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10月8日)是第22個「全國高血壓日」,主題為「知曉您的血壓」。
2018~2019年期間國內外發布了很多部高血壓指南,醫脈通匯總如下,供大家參考。
中國指南
0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
2018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參考了世界衛生組織、中華醫學會指南制訂流程,對指南重要內容、證據級別及推薦類型進行了評估。在借鑑國際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我國高血壓防治工作實踐,充分應用中國證據,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血壓預防干預、診斷評估、分類分層、治療管理指南。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736
文章連結: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正式出版:9大要點一覽
02 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19
高血壓是老年人群的常見疾病。有資料顯示,半數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壓,而在≥80歲的高齡人群中,高血壓的患病率接近90%。老年高血壓的發病機制以及臨床表現有特殊之處,其診斷、評估和治療也與一般人群顯著不同,應該重視群體特徵並給予個體化的治療措施。
繼2017年《老年高血壓的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7版)》之後,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老年人高血壓防治的指南——《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19》發布,針對老年人血壓測量、降壓目標、特定人群的治療、血壓波動、多重用藥、血壓管理等問題做了詳細闡述。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600
文章連結: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19發布!
03 中國急診高血壓診療專家共識
急診高血壓包括高血壓急症和高血壓亞急症。在高血壓患者中有1%~2%會發生高血壓急症。2018年1月發布的《中國急診高血壓診療專家共識(2017版)》指出,急診高血壓治療的原則是迅速評估患者病情,區分高血壓急症和高血壓亞急症,根據病情評估進行針對性治療。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4854
文章連結:急診高血壓:遇到這13種情況,該怎麼處理?
04 2019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
家庭血壓監測已成為有效提高高血壓知曉率與控制率不可或缺的手段。包括《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在內,近期發表的多部國家或區域高血壓指南均強烈推薦家庭血壓監測。如何做好家庭血壓監測呢?我們來看一下剛剛發布的《2019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045
文章連結:2019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發布,3分鐘速讀要點
05 高血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
目前,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大約23%的國人有高血壓,其基層和社區的管理至關重要。2019年5月,《高血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發布,對基層高血壓診治的指導意義重大。
指南涉及高血壓的病因學、病理生理機制、診斷、風險分層與轉診、治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高血壓急症和亞急症的急診處置以及疾病管理等內容。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105
實踐版: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895
文章連結:高血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發布!
06 中國專家建議:中國高血壓患者鹽攝入和血壓管理(英文版)
高血壓的發生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共同影響。在環境因素中,高鹽攝入被認為是最重要、最關鍵的高血壓飲食因素之一。飲食高鈉低鉀已經成為中國人群高血壓的重要危險因素。高鹽攝入與心腦血管事件、心室肥厚、腎損傷和其他靶器官損害密切相關。
積極評估高血壓患者的鈉鉀攝入量,進行針對性的干預,是血壓管理的重要策略。2019年3月,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孫寧玲、王鴻懿教授等專家撰寫的《中華醫學會高血壓專業委員會聲明:中國高血壓患者的鹽攝入量和血壓控制的專家共識》發表,對鹽攝入以及高血壓管理提出了建議。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603
文章連結:專家共識:中國高血壓患者的鹽攝入和血壓管理
07 我國高血壓診斷標準及降壓目標聲明
2017年11月,美國發布高血壓新指南,將高血壓定義修改為血壓≥130/80 mmHg,一時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較大的爭議。同年12月,中國醫師協會組織專家召開了研討會,對美國高血壓新指南有關高血壓診斷及降壓標準等方面問題進行了討論,最終達成共識,形成了《中國醫師協會關於我國高血壓診斷標準及降壓目標科學聲明》。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5534
文章連結:中國新版高血壓指南還沒來,科學聲明先來啦!
08 高血壓患者血壓血脂綜合管理中國專家共識
我國人群高血壓與血脂異常(以高膽固醇血脂為主)的伴發率高,但高血壓、血脂異常的治療率和控制率均較低,聯合干預對延緩疾病進展、降低心血管相關事件發生風險具有積極意義。
《高血壓患者血壓血脂綜合管理中國專家共識》,著重高血壓患者的膽固醇管理,旨在為我國臨床醫生提供更具實踐意義、更符合我國國情的高血壓合併危險因素患者血壓血脂管理建議。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636
文章連結:一文讀懂,高血壓患者血壓血脂綜合管理
09 高血壓患者高容量負荷的評估和管理專家建議
容量負荷增加是高血壓發生機制的一個重要方面。由霍勇教授和孫寧玲教授牽頭,聯合心內科、腎內科、老年科權威專家共同編撰的《高血壓患者高容量負荷的評估和管理專家建議》正式發表,首次從容量負荷角度對高血壓提出了評估和干預方案建議。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213
文章連結:《高血壓患者高容量負荷的評估和管理專家建議》正式發布|開啟中國高血壓管理新維度
10 β受體阻滯劑治療高血壓的臨床應用建議
β受體阻滯劑除了降壓作用其還具有心血管保護作用。儘管近年來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中的應用受到質疑,但我國近期頒布的高血壓指南和專家共識仍推薦其為降壓治療的一線藥物。
新近發布的《β受體阻滯劑治療高血壓的臨床應用建議》結合該類藥物的作用機制、藥理特點、臨床研究證據及國內外相關指南的推薦,經多次專家討論形成了詳細的臨床應用建議。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559
文章連結:6個問題,搞清β受體阻滯劑降壓治療|臨床「藥」點
11 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應用中的專家共識
β受體阻滯劑是我國指南推薦的五大類高血壓治療藥物之一,可作為初始和維持用藥。但由於一些薈萃分析結果以及少部分國外指南認為該類藥物不是一線降壓藥物,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治療中的應用價值受到了質疑。近日,由近40位高血壓領域的專家共同制定的《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應用中的專家共識》正式發表,對這類藥物的研究證據及臨床使用進行了梳理,提出了相應的臨床建議。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919
文章連結:β受體阻滯劑在高血壓中的應用,掌握好這7個問題
12 單片復方製劑降壓治療中國專家共識
降壓達標是高血壓管理永恆的主題。新近發布的中國和歐美高血壓指南均認為,基於大量研究證據,大多數患者應採用聯合治療以期血壓達標,並優先推薦單片復方製劑(SPC)。
聯合治療是降壓達標的重要手段。兩種或以上降壓藥物組成的單片復方製劑可更有效地控制血壓,而且使用更方便,不良反應更少,患者依從性更高。新近發布的《單片復方製劑降壓治療中國專家共識》對SPC提出了建議。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253
文章連結:降壓單片復方製劑,你知道怎麼選嗎?|臨床「藥」點
13 培哚普利/吲達帕胺固定劑量復方製劑降壓治療中國專家共識
聯合治療是高血壓指南推薦的降壓藥物應用基本原則之一,ACEI+噻嗪類利尿劑是主要推薦的優化聯合治療方案之一。單篇復方製劑是聯合治療的新趨勢。近期,由王文、王繼光、潘長玉、劉力生等教授組成的專家組撰寫的《培哚普利/吲達帕胺固定劑量復方製劑降壓治療中國專家共識》發表於《中華高血壓雜誌》,為培哚普利/吲達帕胺的臨床使用提供了指導。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529
文章連結:專家共識:培哚普利/吲達帕胺的臨床應用建議
14 2019 THS/TSOC中心血壓在高血壓臨床管理中應用的共識
2019年5月,台灣心臟病學會(TSOC)和台灣高血壓學會(THS)共同發布了《2019 TSOC/THS中心血壓在高血壓管理中的臨床應用共識》,重點在於中心血壓在高血壓患者管理中的臨床應用。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392
文章連結:中心血壓在高血壓管理中如何應用?台灣發表了一份共識
15 2019 THS/TSOC腎臟去神經術治療高血壓共識聲明
交感神經過度興奮是導致高血壓的一個重要機制,經皮腎臟去神經術通過破壞腎傳入和傳出交感神經,以實現持續降壓的作用。2019年5月,THS聯合TSOC共同發布了腎臟去神經術治療高血壓共識聲明,主要針對腎臟去神經術治療高血壓的相關內容提供了共識建議。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383
16 心臟重症相關高血壓管理專家共識
心臟重症相關的高血壓管理有特殊之處,根據患者病情、病種、靶器官損傷與疾病的階段不同,其管理策略有所不同。中國心臟重症專家委員會基於循證醫學證據以及臨床經驗制定中國心臟重症相關高血壓管理專家共識,以期指導相關臨床工作。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104
文章連結:心臟重症相關高血壓,如何管理?
17 圍手術期血壓管理醫-藥專家共識
圍手術期的血壓管理是一個臨床普遍存在的問題,良好的血壓控制對於預防術中併發症及改善患者的預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4月2日,廣東省藥學會發布了《圍手術期血壓管理醫-藥專家共識》,建議採用醫-藥共管模式來加強對圍手術期患者血壓的管理。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799
文章連結:圍手術期,如何管理患者的血壓?
18 中國實體器官移植術後高血壓診療規範(2019版)
為了進一步規範中國實體器官移植術後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組織器官移植專家和心血管病專家,在《實體器官移植受者的高血壓診療指南(2015 版)》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器官移植後高血壓的臨床現狀,並參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從流行病學和發病率、定義和診斷標準、危險因素和病理生理、移植後高血壓的治療等方面,制定中國實體器官移植術後高血壓診療規範(2019版)。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733
國外指南
01 2018 ESC/ESH高血壓管理指南
2018年6月,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和歐洲高血壓學會(ESH)聯合制定的高血壓管理指南正式發布。
新版指南在高血壓的定義、監測、治療目標及藥物治療方案等方面作出了更新和修訂。新版歐洲指南延續了其嚴謹沉穩、全面精細的特點,同時又充分結合臨床試驗和實踐,在諸多方面進行了更新和細化。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6248
文章連結:2018 ESC/ESH高血壓管理指南重磅發布!
02 2018 AHA難治性高血壓的檢測、評估和管理科學聲明
與一般高血壓患者相比,難治性高血壓(RH)患者靶器官損傷風險增加、預後更差,因此需要更加重視。2018年9月,美國心臟協會(AHA)頒布了新版《難治性高血壓檢測、評估和管理科學聲明》,這是對2008年發布的第一份難治性高血壓科學聲明的更新,反映了過去十年間發表的新的科學證據。聲明的重點內容包括定義的更新、診斷方法和治療的建議。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6403
文章連結:AHA頒布2018版難治性高血壓科學聲明,更新定義和診治流程
03 2019 NICE成人高血壓的診斷和管理指南(NG.136)
2019年8月,英國國家衛生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ICE)發布了成人高血壓的診斷和管理指南。指南主要涵蓋了成人(≥18歲)原發性高血壓的識別和治療,包括合併2型糖尿病患者,目的是通過協助衛生保健人員準確診斷和有效治療高血壓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和卒中風險。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775
04 2018加拿大成人和兒童高血壓指南
2018年5月,加拿大高血壓教育計劃(CHEP)再次更新了高血壓診治指南,今年成人和兒童高血壓指南合為一個文件,提出了高血壓的循證管理框架。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5523
文章連結:高血壓的個體化用藥建議——2018 CHEP指南更新
05 2019 JSH高血壓管理指南
高血壓是導致卒中、心臟病、腎臟疾病以及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2019年8月,日本高血壓學會(JSH)發布了高血壓的管理指南2019年版,主要目的是提供當前標準的高血壓管理策略。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598
06 2019 AHA人體血壓測量科學聲明
準確測量血壓對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至關重要。2019年3月,AHA發布了人體血壓測量的科學聲明,對2005版聲明進行了更新,主要內容涉及診室血壓測量、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家庭血壓監測、特殊血壓測量工具、特殊人群血壓測量以及血壓的變異性等。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589
文章連結:2019 AHA血壓測量標準發布,這些要點應記牢
07 2018改善亞洲高血壓患者的管理共識
在全球範圍,高血壓是導致死亡和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高血壓的決定因素和高血壓相關心血管疾病風險存在種族差異。2018年1月,《改善亞洲高血壓患者管理的共識文件》發表。共識指出,改善亞洲高血壓患者的管理要兼顧亞洲人群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的特點。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4810
文章連結:改善亞洲高血壓患者的管理?請收下這分量身定製的共識
08 2018亞洲共識:清晨高血壓的管理
清晨血壓激增是高血壓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2018年1月,《清晨高血壓的管理:亞洲專家組的共識聲明》發布,針對亞洲患者清晨高血壓的管理進行了論述,內容涉及清晨高血壓的定義、發生機制、心血管風險、評估和治療等。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4860
文章連結:清晨高血壓的管理:亞洲專家組的共識聲明(2018)
09 2018亞洲共識:家庭血壓監測
高血壓是亞洲地區死亡的主要原因。家庭血壓監測(HBPM)可能會改善高血壓控制,由於其診斷準確且可以預測心血管結局,是常規診室血壓測量的有效輔助手段。目前,亞洲還沒有關於HBPM的指南。因此,亞洲心血管專家組發布了一份關於家庭血壓監測的專家共識,以指導亞洲地區的臨床實踐。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4955
文章連結:家庭血壓監測:亞洲專家組的共識聲明(2018)
10 2019亞洲專家組共識建議:動態血壓監測
動態血壓監測(ABPM)是重要的診室外血壓監測方法,應在高血壓的檢測和管理中發揮關鍵作用。ABPM可以供24小時內的血壓信息,有助於診斷白大衣高血壓和隱匿性高血壓,識別特定的血壓和血壓變異性(BPV)表型,還可以在降壓治療的有效啟動和管理中發揮作用,並更好地預測心血管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
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和心血管結局存在重要的種族差異。亞洲人高血壓具有特殊性,其隱匿性高血壓患病率高,清晨血壓明顯升高影響了血壓變異性,夜間血壓高。HOPE亞洲工作組針對亞洲動態血壓監測制定了一份共識建議,旨在改善臨床實踐,提供最佳血壓監測,優化血壓控制策略及患者管理,減少心血管事件。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952
11 2018 WHO妊娠期嚴重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建議
改善妊娠期以及分娩前後女性的護理,預防和治療先兆子癇和子癇,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健康目標的必要步驟。2018年12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妊娠期嚴重高血壓的藥物治療建議,主要針對妊娠期嚴重高血壓的藥物治療提出了指導建議。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295
12 2019 NICE妊娠期高血壓的診斷和管理指南(NG.133)
2019年6月,NICE發布了妊娠期高血壓的診斷和管理指南,指南涵蓋了先兆子癇、妊娠期間高血壓、分娩以及產後高血壓的診斷和管理,也包含了關於高血壓女性備孕以及妊娠合併高血壓的管理建議,目的是改善妊娠期以及產後的管理。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8342
13 2018加拿大妊娠高血壓的管理指南
妊娠期高血壓比較常見,本文主要內容包括妊娠期血壓測量和診斷、妊娠期非嚴重高血壓的管理以及妊娠期嚴重高血壓的管理。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5522
14 2019 ACOG實踐簡報:妊娠高血壓和先兆子癇(No.202)
妊娠高血壓是全球範圍內孕產婦以及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1月,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COG)發布了關於妊娠高血壓和先兆子癇的管理指南,提出了相應的指導建議。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213
15 2019 ACOG實踐簡報:妊娠期慢性高血壓(No.203)
妊娠期女性中慢性高血壓的發病率為0.9%-1.5%,可能會導致母親、胎兒以及新生兒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2019年1月,ACOG發布了妊娠期慢性高血壓管理指南,提供了最佳實踐建議。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220
16 2018 ACOG委員會意見:妊娠期和產後急性發作、嚴重高血壓的急診治療(No.767)
2018年12月,ACOG發布了妊娠期和產後急性發作、嚴重高血壓的急診治療委員會意見,針對這些類型高血壓的急診治療提供了專家建議。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276
17 2018 ISSHP國際實踐建議: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分類、診斷和管理
2018年ISSHP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分類、診斷和管理建議主要基於當前可用文獻和專家觀點,主要內容包括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分類、高血壓和蛋白尿的診斷、子癇以及子癇相關併發症的預測和預防、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管理和產後管理。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5713
18 2018 AAS/EFAS共識聲明:心血管自主神經衰竭引起的神經源性仰臥高位血壓的定義
心血管自主神經衰竭患者經常會進展為神經源性仰臥高位血壓,即仰臥位狀態高血壓。2018年5月,美國自主神經科學學會(AAS)聯合歐洲自主神經聯合會(EFAS)共同發布了關於心血管自主神經衰竭引起的神經源性仰臥高位血壓的定義的共識聲明,討論了神經源性仰臥高位血壓的標準定義、診斷標準以及治療等內容。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5599
19 2019 AAS/EFAS/ESH科學聲明:神經源性直立性低血壓患者仰臥位高血壓的管理
神經源性直立性低血壓患者由於自主神經功能失調經常發生仰臥位高血壓。2019年3月,AAS、EFAS聯合歐洲高血壓學會(ESH)共同發布了神經源性直立性低血壓患者仰臥位高血壓的管理聲明,文件定義了神經源性直立性低血壓患者仰臥位高血壓以及治療和不治療的情況。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698
20 2019循證共識文件:用於治療高血壓的營養品和營養保健品
原發性高血壓仍然是最常見的心血管危險因素。以降低血壓水平為目標的抗高血壓治療已被證明能夠降低主要心血管、腦血管以及腎臟併發症的風險。除了藥物治療,食物、營養素以及保健品對降低血壓有作用嗎?
共識特彆強調:(1)儘管有證據顯示部分食物、營養素和保健品具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仍然需要觀察期其長期安全性,特別是大量補充這種物質時;(2)目前缺乏相關的預後試驗來證明營養保健品可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3)營養保健品或許能夠降低所謂的「殘留心血管疾病風險」,但它不能取代抗高血壓治療。另外一個需要考慮的是,一些產品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較低,還需要改善製備技術。
guide.medlive.cn/guideline/17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