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孝順,還是「白眼狼」,從三歲後的表現就能看出一二

2019-06-11     瀟小說育兒

前言: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莫過於付出自己的全部,孩子長大後卻不懂得感恩。

之前網上曾爆出新聞,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每天都去火車站乞討,後來經過相關調查發現,老人有兒有女,而且還是40多歲的兒子,每天早上把視力不好,腿腳不方便的老母親送到車站去乞討。40多歲的兒子,不出門工作,不是打牌就是睡覺,生活開支全靠老母親的乞討。

母親毫無保留的付出,卻沒有換來孩子的感恩。

孩子長大後是否懂得感恩,是孝順,還是「白眼狼」,從三歲後的表現就能看出一二。

在擁擠的地鐵車廂里,一位小男孩非常努力地踮起雙腳,用力拉著手環,努力保持著自己的平衡,只是為了讓疲憊的媽媽能靠在自己的身上小睡一會。

能看到媽媽的辛苦,儘自己所能,用小小的肩膀給媽媽依靠,男孩體現出了應有的擔當和責任。

孩子三歲後,如果這些跡象明顯,小心養出「白眼狼」。

以自我為中心,蠻不講理。

這類孩子,在生活中大多沒有禮貌,凡事只考慮自己,從來不管別人的感受。

5歲的小路喜歡吃肉,不論在家還是出門做客,只要看到飯桌上有肉,就一把將碗拖過來放在自己的面前,誰也不可以再動,等他吃飽了再一把推開。

有朋友好心提醒小路的媽媽,孩子的習慣不好,太沒有禮貌,但媽媽只是淡淡地說:孩子還小,多吃點肉長身體,等他長大就好了。

孩子就是仗著父母的寵愛,才敢如此不講禮貌,處處以自我為中心。這類孩子還有個特點,如果遇到挫折就大哭大鬧,直到達到目的為止,養成了蠻不講理的個性。

沒有同情心。

都說喜歡小動物的孩子,同情心不會太差。在看到比自己弱小的動物時,孩子的態度表現出愛心,還是粗暴,就體現了孩子的同情心。

看到父母辛苦的工作,沒有同情心的孩子,不但不會覺得父母辛苦,還會不斷索取超出家庭承受能力的奢侈品,或是總覺得父母給予的不夠。

一個沒有同情心的孩子,也難以感念父母的養育之恩。

事事依賴大人。

有的孩子,從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獨立的能力並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同步增加,還事事依賴大人。

小宇已經7歲了,但他不知道自己的衣服擺在什麼位置,書包都是媽媽幫著收拾,因為怕孩子做不好,小宇從來沒有做過家務。

在媽媽的包辦下,小宇成了一個「生活白痴」,如果從小沒有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長大後他連照顧好自己都很困難,想讓他感恩,孝順,那實在是太難了。

孩子有這些舉動,長大會懂得感恩。

願意主動分享。

幼兒園分享餅乾的時候,小文只輕輕地咬了一口,捨不得全部吃完,小心翼翼地放在書包,他說要留著回家和媽媽一起分享。

在家裡吃水果時,小文想到爸爸還沒回家,主動拿出一個,說這個要留著,等爸爸下班後回來吃。

雖然父母不是真的要吃孩子留的東西,但在這相孩子最貪吃的年齡,他能省下來留給父母,看到孩子願意主動分享的舉動,也足以讓父母感到非常的欣慰和感動了。

一個孩子從小就願意主動分享,就是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會體諒父母。

面對勞累一天的父母,孩子會幫父母倒杯水。看到偶爾生病的家人,孩子會主動分擔家務,這都是孩子體諒父母的舉動。

總結:一個被過度呵護的孩子,難以體會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一個處處被照顧的孩子,難以對他人產生同情心。一個沒有禮貌,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難以有感恩之心。

要想培養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需要先從培養一個獨立的孩子開始。只有父母以身作則,積極向上,常懷慈悲善良之心,讓孩子在一個溫馨幸福的家庭下成長,就是用行動在教會孩子感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d_3_WsBmyVoG_1ZNVq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