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剛iPhone15Pro,小米14這次真的把我驚艷到了

2023-10-30     安卓中國

原標題:硬剛iPhone15Pro,小米14這次真的把我驚艷到了

就在前些天,阿米的新一代數字旗艦小米 14 系列,已經正式發布。

而機哥呢,作為六號線最會搞機的男人,自然也是已經把這兩台機子盤了個遍。

還記得之前很多機友問,說前代的小米 13 和小米 13 Pro,都已經做得那麼頂了。

這一代的升級,還會很大嗎?

現在我可以告訴大家,真的,比我想像中的還大。

有一說一,在安卓旗艦如今內卷嚴重的情況下。

如果還是靠簡單粗暴的堆料,確實很難說再帶來什麼令人眼前一亮的變化。

這也就意味著,現在要做好一款真旗艦,更加地考驗各家的自研實力。

關於性能測試之類的,估計機友們這會已經看過不少,機哥今天也不再多聊。

要說我啊,真正讓小米 14 系列實現「跨越式升級」的。

還得是它身上自帶的「四大黑科技」。

小米澎湃 OS 加持,系統體驗重回巔峰

眾所周知,一台手機日常體驗好與不好,往往是受硬體和軟體的雙重影響。

特別對於小米來說,作為一家坐擁「手機+AloT+汽車」的廠商。

如果想要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既做到安卓最好的系統體驗,又成功打通自家的全生態,那就需要做出更大的改變。

最終,小米選擇了邁出那一步。

來不及告別陪伴我們十三年的 MIUI。

迎面向我們走來的,是全球首款「人車家全生態」作業系統——小米澎湃 OS,aka HyperOS。

先聊聊小米澎湃 OS 的性質。

其實關於搞自研系統這事,小米早在很多年前就開始了布局。

無論是 2017 年推出的,面向 IoT 設備的 Vela 系統;還是 2018 年的自研微內核 Mina。

最終都成為了小米澎湃 OS 的重要組成部分。

說得更直白一點,這是華為鴻蒙路徑一樣的、真正的 OS。

而絕不僅僅只是 MIUI 改名那麼簡單。

落實到大夥最關心的手機體驗上,機哥最近用下來,也能感受到小米澎湃 OS 確實有了質的變化。

對比過去的 MIUI 14,大夥吐槽的小掉幀、殺後台等問題均已消失。

而搞機玩家喜歡摳的動畫效果,如今的小米澎湃 OS,也可以用「絲滑」來形容。

包括像鎖屏、通知中心/控制中心下拉、設備中心等。

現在,也多了很多高級的模糊效果。

雖然這部分,在發布會上並沒有太詳細的介紹。

但如果大夥是買了小米 14 系列,或者手持其他手機機型之後升級上了 HyperOS。

我相信這應該都是一上手就能感受到的。

除此之外,在今年最流行的 AI 大模型這塊。

全新升級的小愛同學 AI 大模型版,現在也深入到各大系統 App 中。

能在保證隱私安全的情況下,帶來場景更多的體驗。

舉個例子。

在相冊 App 里,基於小愛 AI 大模型,就可以實現更精細的 AI 搜索、AI 寫真、AI 去人等功能。

有種感覺。

阿米的這波操作,又要幹掉不少第三方的 App 了。

另外,小米澎湃 OS 畢竟是一個面向人車家全生態的系統。

它所擁有的特性,還包括跨端智聯、主動智能、全域安全以及開放生態。

我的評價是...

重振 MIUI 榮光,小米澎湃 OS 義不容辭!

小米自研材料的新物種:龍晶玻璃

至於說到材料上的創新。

實際上,這在最近的幾代小米旗艦上,一直都有所體現。

比如說,前段時間發布的小米 MIX Fold3。

之所以它能實現輕薄和全能的共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小米自研龍骨轉軸以及龍鱗纖維背板的加入。

現在輪到小米 14 系列。

暫且先拋開機哥想買卻搶不到的,小米 14 Pro 鈦金屬特別版不談。

在很多機友關心的「抗造」問題上,阿米也帶來了他們在玻璃面板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小米龍晶玻璃

好在哪裡?

兩個重點:更耐摔了,也更耐劃了。

複雜的原理機哥這裡不過多掰扯,直接上數據:

它的抗跌落性能是康寧 GGV 的 10 倍,比蘋果的超瓷晶面板還強 20%。

此外,在耐劃性上,也相比超瓷晶強了 5%。

維氏硬度達到了 850,堪稱目前最硬的玻璃。

也就是說。

這一代小米 14 Pro 即便是大夥想拿來裸奔使用,也基本沒啥問題了。

主打的,就是一個強硬。

但是!這還沒完。

這次小米 14 Pro 令人驚喜的部分,還有它的——螢幕形態。

全等深微曲屏,或許是曲面屏的最優解

在過去的這一兩年里,網上時不時地,就會出現關於曲面屏和直屏的爭論。

包括在機哥這裡,不少機友也吐槽過曲面屏誤觸、邊緣偏色等各種問題。

用小米的話來說,其實他們這幾年也一直在思考:

有沒有一種形態,是既能兼顧直屏的視覺感受,又兼具曲面屏的順滑手感的呢?

為此,小米在兩年前就開始預研相應的方案。

最終在投入了相當於傳統螢幕 18 倍的研發費用,申請了多達 130+ 項螢幕專利並已授權 60+ 項後...

這台小米 14 Pro,真的做到了。

說實在的,在摸到小米 14 Pro 之前,機哥也和大夥一樣更想要直屏的小米 14。

但現在的我,開始糾結了...

看起來,它的正臉已經無限接近於直屏。

但是你拿起來使用吧,它那微微曲的四邊,又依舊有著比純直屏更順滑的手感。

小米把它稱之為——「全等深微曲屏」。

真正地做到了,既要又要。

而且論螢幕 R 角,它還做到了和機身圓角完全相同。

論邊框呢,基於 FIAA 走線設計,它不僅夠窄,還有著和標準版類似的視覺四等寬。

再加上 TCL 華星最新的 C8 發光材料加持。

可以說小米 14 Pro 的這塊屏,真正做到了視覺、顯示、觸感、強度的完美結合。

在我看來就是目前曲面屏手機的最優解,也是大屏旗艦的螢幕最優解。

所以吧,接下來我的主力機到底是小米 14 呢,還是小米 14 Pro。

可能,還得再糾結一陣子。

這可真是一個幸福的煩惱。

徠卡光學,再造新突破

最後,讓我們再來聊聊影像。

自從和徠卡聯手後,這個小米旗艦最被關注的部分。

對於小米 14 系列來說,這也依然是它最卷的部分之一。

儘管前兩代的小米旗艦,已經成為了很多人心中最好的拍照手機。

但在和徠卡合作的第三代手機上,小米還是沒有停下創造新突破的腳步。

傳感器上,小米 14 全系搭載光影獵人 900 傳感器。

1/1.31 英寸的超大底、支持雙原生 ISO 技術。

在鏡頭上,還首次全系配備了徠卡光學 Summilux 鏡頭。

兩者強強聯合,正如這個新影像品牌的命名.

小米 14 系列最強勢的一點,就是在於對光線的捕捉。

更確切地說,是全時態、全場景的超強瞬間捕捉能力。

除此之外,小米 14 Pro 還擁有小米手機有史以來最大的 F1.42 光圈。

論進光量,它已經達到了媲美一英寸底的水平。

加上全新的無級可變光圈設計。

不僅在拍照上,可以通過可變光圈來精準控光,面對各種複雜的拍照場景。

對於視頻拍攝,小米 14 Pro 的無級可變光圈更是如虎添翼般的存在。

它超高的曝光靈活度,現在可以自適應光線的變化。

從而帶來更為穩定的畫面表現。

說到這,也差不多可以總結一下了。

在幾乎全面升級的情況下,這一代的小米 14,我覺得已經是真正達到了越級對標 iPhone 15 Pro 的水準。

無論是形態、影像、基礎體驗...

放在安卓市場裡的話,它更是找不到競品的一台手機。

至於小米 14 Pro,對比 iPhone 15 Pro Max,它所帶來的創新也無疑是更多的。

我有種感覺。

這一對旗艦雙子星,很可能又會是明年最爆款的安卓旗艦。。。

圖片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badf279bb80145c974c74fbe99170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