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50年代中後期,德國復甦的航空工業研發了Do 27單發輕型多用途飛機,這款飛機迎來了開門紅,雖然總產量不高,但從技術和商業的角度來看都算成功。幹勁十足的道尼爾公司趁熱打鐵,隨後以Do 27為基礎又開發了Do 28雙發多用途飛機。
Do 28的研製工作始於50年代末,它保持了Do 27的高單翼結構,機翼的襟翼等結構也沒有改動,這讓飛機擁有很出色的低速性能,機體、尾翼等結構也沒有什麼變化,飛機可以攜帶約6名乘客,適合多種功能任務。
最大的變化就是動力結構,Do 27在機頭安裝一台340馬力萊康明GO-480-B1B6 6缸水平對置活塞發動機,Do 28則改為兩台380馬力的萊康明 IGSO-540-A1E風冷六缸發動機,直接將動力成倍提升。
不過飛機的發動機並不安裝在機頭,也不在機翼吊艙內,而是安裝在機頭兩側延伸出去的發動機艙內,這種設計非常罕見,兩台發動機各自驅動一副雙葉螺旋槳(後來一些型號替換為三葉螺旋槳),發動機艙外的整流罩具有流線型,下方是固定的主起落架,同樣有流線型的整流罩。
相比於Do 27,Do 28在承載能力上沒什麼變化,但是飛機的最大航速、巡航速度和航程都得到了極大的增加,兩者機體、機翼等結構又有很高的零部件通用能力。
儘管Do 28原本主要是作為軍用、警用飛機而設計的,但是它優秀的性能也完全可以在民用、科考等領域發揮作用,由此也催生出一系列獨特的改進型號。
Do 28D是一種增強的運輸型號,它的機體被重新設計,機身和發動機艙橫截面都呈現矩形,客艙尺寸的增加意味著客運能力從6人增加到約12人,而兩台發動機又保證了飛行所需的動力。28D還發展出了一款稀有的海上污染巡邏機Do 28-2/OU,產量只有兩架,它能通過安裝在機身上的相關設備監測海面,機體被噴成白色增加辨識度。
在渦輪螺旋槳飛機越來越普及的年代,Do 28D也發展出多款使用這類發動機的子型號,例如Do 28D-5X就使用了萊康明LTP-101-600 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單台發動機輸出約400馬力。
拋開這些改進的各種型號不提,Do 28系列飛機在外銷方面很成功,先後有將近30個國家和地區使用,不過這不代表飛機外銷數量很高,因為這些客戶大部分的購買數量都非常的少,例如克羅埃西亞購買數量1、尼日空軍購買數量1、馬拉威空軍購買數量1、摩洛哥皇家空軍購買數量3、泰國皇家空軍購買數量3、南斯拉夫購買數量2……這樣的購買數量還真是魔性,不知道這些國家以如此少的數量購買一款飛機到底有何意義。
Do 28輕型多用途飛機(產量較大的Do 28D-2)空重2304千克,最大起飛重量4015千克,機長11.41米,高3.9米,翼展15.55米,機翼面積29平方米,最大飛行速度325千米每小時,巡航速度241千米每小時,最大航程2950千米,最大升限7680米,機組1~2人,乘客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