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順金馬拉松衝刺被車擋,智美美女老闆背鍋冤不冤?

2023-10-20     野馬財經

原標題:尹順金馬拉松衝刺被車擋,智美美女老闆背鍋冤不冤?

是誰坑了自己人?

作者 | 張凱旌

編輯丨武麗娟

來源 | 野馬財經

10月15日的大連馬拉松比賽現場,出現了神奇的一幕。

比賽已經進入到最後階段,中國選手尹順金保持著自己的節奏,正蓄力衝刺。然而一輛打著雙閃的皮卡卻突然從旁駛出,恰好橫在尹順金的面前,擋住了尹順金的衝刺路線。迫於無奈,尹順金只好從皮卡的尾部繞過,一名國內馬拉松資深跑者稱,如果沒有這個插曲,選手的成績或再提前5-10秒。

來源:央視視頻

最終,尹順金排名第七。從大連馬拉松官網發布的賽事成績來看,如果尹順金的時間能夠再快10秒,能排到第五的位置。

來源:大連馬拉松賽事官網

賽後,大連馬拉松組委會向選手和觀眾致歉,中國田徑協會也發布《通知》,要求監管單位、賽事組委會對突發事件和重大情況迅速上報。尹順金則發視頻回應,稱組委會不會故意設置障礙,這是工作人員在指揮調度上的低級失誤。

不過,還是有不少網友仍質疑有「黑幕」,並將矛頭對準了賽事運營方智美體育(1661.HK)。10月19日,智美體育發表聲明,稱公司及員工無妄遭受到前所未有最為惡意的網暴、謾罵和騷擾,願無條件接受和配合相關部門調查。

被「集中火力」的智美體育,冤嗎?

智美體育不背全鍋?

野馬財經注意到,目前不少網友將智美體育稱為本次大連馬拉松賽的「主辦方」,並質疑突然殺出的皮卡是其專門拿來影響尹順金成績的。

來源:微博

還有網友指出,這並非智美首次犯下類似的錯誤。5年前蘇州馬拉松賽的最後關頭,中國選手何引麗與非洲選手爭冠之際,兩名志願者曾突然上前為何引麗遞國旗,打亂了其原本節奏,最終以5秒之差屈居亞軍。而那屆比賽的「主辦方」,同樣是智美體育。

兩屆馬拉松賽,以相似的方式,影響了中國選手的成績,智美體育由此被指吃裡扒外、賺黑心錢。

而這也正是智美體育站出聲明的原因,公司稱:「集團旗下智美體育文化(浙江)有限公司僅為第33屆大連馬拉松提供賽事運營服務,服務內容不包括「競賽執裁和競賽管理」。智美體育無權對此車輛進行管理和使用。」

事實上,智美體育在整件事情中應付的責任也確實值得釐清。

「在全國直播的比賽里,明目張胆地在最後時刻用一輛車攔住中國選手,就是為了阻止其奪冠。如果真乾得出這種事,智美是有多蠢?」在馬拉松行業任職多年的李瀾感嘆。

行業人士王平則在社交媒體上分析,單就大連馬拉松事件來看,是裁判培訓和賽道管理出了問題。

王平表示,跟著第一集團的車,是賽事全面車,主要負責配合競裁工作和直播工作,相對來說比較機動。事發時已處於衝刺階段,第一集團可能有事要處理,但賽道司機的培訓、裁判的大賽執裁經驗不足,說明運營團隊在確定賽道工作人選以及培訓工作上出了大問題。

來源:微博

但在這裡,具體的運營團隊是誰,可能並不太好確定。

首先,根據大連馬拉松賽官方公布的競賽規程,其主辦單位、五個承辦單位以及運營單位中均沒有智美體育的身影,智美體育僅僅是賽事執行單位。

通常情況下,執行單位的任務是包括競裁培訓和賽道管理的。王平稱,全面負責執行的公司,一定要在競賽有一席之地,有競賽高級經理以上級別的人專門和裁判長(或競賽主管/助理裁判長)對接。

但智美不僅沒有出現在承辦單位的名單中,而且也未出現在官方關於裁判會議的報道中。王平認為,可能是有單位想分蛋糕,認為自己能做就不讓智美插手。

問題是,馬拉松並不是一個懂競賽規則就可以承辦的項目,運營方必須懂競賽、直播、市場、賽事系統管理,並且擁有豐富的大賽經驗。更何況,大連馬拉松還是央視直播和占用城市主幹道的A類賽事。

一面是賽事的高標準、高要求,另一面則是運營方的不專業。兩相結合下,就釀成了此次的大禍。

而李瀾則表示,根據他的了解,當時賽事全面車裡只坐了司機和裁判,在賽道上指揮車拐彎的人也是裁判。而現在國內同級別的馬拉松比賽,裁判員都是單獨的一條線。賽事執行單位主要負責招商、宣傳推廣、服務等內容,與裁判的接觸,頂多是負責其吃住、接待,不會也不能管理其具體工作。

不過,這並不代表智美可以完全置身事外。王平表示,此次大連馬拉松事件,存在智美為了追求利潤,人沒到位,事情沒做到位的可能;此外,5年前的蘇州馬拉松,智美並不負責競裁工作和志願者培訓,但當時智美作為奔跑中國的直播運營,披國旗畫面是智美要求的,但沒有做到對當地運營團隊到位的指導工作。

跑者生意興起,智美也是掘金方

發令槍響,黃金萬兩。現在的馬拉松,早已不僅僅停留在競技層面,與之相關的經濟產業正迅速發展。特別是在2023年,歷經三年寒冬後,這個行業正迎來「報復性井噴」。

僅3月26日一天,全國就有26場馬拉松賽事開跑,其中超過萬人規模的有17場。另據《2023年中國田徑協會路跑工作報告》,僅上半年,已備案的馬拉松賽事就達到了133場,有超過68家國內賽事組委會向世界田聯申請標牌,刷新歷史新高的同時,還拿下了全球第一。

這背後是馬拉松賽事已經成為一座「金礦」。其收入來源主要由政府補貼、報名費和贊助費三部分組成,而且馬拉松跑者參加比賽的同時,還會進行衍生旅遊,帶動當地消費。

馬拉松運動的參與者,多為高凈值人群。萬科的王石、郁亮、長城汽車的魏建軍、SOHO中國的潘石屹都曾在馬拉松賽中亮相;市場調研機構尼爾森2019年發布的《馬拉松人群報告》顯示,中國平均每個跑者相關花費達1.1萬元。

這就更為馬拉松帶來了廣闊的商業前景。

數據顯示,今年3月的「錫馬」集無錫馬拉松、全國馬拉松錦標賽(無錫站)、布達佩斯世錦賽、杭州亞運會馬拉松選拔賽、大運河馬拉松系列賽(無錫站)於一體,吸引了11.5萬名選手報名,帶動周邊產業效益達1.95億元。

來源:公眾號「無錫發布」

其他城市在這方面也是各顯神通。如重慶在馬拉松賽期間,舉辦「重馬國際消費節」;南京曾以馬拉松為契機招商引資。目前正在南京施工的省級項目——匯川技術高端裝備研發生產基地,就源於跑場上的結緣。

東北證券研報預計,馬拉松賽事經濟2025年將達到500億元賽事經濟規模,未來馬拉松衍生經濟規模將超4000億元。

在此背景下,主辦方舉辦賽事的熱情高漲,眾多機構都想分一杯羹,其中也不可避免涉及到分蛋糕的問題。

王平認為,想要避免裁判培訓、賽道管理這些問題,其實並不複雜,只需要「尊重競賽」。採購的時候分包分工儘量集中,只明確一個運營單位,而且是懂競賽的專業團隊,讓專業的人做專業事。

但具體到貫徹和執行的環節,是否能把這件「簡單」的事做好,還有太多不確定性。

「馬拉松第一股」去年收入僅600萬,背後美女老闆「善變」

值得一提的是,馬拉松賽事蒸蒸日上的同時,作為「馬拉松第一股」的智美體育卻好像沒能享受到這份紅利。

早在疫情來臨前,智美體育的業績就已經展現出頹勢。過去的三年,公司更是連年虧損,收入也跌至冰點。2022年,公司收入僅有601.9萬元;作為對比,2014年,公司收入曾超8億元。在此期間發生了什麼?

智美體育的發展,與創始人、美女總裁任文密切相關。

任文又名任國尊,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是新聞系碩士。工商資料顯示,其最早在1995年就曾擔任天津一家材料公司的股東,後續還曾擔任北京一家廣電公司的監事,而此時的任文還沒畢業。

畢業後,25歲的任文先是投身與汽車相關的市場傳播及傳媒行業,並很快拿到中央電視台《名車高速路》和《名車欣賞》兩檔欄目廣告的代理。其於2001年創立的北京智美奧成廣告有限公司有這樣一段簡介:依靠雄厚的資源背景、資金實力和人才優勢,迅速確立了在汽車廣告界的地位。

接觸過任文的知情人士曾對媒體表示,任文很重視形象,妝容總是精心修飾過,沒有見過她不化妝的樣子。任文個子不高,但是行事頗為潑辣,對人的要求比較高,很受男士喜歡,也有不少男性「好朋友」。

不久後任文創辦智美,起初以廣告業務為主。2010年-2012年,央視一直是智美的大客戶,占公司採購額的比例分別為80.4%、85.7%、72.7%。2012年,智美年收入已達5.57億元,其中廣告服務收入占90.2%。

來源:智美體育公告

但擅長整合資源的任文,並不甘心只囿於廣告。上市前,智美曾嘗試傳媒業務,將之前的《資本市場》更名為《環球財經》,知名經濟學家向松祚為總編輯,宋鴻兵擔任研究院院長。

智美也曾重金布局體育業務板塊,例如熱氣球公開賽、花式摩托錦標賽、龍舟錦標賽等等,但都反響寥寥。直到2012年,任文果斷拿下新創辦的廣州馬拉松運營權,才一舉打開局面。

事實上,外界對智美的評價兩極分化。資深體育媒體人張路平曾表示,智美對中國馬拉松市場化發展起到了引領作用。「別看中國馬拉松賽事搞了這麼多年,在智美入局前,它還完全不是一個商業化的賽事。」

以廣州馬拉松為例,按照其競標要求,賽事運營方不僅需自負盈虧,還要投入千萬級別的費用,而在當年,全國的馬拉松和長跑賽事不過20幾場。許多企業看到這樣的條件都望而卻步,但智美不僅資源龐大,還擁有央視5個節目的獨家廣告時段播放權,賽事變現能力極強。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站在風口上依託社會資源,可以得一時的勢,但是做不出好賽事,早晚被市場拋棄。」

在一手好牌的情況下,智美的業績卻坐上了「過山車」。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或許是「花心」。

一位曾經採訪過任文的媒體記者這樣形容她:思維敏捷、反應很快,很多問題你還在想,她就已經開始做了;而你開始做的時候,她已經在做另外一件事了。

創始人的這種性格多少也給智美的業務版圖帶來影響,它經常就像青春期少女的脾氣,說變就變。

智美收入原本主要來自央視的汽車廣告,畢竟對這塊比較熟悉。知情人士稱,任文當時的老公曾任東風集團副總裁。但後來由於一些不可控的因素和央視人事變動,2016年智美徹底失去了央視廣告業務,並向體育賽事運營公司轉型。

來源:罐頭圖庫

然而在賽事運營這方面,智美也遭受了多重打擊。公司打造的「四季跑」、全國徒步大會等自有IP賽事,都活不過兩年就下線了;好不容易拿下中國籃協NBL聯賽四年獨家運營權,一年後智美又宣布解約。

有曾在智美體育任職過的高管認為,也許是前期從事太久的廣告業務的影響,智美在進入體育領域後多少有種「賺快錢」的心理,這從它不斷快速上馬各類體育項目、然後又快速放棄可見端倪。

然而體育產業在中國是新興產業,本身基礎就薄弱,需要精耕細作。一旦只想「摘桃子」卻不想辛苦「種樹」,這種匆忙和「賺快錢」的心理多少會導致服務意識和質量的降低,影響跑友的「用戶體驗」,並進一步導致合作方的不滿。

2018年,蘇州馬拉松事件後,智美連失廣馬、杭馬兩大重要賽事的運營權,公司業績一落千丈,就此成為「仙股」至今。截至2023年10月20日,智美體育總市值僅有1億港元。

屋漏偏逢連陰雨,業績還在虧損中掙扎的智美體育,如今剛迎來馬拉松賽事的回暖,卻又因一輛車被置於輿論的風口浪尖。兩次賽事之間雖然本無關聯,但背後卻是智美體育近幾年的變遷。在體育場上,跌倒了就要再爬起來,在資本市場上,跌下去的智美還能重振雄風嗎?

你關注大連馬拉松事件了嗎?對目前存在的爭議有何看法?評論區聊聊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3f91b0b6e15c2e00cde02d2e1ef3f2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