有他們倆讓人有一探究竟的慾望,傅首爾的個人魅力也一定會讓這趟旅程增添很多看點。
說到底,一部離婚綜藝想要好看,高質量的嘉賓一定是靈魂。
他必須內心豐富,願意打開自己,並且對自我、他人、親密關係都有求知慾和好奇心。
當然,也許我們必須承認,這樣的高質量人類並不算多。
太多普通人的婚姻都是一筆糊塗帳。他們看似恩愛地走上紅毯,宣讀對彼此的誓言,共同構築日常的點滴,兩年,十年。走過的台階都是胡亂堆砌的砂礫,用力跺一腳就能瞬間崩塌,再回首,身邊那個人竟然還是面目模糊。
在生活中不糊弄自己是一件多麼難得的事情。普通人總是在考慮沉沒成本,糾結於在對方身上花費了多少心力,結果可能就像睡睡那樣,和一個連正眼都懶得瞧上一眼的人周旋了三年。
她對丈夫散發出的厭惡感是前兩季都不曾有過的。
從第一季的愛而不得,第三季的相看兩厭,《再見愛人》越來越現實,卻也越來越乾癟。
對《再見愛人》來說,克服失敗婚姻帶來的疲憊感,克服觀眾的審美疲勞,並非易事。
也只有在旁觀郭柯宇這樣豐富又美好的人時,我們才能享受這檔基於破碎和失敗的節目。
02
「新女性,舊男人」
話說回來。
儘管《再見愛人》從第二季開始爭議不斷,但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檔親密關係觀察類節目,節目的社會學意義始終在線。
尤其是當代兩性關係主要矛盾的變化,節目有著直觀且深入的呈現。
第一季中,女性自我成長的要求與傳統性別分工的衝突是一條暗線。郭柯宇、佟晨潔和朱雅瓊分別從不同側面拼湊出一幅「已婚女性受困圖」。
郭柯宇因為嚮往親密關係而走進婚姻,又在日復一日扮演「賢妻良母」角色的過程中倍感困頓。最終她決定走出婚姻,尋找下一個人生課題。
佟晨潔事業成功,卻因為臨近生育年齡紅線而被催生。即便是教科書級別的人間清醒,她也不得不只身抵禦女性被規訓的社會時鐘。
朱雅瓊則在老王半庇護半打壓的照顧下生活了小半輩子,終於回過神來想要找自己,重新回歸職場。只是,「自己」是由漫長歲月打磨而成,無法速成,她也不免陷入無法掌控人生的尷尬局面中去。
三位女士的丈夫,也都或多或少被傳統的性別觀、婚姻觀所折磨。
KK鼓起勇氣選擇了「女強男弱」的婚姻,隨女方來到上海生活。但他事業沒有起色,無法達到佟晨潔那個圈子所要求的「成功」。儘管佟晨潔表示不需要他來養家,他還是放不下面子,自己給自己套上了無形的枷鎖。
兩性雙方受新舊性別觀念的雙重影響,女性要發展自我,男性要維繫面子,一個想要向前走,一個想要守住過去,這婚姻可不就擰巴了嗎?
到了第三季,女性的個體發展與婚姻角色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成了顯學。
豆瓣網友辣評:
一個很有趣的情節是,老紀抱怨他們從北京搬去了上海之後,自己的生活就變得枯燥,妻子的社交活動則越來越多,自己成了「孤寡老人」。
一直沉默的老劉聽到「上海」兩個字,眼睛突然發亮, 做出了迄今為止最大的動作幅度——碰了碰老紀的胳膊說,這點我跟你有共鳴。
傅首爾的事業騰飛之後,兩人從合肥搬去了上海。
節目中有一組蒙太奇。隨著倒計時聲響起,傅首爾走上舞台,而老劉在過紅綠燈。對比過於鮮明。
上海,好像成了男人們的一塊心病,一個魔咒。隨妻子搬去了上海的他們,准要鬧離婚。
KK如此,老紀如此,老劉也如此。
張碩就更不必說了。
睡睡在節目中不停回憶學生時代張碩如何費盡心思追求自己,如何千依百順,婚後又是如何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如何擺爛。
而鏡頭給到張碩,他竟然還在說」媽媽把這個家收拾好,女的不就應該這樣嗎」。
實際上,睡睡的工作比他成功,想必也比他投入了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而他卻固執地認為,家務應該由女方來承擔。
他和睡睡分歧最大的婚鬧事件,歸根結底也是兩人對性騷擾的定義有差距。
還記得全嘻嘻與上野千鶴子對談時問過一個問題,大意是女生的女性意識覺醒和戀愛結婚是否衝突。
上野千鶴子的回答是,戀愛當然可以談,婚也可以結,只要一切建立在不糊弄自己的前提下,做什麼都行。
在睡睡身上,我看到了這種不糊弄,但也看到了女性意識萌芽時期的掙扎。
過分的婚鬧就是性騷擾,她的內心堅守了這一原則。這是進步之處。
而令她糾結的是,她的未婚夫並沒有建立起這種進步的性別意識,面對這種古老而頑固的性騷擾形式,他還停留在遞煙和稀泥的老派做法里。
毫無疑問,女性在變得獨立、強大,妻子們一步步拿回婚姻中屬於自己的那一半話語權。然而,沉浸在舊夢中的丈夫卻感到應有的權力被剝削,應有的尊嚴大打折扣。
第三季從婚鬧、家務、工作等各方面發散開來的話題,都在昭示著同一個事實:
當代社會,一種新型性別秩序正在建立。它對當代婚姻關係的輻射,根本性地扭轉了女性的婚姻觀。對此,男性感到無所適從。
在當代的新型婚姻中,不僅性別分工趨於流動,夫妻雙方的身份也在發生微妙的變化。
從前,一個「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里,夫妻二人是絕對的合作關係,權力中心是丈夫,妻子則是從屬者和輔佐者——「只要男人好,我做什麼都無所謂」。
現在,夫妻雙方的個人價值同等重要,還有很多夫妻是同行。從外在世界獲取資源的能力,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在婚姻中的地位和分工。事業上較弱的那一方,自然會變得被動——一旦家庭發生變故,創造經濟價值少的那一個更容易被要求「犧牲」。
如果雙方都看重事業,那麼一定會有無形的競爭和較量。
這在傳統婚姻中簡直難以想像,現在卻時常發生在年輕人的親密關係里。
就算不需要誰刻意「犧牲」,兩個親密戰友之間也難免會相互比較,產生一些複雜情緒在所難免。
誰又能說明白,老紀看著自己一手栽培起來的妻子小王如今在模特圈如日中天風生水起,他的落寞僅僅來源於丈夫身份,還是說,作為職業模特,他也感受到了後生可畏,自己的職業生涯正在走下坡路?
從這點上來看,《再見愛人》這檔節目依舊可以做下去,因為它討論的是新時代的新問題,不僅關乎婚姻、親密關係,也關乎個人價值和時代發展。
這一主題從第一季延續到了第三季,似乎已經成為《再見愛人》的主旋律。
只是,在新女性和舊男人之間,鴻溝如同大裂谷,浪漫早已葬身谷底。
第一季帶給所有人驚喜的「藍色情人節」,恐怕難再重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