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兩大奇女子,時間證明她們確實名副其實

2023-12-26     八月未完

原標題:民國時期的兩大奇女子,時間證明她們確實名副其實

要為天下奇女子,須歷人間萬里程。在瀚海看來,奇女子肯定具備以下要素:

閱歷和經歷豐富;

精神豐富而充盈;

有「咬定青山不放鬆」的毅力;

有小草「野火燒不盡」的韌勁;

有蓮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

有大無畏和一往無前的氣概等等。

這些女子也是千千萬萬人中的一員,但是跟別人又有點截然不同,她們往往能夠從困難挫折中汲取一定的精神養分,為己所用,也能從中鍛鍊自己的意志力,保持自己特立獨行的個性,繼續與眾不同,堅定不移地朝著自己喜歡的方向前進發展。

基於以上標準,瀚海挑選出自己心目中的那些奇女子。

一、集崑曲家、書法家於一生的張充和張充和張充和出身書香門第,被眾人稱為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她蘭心蕙質、才華橫溢,在四姐妹中最為突出。她聰明伶俐,悟性甚高,僅僅4歲就會背古詩,6歲就能背下《三字經》、《千字文》。

她跟別的一般女子大不同,能夠閉門苦讀《史記》、《漢書》、《左傳》和《詩經》等典籍,絕不是那些只會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生所能比擬的。

章士釗見她如此有才華和韌勁,於戰亂後流寓西南也堅強不屈,於是贈詩予她,把她譽為才女蔡文姬,「文姬流落於誰事,十八胡笳只自憐。」;而戲劇家焦菊隱稱她為當代的李清照。

除此之外,她是筆墨丹青妙手,也是崑劇能手,唱、念、做、打,揮灑自如。她和丈夫移居康乃狄克州的北港後,她在耶魯大學的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書法和崑曲。她不計艱辛,先後在加拿大、法國和港台的23所大學以及各學術所講授、示範演出崑曲。

萬事開頭難,她形容初始時自己宣揚崑曲文化仿似「孤軍作戰,實打實的一個人戰鬥。」她在美國宣傳中國傳統文化逾越五十年,使得北美大學校園的師生們對於崑曲越來越感興趣。她登台做崑曲演出,讓美國人沉浸於崑曲的優美感而不可自拔。

終此一生,她在美國60多年,即使是白髮蒼蒼之時,她仍然保持著早起的習慣,練習崑曲和書法。但是她並非人們印象中「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女子,即使是到晚年時期,她依然興致勃勃地侍弄起花園來,種植香椿、翠竹和芍藥等等植物。更難得的是,她不恃才傲驕,低調做人,淡泊名利。

她曾經大方地戲說,她對自己的作品就像隨地吐痰,無刻意留存。誰有興趣誰收藏,誰想發表誰發表,「一切隨緣」。如此大俗大雅之人,堪稱奇女子。

二、「耐得住學術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艱辛和貧困」的林徽因

之前網絡上流傳著關於林徽因的復原照,乍一看,覺得這照片還行,到頭來才發現那只是迎合大眾趣味的網紅照,其中散發出來的味道與氣質怎麼可能跟一代才女林徽因相提並論呢?

眾人皆知林徽因跟梁思成、金岳霖和徐志摩三人之間的曲折愛情故事,卻不知道她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設計參與者,她甚至在景泰藍工藝革新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愛好八卦的人因為她的戀情而熟悉她,卻不知道她是難得文理雙全的聰慧女子。妝容精緻的網紅女神又怎麼能比得上經得起時間折磨和沉澱的氣質女神呢?此乃那照片的一大敗筆!缺乏了靈魂的深度和獨特的韻味的女人,也不過是形式上的泛泛之輩的女神,絕不是真正的女神!

真正的女神在婚後也過起了艱苦樸素的生活,她與丈夫梁思成不辭艱辛與勞苦,跋山涉水,去考察一系列荒郊野地的民宅古寺,他們發自內心、身體力行地奔波於保護北京城牆的活動,他們也為後世留下了許多建築學上的珍貴作品。

因此,瀚海認為「耐得住學術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艱辛和貧困」的林徽因是民國時期的又一奇女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4e2e3248853f3a4380b3b84777b4e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