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長擋不住敵軍,這個17歲號兵站出來:你讓我指揮!後來成少將

2022-08-27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首長擋不住敵軍,這個17歲號兵站出來:你讓我指揮!後來成少將

''駿馬似風飈,鳴鞭出渭橋。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時間長河中不乏許多能人,他們才華橫溢,富有經世之才,可與輔助武王的姜尚並處,指揮之能比肩蕭何。這些人,足智多謀,把握時機,多番思量於心中。除了機敏嚴謹,更難得的是擁有一顆直面困難,不懼強敵的堅強之心。

肖永銀便是如此之人,在還是17歲的時候,就已經參軍成為一名好手。大敵當前,首長難以招架,憑著少年人獨有的勇義果敢,接下了指揮權。隨後,率領僅存的兩個連隊突出重圍,方不負重任。也正是憑藉著這份機敏勇武,在後日當上了將軍。

身世坎坷

20世紀初的6月,誕生於河南的農業之家的肖永銀。起初,一家人日子雖然清苦,苦中作樂倒也還算美滿和睦。時運不濟,母親在他五歲那年溘然長逝,只留下他們父子二人相依為命。

八年後,其父肖治學便投身革命,可惜在''肅反''中受到牽連。年少的他成了孤兒。自小在農村長大的肖永銀,僅上過一年學,失去父母依靠後,出於對自己未來的思量,毅然決定投身革命,應徵進入紅軍,同年加入了中國共青團。

年僅十三歲便入伍的肖永銀,對自身而言還是有些早。縱使心懷抱負,受限於發育,無從施展拳腳。正是因為過於年輕,難以被組織委以重任,在接下了最基礎的通信工作後,又成為了一名號兵。縱然沒有身負重任,但他並沒有因此輕視分配給自己的工作,滿腦袋想的只是如何更出色的完成任務。之後三年里,肖永銀兢兢業業,從未輕慢,受到上級的賞識,統管所有號兵。

少年有位的肖永銀,並沒有故步自封,停下腳步。他心裡一直存著上陣殺敵,縱橫沙場,率軍打仗,然後擊退敵人,取得革命勝利的念頭。正是因為志存高遠,不安於現狀,數年間從不放棄對自身的磨礪。

種豆得瓜,努力總會有收穫。1933年,被委任為三十三集團軍司號員,不久之後為自己贏得了一個大展雄風的機會。

奉命危難

1935年開春,紅軍離開陝西,開始長征。這一路走的並不太平,一直受到川軍的追趕。三十三集團軍負責在途中擊退敵襲的任務,遭遇到四川軍閥的全面圍攻,傷亡慘重。

時任集團軍最高司司令官的張吉厚可謂焦急萬分,經過長達一周的戰鬥,面對敵軍密集的攻擊,部隊漸顯頹勢。面臨廣廈將傾的局面,首長甚至決定親自衝鋒,年僅17歲的肖永銀站了出來。雖然面容稍顯稚嫩,但語氣決絕的表達了自己的意願,滿目堅定。對首長道''後方不能失去您的坐鎮,請您把指揮權交給我吧!''

面對這個少年士兵,張吉厚一臉愕然,質問他連帶兵經驗都沒有,如何打跑敵人。面對首長的質疑,肖永銀拍著胸脯道:倘若指揮失利,就提頭來見您。面對這樣不懼死亡的士兵,經過縝密的思索後,便決定讓肖永銀去拼一把。

對自己而言,這是千載難逢的機遇,滿懷激動,這將作為自己的首戰之秀,可以親自指揮眾多人馬,他顯得有些急不可耐。

在持槍率領僅存的兩支連隊突出重圍後,一如狼入羊群,數次衝殺,打散敵軍。而在遠處觀察戰況的首長才終於放下心。在肖永銀的英勇反擊之下,敵軍倉皇而逃。

已經打紅了眼的肖永銀卻沒有停下腳步,戰場之中,危機四伏,乘勝追擊中,肖永銀被冷槍穿胸而過,並在肺部的左邊留下了一個洞。中槍後,由於失血過多,倒在了坡地。在醫護人員抵達之前,就已經沉睡許久了。時局艱難,醫護條件比較差,便只能將肖永銀轉移到後方。這搶救途中,還鬧了個不小的笑話。最初,雖然生命跡象平穩,卻始終未能甦醒,讓首長十分擔心,諮詢醫護人員卻也說不出個一二三。

在擔架上過草地

三天後,一如往昔,再給肖永銀換上新藥,臨走時,肖永銀卻悠悠轉醒了。在聽說肖永銀已經醒來的張吉厚緊忙趕到病床前,只是心中納罕他怎麼會此時轉醒?

身負看護肖永銀的醫護人員仔細回想三天的情況,這才恍然大悟:因為肖永銀是子彈被穿胸而過,但當時情況緊急,為了保護他的姓名,只能簡單包紮,沒能仔細處理。

所以肖永銀的身體宛如一個漏氣的輪胎,氣息留不住,正能勉強保證身體機能運轉。而經過多天悉心照料,生命體徵趨於平穩,把傷口堵住,人便得以醒轉。

完滿達成任務的三十三集團軍,準備開始轉移。高層決定將重傷者留在當地,妥善照料,不需要繼續跟進。一方面是為了部隊進程不受影響,再者考慮到傷員們行動不便,路還長,難免發生意外。

行軍在即,肖永銀傷情頗重,但張吉厚無法割捨這個年僅17歲便展現出了超人指揮才能的孩子。在肖永銀的擔架周圍負手不斷踱步,滿臉遺憾。

恰逢此時,張吉厚的上官許世友前來,打聽他出了什麼事,顯得如此焦灼。面對上官的疑問,張吉厚道出心中難題''我實在難以放任這麼好的人才就此埋沒''。許世友大笑:''就帶著這孩子,一起走吧''

難題便輕易得以解決。身負大功的肖永銀,就這樣被擔架抬著度過了雪山草地。並抵達陝北。萬事皆有緣,當年決定讓肖永銀隨隊前行的軍長許世友,多年後成了肖永銀的直系上官。思及往事,這一切都出乎許世友的預料。之後,在不懈的奮鬥下,官至少將。

人生高光

抗戰時,進入129師所屬學校深造,並在第二年先後出任連長、團長職位。隨後參與百團大戰、道清戰役等重要戰役。

1946年,出任旅長,並參與隴海站戰役。隔年豫北一戰活抓孫殿英,肅清反動武裝達萬餘人。

1949年,出任副軍長的他率軍解放重慶。經歷戰火洗禮的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17歲的稚嫩少年,繼自己首戰指揮後,豐富自己的見聞,為新中國的解放事業做出卓絕的貢獻。

建國後,他也沒能停下腳步。1951年,先後在抗美援朝里,指揮了第五次戰役、金城阻擊戰和上甘嶺戰役,可謂是對朝鮮的獨立和主權抗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並且被朝鮮方面授予了一級自由獨立勳章。1955年,官至少將。將軍的背後是無數的軍功,但他依然行事低調,時常深入部隊之中開展研究、檢查工作,不苟言笑,始終銘記自己身為一名軍人,持身以正 秉心以公。

2002年4月29日,在經歷85年風雨後,溘然長逝。當年的17歲少年已經不在,僅存世人感念他為國為軍的奉獻。

人們會記住他的正是在於他從一而終,不忘本心。於他而言,國家為重,自身為輕,他將自己的全部心血投注於國家建設之中,未敢輕慢。正是因著他一心為國,才得以在國家和人民心中永生。

引用文獻:《塞下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80c0180d82a257c9809f64fc5734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