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沒義務幫子女帶娃」,信了這句話的年輕人,如今多數反悔了
帶孩子這件事本是父母的責任,但如今的家庭結構發生了改變,很多都是雙職工,父母都得工作賺錢養家。
孩子便只能交給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來帶,成為帶娃「主力軍」的老人,既要付出時間,又要犧牲金錢,還可能落個吃力不討好的結局。
這些隱患令不少老人望而卻步,選擇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不願意帶娃。有些年輕人也尊重了老人的意願,畢竟他們沒義務幫子女帶娃。
可從現實的角度出發,這句話其實不太可靠,信了這句話的年輕人,如今多數反悔了。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老人沒義務幫子女帶娃」
曉梅在懷孕之前,也天真地認為:「孩子老人帶不帶都沒有關係。」
一來考慮到老人習慣在老家生活,如果要帶孩子,勢必要暫時離開家鄉,來到一個陌生的城市生存,這是非常殘忍的一件事情。
再加上老一代人的觀念和年輕人的生活觀念存在分歧,老人過來生活,難免會引起各種矛盾和摩擦,孩子也可能因為「隔代寵」而被養歪,這實在不划算。
可等到孩子真正出生以後,她才發現自己的天真,當初自信地說著不需要帶娃,如今卻懊悔不已。
孩子出生的頭三年,曉梅在家當全職媽媽,每天起早摸黑照顧寶寶,每天被各種家務活纏身,整個人看著憔悴了好幾歲。
更可怕的事情是,參加同學聚會的時候,曉梅明顯感覺到自己在跟社會脫節,只能坐在寶媽堆里,跟著她們聊孩子、聊老公。
看著另外一波同學在聊工作,想到當初她也是那一波人中間的一個,如今為了養育好小孩,只能犧牲了自己的前途,放棄自己熱愛的事業。
曉梅意識到這種人生如果繼續下去自己可能會廢掉,她試圖跟丈夫商量,要不讓婆婆過來幫忙搭把手,可丈夫卻認為妻子當初明明說好了要自己帶娃。
現在公婆安排好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也時不時補貼一些育兒費用,如果這時候又反悔,對他們其實也不太公平。
丈夫的說辭,令曉梅有些騎虎難下,早知道一個人帶娃如此麻煩,還不如當初老實聽母親的話,讓婆婆過來照顧。
老人究竟該不該帶娃?這是相對公平的答案
當今社會,老人替子女帶娃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約有六成的家庭存在著老人幫忙帶娃的情況。
對於這件事情,有人覺得老人帶娃是天經地義,就現在的形勢來說,年輕子女為了生活咬碎了牙,每天負重前行。
尤其是面臨生娃這個節點的時候,經濟壓力和育兒重擔都會隨之而來,確實需要父母來搭一把手。一家人互幫互助,這個家庭才能往上走,家庭成員也會更有凝聚力。
可從道德範疇和法律層面上來說,老人其實都沒有責任和義務來幫助子女帶娃。畢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養育孩子是你們的責任,而不是父母的。
那針對這個問題,究竟如何解決才比較合適呢?這位過來人的說法是我聽過相對公平的答案。
首先,還是看家庭的經濟狀況。
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如果家庭經濟狀況尚可,即使老公一人賺錢也能養活全家,那麼這時候可以選擇請保姆來幫忙帶,或者寶媽辭職自己帶。
畢竟一個家庭的正常運轉,總是要有一方來犧牲,付出一點的心力來操持家務,照顧孩子,另一個人需要在家賺錢維持家用。這是很現實的問題,當然如果女方賺錢能力大於男方,也可以男生在家帶娃,女性留在職場打拚。
如果家庭經濟狀況並不算太好,年輕夫妻都需要共同賺錢來維持家用,這時建議還是暫時辛苦一下父母,讓他們過來幫忙帶娃。如果一方失去工作,可能需要用好幾年來修復這一漏洞,家庭經濟來源失去一半,很多問題都可能出現。
其次,看老人的想法和態度。
至少要保證老人身體沒有太大的問題,而且對帶娃不是特別牴觸,這種情況下,可以商量著一個方案,讓他們過來幫忙帶娃,年輕夫妻可以給老人適當的育兒補貼,讓他們不要貼錢帶娃,這樣心裡可能會平衡許多。
如果老人身體素質本身不算太好,再加上對帶娃有牴觸情緒,這樣還是不建議道德綁架他們來帶,這樣萬一日後出現矛盾,兩方可能都會心有怨念,最終鬧得滿地雞毛,一家人的關係變得僵化,著實不划算。
【最後總結】
無論老人幫不幫忙帶,都需要記住一個道理,感情其實都是雙向奔赴的,我們作為子女,有時候不能只會索取,不懂得付出。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讓父母幫忙帶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