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戰爭學院警告:防止拉丁美洲叛變,解放軍進入美國後花園

2023-01-30     這才是戰爭

原標題:美國戰爭學院警告:防止拉丁美洲叛變,解放軍進入美國後花園

作者:羅伯特·埃文·埃利斯

翻譯:銀燕飛翔

譯者註:本文是美國戰爭學院教授埃利斯博士公開發表的文章,可以從一個角度幫助人們一窺美國精英底線思維邏輯,故翻譯成中文以饗讀者。羅伯特·埃文·埃利斯博士是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拉丁美洲研究的研究教授,研究重點是拉美與中國和非西半球國家關係。

提要

本文考察了未來中國與美國和西方大國就台灣問題爆發衝突的背景下,拉丁美洲作為中國軍事活動目標而可能發揮的作用。文章認為中國領導層的取向、不斷增長的軍事力量、對台灣的外交孤立和其他因素正在使這種衝突越來越有可能發生。文章發現,在這種衝突局面下,中國會企圖利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戰略性外交、經濟和軍事目標,這些目標包括數據系統、空間領域、港口、飛機場和其他戰略要地。

引言

航天遠望5號在漢班托塔港

2022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天遠望5號跟蹤船,停靠至中國招商局港口控股公司經營的漢班托塔港。該港設施的控制權於2017 年 12 月轉讓給中招港口控股,以免除斯里蘭卡反對黨領導的前政府欠下的中國債務。中國海軍遠望5號在該港停靠,顯示了中國在全球範圍內將戰略設施用于軍事用途並不需要正式的基地協議或軍事聯盟。遠望 5號停靠漢班托塔港一事充分表明,中國商業實體經營的設施,結合充分的經濟槓桿、以及夥伴國的友好關係,足以服務於解放軍軍事用途。

中美領導人在印尼巴厘島 20 國集團峰會期間及亞太經合領導人峰會上的會晤,以及美國國防部長勞埃德·奧斯汀和中國防長魏鳳和在柬埔寨舉行的東協軍事領導人峰會上的會晤,均顯示美中在努力防止兩國之間的競爭升級為軍事衝突。然而,中國渴望實現國家統一的努力,充分顯示了解放軍攻台或其它事件引發的中美全面戰爭,不再是不可想像的。事實上,澳大利亞前總理凱文·陸克文預計,未來十年內極可能與中國就台灣問題爆發戰爭。

凱文·陸克文

即便拉美國家只是想利用中國金融而並不想捲入大國競爭,當爆發戰爭時,中國在拉美的經營、基礎設施的「雙重用途」以及中國在該地區的常規軍事交流,使得這個地區極可能成為衝突的戰場。關於中國介入拉丁美洲和世界其它地區的意義,當今眾多研究視角基本都是考察其商業含義,而不涉及其在西半球的明確軍事企圖,沒有把中國地位日益強大的戰略含義放到爆發全球戰爭背景下考慮。基於未來若干年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或類似事件,本文擬考察中國掌控的基礎設施和在拉美的軍事、太空參與活動,將會怎樣間接地把拉美國家捲入戰爭。

2023 年可望與中國擴大交往的基礎

雖然近年來中國與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交往有所放慢,但在 2023 年,中國將與該地區進行重大的再接觸。拉丁美洲正在度過新冠危機,該危機延遲了貫徹中國公司感興趣的一些重大公共基建工程。民粹主義的委內瑞拉當局正在克服經濟墜落和限制其與中國加大石油、金融合作的國際孤立。該大陸其他地區,從墨西哥到智利,現在由左派或民粹主義政府統治,其政策傾向於阻礙傳統私人投資,伴隨著經濟、財政困難以及意識形態偏好,使這些國家更樂於選擇中國作為貸款、投資和大宗商品交易的夥伴。

在中國方面,國家為許多蓄勢待發的中國公司開展重大投資項目提供了政策依據。雖然地產公司恆大集團債務危機代表的風險仍然存在,看來中國將避免債務危機導致的財政和經濟崩潰,這將使其仍然健全的金融機構開展放貸等業務項目。

希奧瑪拉·卡斯楚

外交方面,未來幾年可能放棄台灣的拉丁美洲國家包括,宏都拉斯,其總統希奧瑪拉·卡斯楚在競選時即宣布打算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巴拉圭,其強烈支持台灣的總統馬里奧·阿卜杜·貝尼特斯將於2023年8月卸任;以及海地,海地將舉行大選,而那些打算通過選舉取代現任非民選總統阿里爾·亨利的活動家們基本都想承認中國。這種變化,借著不透明的諒解備忘錄、高官訪華、政界人脈廣泛的商人、以及其他活動,將快速為中國擴大在這些國家改變關係的影響力,通過這些操作,中國將降低對台採取行動的外交阻礙。

簡而言之,儘管拜登政府試圖將中美競爭掌控於更加積極格調之中,中國各種操作和指向的聚合力,既表明中國在拉丁美洲的參與深化,也表明台灣「外交」和軍事局勢的逐漸惡化,這種局勢可能引發全球危機,因而中國在拉美的存在,特別是涉及諸如數據、港口和空間等戰略基礎設施,是具有軍事意義的,以下文章將考察這種意義。

中國使拉美捲入台灣戰爭的戰略要點

如果台海爆發戰爭,中國對拉丁美洲的要求既涉及軍事領域,也涉及政治和經濟。

政治和外交準備。在政治領域,拉美或加勒比某國與台灣「斷交」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可能是導致中國對台攻擊的一種突發事件,這應該是一種對台有計劃的孤立和軍事準備活動。目前,台灣14個所謂「邦交國」有8個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

中國對台採取行動之前可能不會等到所有國家都取消承認台灣,因為等待可能並非必要,並且會暴露自己意圖,從而削弱中國軍事攻勢。然而,如果該地區剩餘的某個對台有政治、經濟意義的「邦交國」轉向中國,或者連續多國轉向,結合滿足其它一些軍事和政治先決條件,例如表明台灣政治或軍事抵抗意志變化的事件,或者美國對全面防衛台灣流露出猶豫不決,這些可能足以啟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攻台行動。

經濟和商業準備。解放軍攻台動員階段可能需要若干月,在此期間中國將進行必要的軍隊部署,隔離其供應鏈、經濟和金融體系,以防遭受可能由攻台和其它活動造成的影響。中國可能會透露以上部分措施,並且直接喊話台灣和有關方,使台灣領導層和民眾相信解放軍蓄勢待發,一切抵抗均是徒勞,從而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中國的行動可能伴隨著不斷升級緊張局勢,以及國際舞台上美國和其他國家試圖勸阻中國採取行動或協商解決方案的事件。在此期間,中國可能會對拉美和世界其他地區運用其強大的經濟槓桿和外交關係,促使這些國家在聯合國和雙邊關係中保持中立或提供支持。

即使在這個階段,中國也可能會與一些拉美國家秘密談判謀求獲得港口和其他戰略設施的許可,如果需要,中國會用具有分量的經濟利益來交換。同樣,中國可能對拉美夥伴許諾更多進一步的利益,從而使他們在戰爭爆發時「為了中立」而拒絕美國和盟友使用其設施、通過其領空和水域,或拒絕其他某種相關合作。

在經濟領域,中國可能會在攻台前爭取拉丁美洲和其它地區國家確保所需物資正常供應,金融系統正常運行,以便減輕衝突帶來的干擾,減輕預期中美國及其盟友施加的財政和其它制裁。

中國隔離其關鍵供應鏈、經濟和金融系統的最後舉措,可能包括與阿根廷和巴西等國合作確保中國糧食供應,與巴西合作確保繼續獲取鈮,與阿根廷、智利、玻利維亞和墨西哥合作確保鋰的持續進口,以及與那些建立了貨幣互換和非美元金融業務的夥伴國合作,從而最大程度規避預期中的美國 SWIFT 銀行清算系統的阻隔。

中國此類規劃以及與拉美和其他夥伴國的相關談判,可能會從俄烏戰爭和俄羅斯因入侵而所受制裁中汲取經驗教訓。事實上,只有當俄國經驗暴露的關鍵漏洞在中國範圍內得到解決,中國才會啟動其對台行動。

中國情報和軍事準備。甚至在開始敵對行動之前,中國可能會將人員部署到拉丁美洲和世界其他地區支持戰時情報收集並開展專項行動。在這些地區經營的中國公司可能會成為這些情報人員及其裝備的後勤服務管道。定期派駐此類公司的中國人員,在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向新任人員提供本地情況介紹,包括與當地政治人物和更廣泛人員的關係,後勤、技術信息以及其他地理特徵。

庫拉索島

這些即將到來人員的戰時任務多種多樣,取決於他們的戰略屬性和中國的關係。可能包括為破壞關鍵設施或美國需要的交通要道做準備,例如巴拿馬運河,美國前沿基地阿魯巴島和庫拉索島,宏都拉斯的索托卡諾空軍基地,薩爾瓦多的科馬拉帕基地,藉助靠近美國附近比如加勒比地區的設施來觀察美軍行動和軍力,為威懾附近地區部署的美軍及其後勤支撐做準備,為攻擊整個地區運作的美軍及其人員做準備,或者為從毗連美國本土的墨西哥和加勒比地區發起進攻做準備。

其他涉及拉丁美洲的中國軍事行動計劃可能包括,使用安插該地區的情報或特戰人員製造干擾美國的危機。此類行動可能包括破壞支撐美國國防要素和墨西哥、中美洲公司之間的供應鏈,破壞該地區向美國輸送的關鍵礦產和其他戰略物資,通過攻擊關鍵農產品供應商的運輸來給美國製造糧食危機,甚至通過向該地區供應美國的動植物產品實施似是而非的生物攻擊來製造美國糧食危機。

中國軍隊可能會進一步尋求擾亂美國夥伴國的經濟或政治,或者以此分散美國軍力和注意力去幫助夥伴國撲滅危機,或者以此加劇美國的難民壓力。如同世界其他地區,中國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的戰時計劃,旨在尋求利用其反美夥伴國對中國的經濟依賴,通過大量經濟利益和經濟壓力的軟硬兩手,促使這些國家或以明確軍事合作方式幫助,或以間接的、隱晦的方式幫助。這樣做既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國家的拉美專門知識和能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國及其在該地區的公司免於譴責。這樣做在衝突早期階段尤其有利,因為一旦中國公開違反夥伴國主權,其行為可能會破壞尋求合作的努力,或者破壞該國中立地位。

具體來講,從東半球反美夥伴獲得的幫助,可能包括俄國協助的信息戰和某些在拉美、加勒比地區針對美軍及其盟友的直接軍事行動,或者來自伊朗的聖城旅和從屬於伊朗的真主黨這類組織在中東地區開展的針對美國及其支持者的恐怖活動。中國會順理成章地拉攏拉美地區反美勢力的支持,例如古巴、委內瑞拉、尼加拉瓜,不僅包括軍事行動,還包括對該地區社會和政治運動的滲透,以施壓或動搖鄰國政府給美國的支持或合作。

除了地區內外中國盟友的行動,中國本身可想而知會實施某種經濟的或其它的破壞來吸引或間接干擾美國,或者間接恐嚇區域內國家,阻止他們支持國際聯軍防衛台灣。拉丁美洲已經廣泛存在的中國公司,例如通信、電力、金融、港口等等關鍵領域的運營商,將大大增強中國對該地區基礎設施的了解和操縱這些設施的機會。

利用拉丁美洲數字和空間領域使用權對抗美國。在衝突之前和公開階段,拉丁美洲可能是中國在數字和空間領域對抗美國全球行動的一個重點地區。中國政府幾乎肯定會通過其駐拉美公司來活動當地政府,按照2017年國家安全法(譯者註:似為「國家情報法」)要求分享從他們廣泛基礎設施和設備中收集的數字情報。這將包括很大一部分拉丁美洲人使用的中國華為、中興、小米,歐寶和其他智慧型手機數據,運行於控制當地通信的華為、中興設施中的政府、個人和商業數據,本地越來越多用戶儲存在華為和阿里雲伺服器中的數據,從中國拼車軟體如滴滴出行採集的核心政府、非政府人員地址和活動數據,來自華為、海康威視、大華等公司安裝的監控系統數據。

一方面,這種中國數據訪問權輔之以國家安全部和當地友好人士網絡,例如中共「統戰」組織,很可能用於獲取該地區美國行動和人員的信息,包括涉及美國行動的合作國家組織和關鍵人物。另一方面,這種中國情報能力還可能用於收集當地政治和安全領導人的信息,和擁有關鍵技術知識和決策權的人員信息。中國可能利用前述數據情報中獲得的私人信息來訛詐這些人,促使他們與中國合作,或者阻止他們與美國合作。

除了拉美其他數據系統准入權,中國對拉美空間設備和人員的訪問權可使其在戰時獲得美國目標的信號情報或其他情報。

目前中國潛在訪問權包括,根據中巴地球研究衛星計劃為巴西共同開發和發射的五顆衛星,還包括中國給委內瑞拉開發和發射的三顆衛星,給玻利維亞開發和發射的一顆衛星,委內瑞拉和玻利維亞的衛星跟蹤和控制設施,以及在阿根廷的內烏肯建造和運行的深空雷達,這些深空雷達配備解放軍人員,阿根廷政府人員只是不定期的到訪。中國在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框架內與秘魯有信息共享協議,據此中國可以訪問秘魯衛星數據。中國與該地區的天文台合作項目,例如阿根廷聖胡安天文台的雷射測距設施,也可以在戰時提供潛在有價值的信息。中國對本地區空間設施的訪問權還可以在戰時為天基攻擊提供數據,例如可以使用新型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從南極對美發起飛彈攻擊。

無論合作政府是否完全同意,按照 2022-2024 年中拉規劃和依照規劃設立的中拉空間工作組,未來幾年中國與拉美空間合作的加強,都將使中國在戰時加倍獲得拉美空間設施的訪問選擇。

美軍航母尼米茲號

解放軍進入拉丁美洲港口和基礎設施。中國軍隊進入拉美港口、機場等戰略要地的情形,可能出現在中國取得攻台行動初期勝利之後的第二階段。具體來講,如果通過其反艦彈道飛彈和巡航飛彈以及其他「區域拒止」能力,中國能夠擊敗或阻止美國航空母艦、水陸兩棲等力量投射平台和其他主要水面戰艦,就將大大降低美國及盟友成功阻止攻台的可能性。特別是,如果中國能攻占台灣本土的相當部分,這種象徵性的對抗美軍早期成功,將進一步遏制美國增援台灣的機會。

這種綜合因素的局面可能促使拉美一些政府做如下算計,面對一場代價高昂、曠日持久的戰爭,美國在遙遠戰區與優勢勁敵作戰,加之核升級的風險,美國恐怕終將與中國達成體面妥協,容忍中國控制台灣,而不是繼續為台灣而戰。拉美和加勒比國家的這種算計,可能導致一些政府,特別是那些有反美傾向的,允許解放軍進入他們的港口、機場和其他戰略基礎設施,從而可使他們為中國承擔的巨大風險獲得將來中國商業厚利的回報,而美中談判結束衝突這一結果,將使他們免於美國的嚴厲報復。

中港美洲區域公司在厄瓜多波索爾哈港

正如前面提到的中國軍事使用漢班托塔港的案例所示,解放軍可以輕易使用中國公司已經經營的設施。然而,即使中國公司沒有拉美港口或其他設施的操控權,無論東道國政府同意與否,解放軍任然可以快速有效地利用區域內所需要的設施,只要中國熟悉這些設施的運作且掌握設施數據,而數據已經在建造過程中獲得,例如厄瓜多的波索爾哈港,或者通過頻繁使用設施的中國公司獲得,如中國航運公司,這些設施信息可能早已傳遞給了解放軍。

任何此類設施的有效軍事使用能力,將得益於解放軍對相關國家軍隊同行的了解和工作關係,這種關係已經通過歷年制度性訪問、港口停靠、和拉美防務官員在解放軍院校的教育培訓期間建立起來,例如昌平國防大學短期課程,南京地區的解放軍陸軍指揮學院和海軍指揮學院短期課程。

中國為戰時補給使用該地區港口和其他設施的能力,甚至據此直接攻擊美國的能力,也將取決於夥伴國的政治意願,以及這些設施距離美國地理位置所隱含的風險和機會。一個中國公司擁有和經營的、相對遠離美國的太平洋大型深水港,例如目前在秘魯錢凱建設的港口,是解放軍全球作戰在東太平洋臨時基地的合理選項。同時,當地政府在衝突時期的脆弱性,或對中國經濟的依賴性,也將促使所在國同意解放軍使用設施。

除了錢凱,基於這種設施在控制麥哲倫海峽方面的戰略價值,目前考慮在阿根廷烏絲懷亞建設的海軍設施是另一個被中國利用的合理選擇。中國人使用這種設施的動機、以及阿根廷政府允許其使用,可以說與這些設施距離美國遙遠、因而不易受到美國攻擊有關。靠近美國的設施,距離、風險和東道國意願之間的權衡將變得更加複雜。中國控制巴拿馬運河、利用現有港口和其他運河機構,在與美國衝突時具有重大戰略價值,但很可能受到激烈爭奪,需要巴拿馬有一個比現政府更加敵視美國的政府,不介意違背國際社會對運河及設施守護者保持中立的要求。

在巴拿馬北部,豐塞卡灣儘管靠近美國、易受攻擊,但對中國來講這是一個戰時軍用的誘人地點。在這個地方,中國建設和經營聯盟港商業設施的前景,由此投射軍力控制巴拿馬運河的便利,以及相對容易通往大西洋的宏都拉斯旱地走廊,這些都增加了豐塞卡灣的戰略價值,特別是在衝突爆發前,如果宏都拉斯左翼政府像鄰國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一樣,外交上拋棄台灣轉向中國,此地就更具價值。

布克勒當局日益對美國的疏離、謀求中國的債務援助、加大對華開放薩爾瓦多市場的自由貿易協商,這些因素推動薩爾瓦多加深對中國的依賴,這種依賴的深化可能增加未來薩爾瓦多政府與中國的軍事合作。同樣,宏都拉斯自由黨的極左團伙日趨強大的影響力,伴隨大機率外交轉向和與中國商貿關係的深化,這些因素將助推宏都拉斯政府在戰時與中國合作的可能性。即便沒有上述各種因素,尼加拉瓜反美的奧爾特加政府很可能會允許中國、俄國以及中國盟友使用其港口、機場和其他設施。

如前所述,雖然靠近美國,那些反美政權,例如委內瑞拉、古巴,將會非常樂意讓中國、俄國、伊朗和其他反美國家在戰時使用其設施。雖然由於距離近易受美軍回擊,可能影響解放軍和其他對手操作這些設施的效力,但是靠近美國可威懾美軍部署、後勤乃至本土,這使委內瑞拉這些設施極具戰略價值。

最後,目前中國在墨西哥和加勒比地區經營的商業港口,在戰時可能變得與軍事相關,其中包括和記港口控股公司經營的巴哈馬的自由港設施、墨西哥的曼薩尼約、蒂華納、拉薩羅·卡登納斯和韋拉克魯斯,擁有49%股份的金斯敦港,以及該地區一些較小的遊輪和其他設施。然而與委內瑞拉一樣,由於港口離美國很近,使得中國利用它們比較困難。此外,這些國家領導人儘管不一定與美國保持親密聯合,但可能不會公然激怒與自己有重要而持久的親屬、貿易和其他聯繫的北方近鄰。

結論

如本文所討論的那樣,在與中國就台灣問題發生衝突的可能性越來越大的背景下,深入分析戰時解放軍如何利用和運作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設施,對於美國和相關國防規劃者來說至關重要。太平洋戰區(美國印太司令部)規劃人員評估解放軍如何在包括西半球的世界各地的行動同樣非常重要,這種分析可以影響美軍在衝突背景下在印太地區的部署和支撐能力。

即使中國聲稱的西半球沒有軍事計劃屬實,在這個長期相對和平的地區,做為中國攻打台灣的間接後果,拉美領導人、軍事規劃人員和分析人員必須預先評估本地區陷入爭奪之中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審慎考慮與解放軍的軍事交往,審慎考慮拉美政府、商業夥伴和中國公司在戰略部門如港口、太空和數據領域的商業項目,對本地區政治領導人和其他人員來說利益攸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d0b680b7d62f3836c21548cac5927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