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新格局:建設10條跨省經濟走廊,構建黃河中游城市群

2023-04-07     說車老橙子

原標題:中部崛起新格局:建設10條跨省經濟走廊,構建黃河中游城市群

在四大經濟區中,中部地區僅有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等6個省份,遠遠少於東部地區的10個省市,更不用說擁有12個省市區的西部地區。但中部地區目前的發展格局如果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散」,一盤散沙的散!雖然彼此之間地域相鄰,人文相通,但卻缺乏交流與合作,各自為戰!

所以,中部地區崛起最大的問題就是省與省之間缺乏交流合作,區域協調發展嚴重不足!這從長江中游城市群就可以看出來,雖然長江中游城市群整體實力要強於成渝城市群,但是一體化程度低於成渝城市群,所以在城市群排名上只能屈居成渝城市群之後。

因此,中部地區要想崛起,就必須打破固有的省域行政壁壘,啟動跨省、跨經濟區的合作,推動中部六省之間的分工與協作,並加強跨經濟區的協調發展,實現資源、人才、科研成果等主要生產要素的自由流通,形成新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格局,才能真正實現崛起!為此,未來中部地區應該建設10條跨省經濟走廊、實現長江中游城市群擴容,並推動河南、山西共同建設黃河中游城市群。

建設武合、武長科創走廊

我國的經濟發展到今天,傳統產業和單個城市的封閉發展已經成為過去式,區域協調和高質量成為當前的主流;而科技創新則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踐行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同時也是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粘合劑。在中部六省中,湖北、安徽、湖南的科技創新能力位於我國各省市區的前列,對於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以及中部崛起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因此,中部地區未來將依託武漢光谷科創中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及長沙嶽麓山大學城等,打造武合科創走廊和武長科創走廊,推動三個城市人才的自由流通、社會公共資源的互認互通、科技創新成果的共建共享,增強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將武合科創走廊和武長科創走廊打造成為中部地區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

未來,以武合科創走廊為支撐,加強沿線城市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以及產業方面分工與協作,建設武漢至合肥高新技術產業走廊,實現沿線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同時,積極推動武合科創走廊與長三角城市群G60科創走廊對接,實現跨區域的科技創新成果合作和產業協調發展。同樣,以武長科創走廊為支撐,打造武漢至長沙高端裝備產業走廊,同時積極推動沿線城市在文創產業方面的協同發展。

建設武南、合南智能製造產業走廊

科技創新是第一生產力,以科技創新為能力,為產業發展賦能,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而建設武漢至南昌、合肥至南昌智能製造產業走廊,就是要發揮科技創新的動能,加強中部地區中心城市之間的分工與協作,帶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未來,武漢和合肥兩大科創中心將與南昌之間召開科技成果轉化與合作,共同建設以光電子信息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等為主的智能製造產業走廊,加快鄂皖贛三省經濟協同發展。

隨著武南、合南智能製造產業走廊的建設,沿線鄂州、黃石、九江和安慶等地級市將迎來利好,在高新技術的賦能下,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化製造業的布局,打造一條聯動三省的高質量發展產業廊道,提升中部地區跨省協作能力。

武鄭現代化製造業走廊

河南是中部地區的經濟大省、人口大省,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省會城市鄭州的科教力量不足,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而湖北武漢則是中部地區創新能力最強的城市,因此武漢和鄭州將發揮各自優勢,取長補短,共同打造武鄭現代化製造業走廊。

未來,鄭州、許昌、漯河、駐馬店、信陽、孝感等城市將發揮人口優勢,武漢將依託科技創新優勢,共同打造一條以現代化製造業為主的產業走廊,推動沿線城市的高質量發展,從而加強兩大城市群之間的協調發展。

長南產業轉型升級示範走廊

長沙和南昌分別是湖南和江西的省會城市,兩個城市之間雖然有滬昆高鐵連通,但在產業上的合作卻非常少。長沙至南昌沿線有株洲、萍鄉、宜春和新宇等地級市,沿線城市主要以機械製造、礦產能源、鋼鐵冶金等傳統產業為主,未來將發揮長沙和南昌的科技創新優勢,推動沿線城市生產要素自由流通和產業轉型升級,打造長南產業轉型升級示範走廊。

建設中原——長三角經濟走廊

中部地區要想真正崛起,只是加強內部合作還不夠,還需要打破省域限制,實現跨城市群、跨經濟區的協調發展。河南作為中部第一大省,人口資源豐富,但是產業支撐作用不足,而長三角城市群則是我國產業的高度聚集區,因此河南正在推動建設中原——長三角經濟走廊,將與長三角城市群形成優勢互補,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中原——長三角經濟走廊將依託陸橋通道、鄭合通道和寧西通道來建設,以陸橋通道為依託,加強沿線城市合作,形成洛陽、鄭州、開封、商丘、徐州等地至連雲港的物流大通道,打通河南黃河中游地區的出海通道。以鄭合、商合杭通道為依託,加強鄭州與合肥、南京、上海、杭州之間的合作,形成一條高質量的產業走廊;加強南陽、信陽與長三角地區之間的合作,創建長三角產業轉移承接地,促進豫南地區協調發展。

建設鄭洛西高質量發展走廊

河南未來將堅持推動東進西聯,在加強與長三角城市群之間的協調發展的同時,還將積極加強與西北陝西之間的協同發展,推動建設鄭洛西高質量發展走廊,依託西安的科技創新優勢和河南的產業優勢、人口資源優勢,打造一條連通開封、鄭州、洛陽、三門峽、渭南和西安等地的高質量發展產業走廊。

建設贛東北——長三角產業走廊

中部地區的江西省,曾經是華東區的成員之一,與浙江、安徽等省毗鄰,為了加強江西與長三角城市群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推動建設贛東北——長三角產業走廊。贛東北——長三角產業走廊將依託滬昆高鐵和昌景黃高鐵,支持上饒與杭州之間的產業合作,加快上饒現代化製造業的發展;推動景德鎮、黃山和杭州在文旅產業方面的合作,打造一條橫跨三省的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走廊。

建設湘南、贛南——粵港澳產業走廊

推動中部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之間的跨區域合作,構建湘南、贛南——粵港澳產業走廊,以京廣高鐵、廣清永高鐵為依託,打通郴州、永州至廣州之間的物流通道,促進沿線城市資源自由流通,加強郴州、永州與廣州在產業方面的分工與協作,加快湘南地區經濟協調發展。同時,支持贛州加強與深圳之間的合作,創建粵港澳地區產業轉移承接地,加快贛南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建設晉北——京津冀產業走廊

為了促進晉北地區的發展,將推動大同、朔州等城市加強與北京、天津等地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北京、天津的科技創新成果,推動晉北地區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打造晉北——京津冀城市群產業走廊,加快大同、朔州融入京津冀地區的步伐,推動晉北地區經濟協調發展。

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擴容

長江中游城市群是中部地區第一大城市群,國家層面戰略地位為創建世界級城市群,在中部崛起戰略中承擔著輻射引領作用,因此,長江中游城市群應該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承擔著更多的責任。所以,未來應該進一步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擴容,發揮長江中游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支點作用。

武漢

未來,長江中游城市群應該積極推動北擴,將湖北隨州和河南信陽全市域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同時將十堰市區以及丹江口、南陽市區以及鄧州、新野、唐河、社旗、駐馬店市區以及泌陽、確山、正陽、新蔡、汝南、平輿等地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推動上述城市與國家中心城市武漢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加快鄂北、豫南地區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河南、山西共同構建黃河中游城市群

優化區域空間布局,助力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在長江中游城市群擴容的同時,還將推動河南、山西共同構建黃河中游城市群,促進中部地區北部河南、山西之間的協調發展。黃河中游城市群,將由河南省(除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的信陽和南陽、駐馬店部分地區以外)和山西中南部地區的太原、忻州、晉中、呂梁、陽泉、臨汾、長治、晉城和運城等城市組成。

鄭州

黃河中游城市群將以鄭州和太原為中心城市,推動鄭州和太原之間的分工與協作,以鄭太通道為依託,推動沿線鄭州、焦作、晉城、長治、晉中與太原之間的合作,打造鄭太高質量發展產業走廊,促進黃河中游城市群協調發展,加快中部地區崛起的步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324a03e30cc6fb1d5222c8caf8bf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