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智家王陽陽:從一線員工到大國工匠

2023-10-23     藍科技網

原標題:海爾智家王陽陽:從一線員工到大國工匠

從1993年至今,海爾智家上市已經整整30年。30年來,海爾智家積極踐行ESG理念,持續創造社會價值。在綠色發展上,海爾智家圍繞產品全生命周期減碳,譬如回收環節,打造了業內首個「負碳工廠」——再循環互聯工廠。在社會公益上,是團中央希望工程中援建希望小學最多的企業。此外,還創造了10萬+的工作崗位。

在持續為社會創造價值的同時,海爾智家也同樣注重員工價值,源源不斷地吸納人才、培育人才、成就人才。30年來,海爾智家員工數量已從最初的1568人發展為如今的超10萬人。每一位員工,都能在海爾智家平台上得到歷練與成長,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從2007年到2023年,僅海爾智家製造體系就有243名員工獲得市級以上榮譽、27名員工獲得省級以上榮譽、7人獲得國家級榮譽。

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海爾智家製造體系中,一位「一線員工」成長為「大國工匠」的故事。

從工人到匠人:干就要把活兒干到極致

入職1年,從學徒升為車間班長;入職4年,從普通技工成為產業質量「把關人」;入職第8年,他被中國家電協會評為2016年度「大國工匠」;第10年,由他牽頭的項目獲評「中國質量標杆」並在全國推廣;不久前,他的創新工作室被命名為「山東省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

這是海爾智家空調產業膠州工廠質量技術員王陽陽的工作履歷。從2008年加入海爾智家算起,年僅34歲的他已經在這裡工作了15個年頭,卻依然忘不了第一次走進車間看到的那行大字:人人都是人才,賽馬不相馬。

王陽陽說,那時他就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要成為技術人才,讓生產精品變成生產「藝術品」。

空調技師這個崗位,大小算是個「手藝人」。一台空調,從148個零部件到成為一台整機,需要經過100多道工序、10多個模塊拼接,熟練工人通常要花10分鐘,而王陽陽只需要4分23秒。哪怕是蒙著眼裝,他也連一個螺絲都不會裝錯。

他的「絕活」不光是組裝。作為最複雜的家電之一,空調對質量的要求也極高,像製冷溫度必須控制在16℃以下,差0.01℃都是不合格產品。而一般空調下線時長為15秒,王陽陽不依靠任何工具,只靠眼看、耳聽、手摸就能在10秒內判定故障點,且分毫不差。

同事們喊他「神匠」。只是在王陽陽看來,神不過是全神貫注的「神」,匠則是工匠作風的「匠」。正如他個人社交帳號頭像上的那段話:做事做到極致,做人做成標杆。

在這個行當里,「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規矩類似於江湖武行,言傳身教是一回事,自己怎麼琢磨又是另外一回事。剛到崗的時候,王陽陽就問過師傅「賽馬不相馬」是什麼意思。師傅說,你能力強就能當班長、乾得多就能拿高薪,這裡提供平台,能做到什麼樣子靠你自己。他若有所思。

從師帶徒的崗位開始,王陽陽為了提高自身技能,每天都會主動請纓,攬過收拾和打掃的活兒。廠房8點下班,他一直干到9點斷電才停下。為了提高效率,他還製作了螺釘腰包,後來整個海爾智家都用上了他發明的腰包。

就這樣,憑藉紮實的專業技能,王陽陽在他入職第7年的時候得到了代表企業參加「青島市第十三屆職業技能競賽」的機會,並在近50位業界「高手」中一舉奪魁,被授予「青島市技術能手」稱號。在之後的兩年里,他又連續獲得了該項賽事空調裝配、檢測項目的冠亞軍。

沒有哪個工作是簡單的。但如果你真正熱愛一樣東西,就會甘願為之付出。王陽陽邊說邊指了指車間,手上的繭依稀可見:「走在路上,我經常看著大街小巷掛著的海爾空調外機想,說不定其中一台就出自自己之手。」每每想到這裡,他都甘之如飴。

從操作型到知識型:生產者更是創新者

2015年是王陽陽職業生涯的轉折點,也是他擁抱更大舞台、收穫更高成就的起點。這一年,海爾智家啟動互聯工廠戰略,全球空調行業最先進的互聯工廠拔地而起。

王陽陽見證了原來熟悉的工廠、熟悉的機器和傳統的人工作業模式,變成了一條條、一台台數字化產線和自動化設備。與此同時,企業也在全面開展相關培訓,幫助員工完成從「操作型工人」向「知識型工人」的轉型。他開始意識到,在時代的發展面前,再熟練的工人,也比不過「三頭六臂」的機器。

不學習就意味著淘汰。從那時起,王陽陽在企業培訓中幾乎保持全勤,並同步參與到疑難項目課題攻關當中。業餘時間,他也在「惡補」專業知識,用5年時間完成了專科和本科教育,並先後取得了空調器裝配、檢測2項技師和高級技師證書,以及製冷空調高級工程師的職稱證書。

期間,他也在不斷提出創新方法。2016年的一天,他盯著碳酸飲料中冒出的氣泡,突然想到了空調管路的微漏問題。以前,總裝線上即便有4道檢漏工序,仍會有個別空調因焊接不嚴而漏氣。能不能利用漏出的氣體來查漏?他特意請教了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和空調焊接專家,提出「靜置檢漏方法」,並在26次方案驗證後被全面推廣,開啟了海爾空調的「零焊漏」時代。

這項創新解決的不僅僅是企業問題,更是行業難題。同年,王陽陽被亞太質量組織授予「劉源張一線工人質量貢獻獎」。頒獎現場,在主持人問及獲獎感受時,他是這樣說的:「這個獎項是為一線工人頒發的國際大獎,是對中國工人的肯定。我們不只是生產者,還是創造者、創新者。」

實際上,在海爾智家「人人創客」模式下,本就愛鑽研、好琢磨的王陽陽已經悄然變成了「創客」。此後,他又先後完成了空調智能檢測創新項目、高頻焊機應用升級等十幾項質量工藝改善提升項目。時至今日,他已經帶領團隊開展行業課題攻關2個、創新攻關改善30多項、專利及軟著25個,累計有20多項重大創新發明改善先後被採納推廣。

在王陽陽看來,「所謂匠人,不過是在平凡崗位上把工作踏實做好」。立足新時代、面向新征程,以匠心點燃平凡、以創新燭照不凡的王陽陽,其實也是千千萬中國匠人的縮影。

站在海爾智家上市30周年節點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場「企業為員工提供平台、員工與企業共創共榮」的雙向奔赴。

當一粒粒夢想的種子從萌芽向上到百花齊放,一位位平凡的工匠將個人發展的「小目標」匯入創新發展的「大藍圖」,又該如何不感慨於當代中國企業所培育的溫潤沃土——目之所及,是人人爭先卻不趨利的匠心傳承;心之所感,是處處熱忱又有溫度的活力外放。中國製造在創新驅動之下、跨越智造未來的嶄新圖景,莫不若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d9ccdd97f50c1dff9c812808d6ccde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