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3000億,無奈宣告破產,昔日的民族品牌,卻淪為反面教材

2022-03-03     瀚舟觀察

原標題:負債3000億,無奈宣告破產,昔日的民族品牌,卻淪為反面教材

文/諦林審核/子揚校正/知秋

從許家印變賣近70億個人資產試圖挽救恆大債務危機一事就可以看出,新冠疫情所造成的蝴蝶效應仍然在持續蔓延。

在這場寒冬中,不少中國企業成功渡過難關,但在我國經濟運行恢復常態的同時,也有不少老牌巨頭倒了下來。

負債3000億宣告破產

例如中國知名校企北大方正集團。福布斯中文網6月消息,方正集團的破產重整方案通過,自此新方正誕生。

而方正集團申請破產重整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債台高築,已經失去了償還能力。

公開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方正集團總負債約為3030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3%。

用福布斯中文網的話來講,這是近年來最大的破產重整案件之一。

好在,「新方正」誕生了,2021年10月21日,新方正集團成立,接盤者中國平安旗下的平安人壽,成為新方正集團的控股股東。

長江商報12月6日消息,方正集團旗下的方正證券也有了新動作。該公司宣布,將出售25億元的資產以提高資金流動性。

由此可見,新方正集團正在緩緩走向正軌,但筆者相信,對於方正集團的破產,業內外仍然有諸多疑惑。

昔日民族品牌淪為反面教材

據公開資料顯示,方正集團最早是由北京大學在1986年投資創辦的校企。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方正集團已經擁有了五十多家企業,旗下上市公司就有六家。

不僅如此,方正集團還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第二大PC供應商。

當然,該公司並沒有局限於信息技術產業,而是將經營業務拓展到了醫療醫藥、房地產、金融甚至大宗商品貿易等領域。

想當年,方正集團可是中國最大的校企之一,堪稱民族品牌的代表。那麼,昔日國民品牌,為何會在後期淪為負債纍纍的反面教材呢?

在筆者看來,這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在於,方正集團糾葛數年的內鬥。

一般情況下,公司體量做大後,內部管理層、決策層還有基層都會因為利益牽扯發生各種各樣的糾紛。

而且,當企業成型後,也難免會出現徇私舞弊、搞內幕交易或者貪污受賄的敗類。

即便是背靠北京大學的方正集團也未能免俗,因為利益糾紛導致的派系內鬥持續不斷,直至方正集團破產重整。

在內部各方都「沉迷於」鬥爭時,也就沒有多少人願意為公司奮鬥,燃燒自己的價值。即便沒有債務,方正集團走向沒落可能也只是早晚的問題。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方正集團失去了造血能力。

拋開內鬥不談,自登上巔峰後方正集團似乎就失去了方向,對未來的計劃十分模糊且迷茫,公司決策層和管理層的戰略決策更是頻頻失誤。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方正集團搞起了多元化,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從核心的信息技術業務轉移到其他業務上來。

頻繁的投資導致公司現金流承壓,又沒有將新業務做起來,方正集團只能在靠舉債和槓桿迅速壯大後,又靠尋求外部融資撐過債務難關。

很顯然,這對於造血能力堪憂且內部管理一地雞毛的方正集團而言,是個並不明智的選擇,方正集團走向破產重整也證明了這一點。

寫在最後

回首當年,方正集團的輝煌歷歷在目,但在時代的洪流中,方正集團終究沒能為社會、為市場留下一些有價值的事物或經驗,除了微軟雅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34554ca826742840f64d480aaf8d7d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