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嫁給將軍,成婚2年守寡60年,她不忘不棄,題字:有幸識夫君

2023-12-18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17歲嫁給將軍,成婚2年守寡60年,她不忘不棄,題字:有幸識夫君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白居易《夢微之》

17歲那年的相遇,就註定了一生的思念,得一人心,無論生離死別,無論孤獨終老,也始終思念,始終愛戀。

循規蹈矩的千金小姐

1928年6月,正值盛夏,長沙一富人家庭里迎來了一位千金,千金被取名為:王玉玲。王玉玲母親的祖輩曾在清朝是赫赫有名的羅武勒公,曾深受皇上器重與寵愛。父親也是一位有名的軍官,受人敬仰。王玉玲是名副其實的含著金湯勺出生的千金大小姐。

王玉玲出生於名門望族,母親又是大家閨秀,家裡的規規矩矩,條條框框十分的多,王玉玲從小就受母親「婦禮」的教導以及家規的束縛。從小,王玉玲的母親對王玉玲就有著十分嚴苛的教育。為了教導王玉玲,她只允許家裡有女傭人,並且規定王玉玲不允許和男人說話,不允許私自談男朋友,要做一個懂事的深閨小姐。

除此之外,王玉玲的母親還教導王玉玲事事,時時要像一個淑女。例如,說話要輕聲細語,平時要溫柔淺笑,甚至規定王玉玲睡覺不能仰面朝天平躺著睡,必須側過身子睡覺。

在母親的教導下,王玉玲一直規規矩矩,被規矩束縛的她甚至在自己15歲之前,都不曾和任何男性說過話。直至後來抗戰爆發,王玉玲逃難遠離家鄉,不得不的進入男女混合的學校讀書,這種不與男人交談封建束縛才被打破。但由於長期受到「婦禮」的教育,給王玉玲帶來了根深蒂固的影響,所以在男同學和王玉玲說話的時候,王玉玲大都是羞澀,不願開口。久而久之,在大多數的人的眼中,王玉玲就成了一個高高在上,睥睨他人的傲氣小姐的形象。

瞪一眼,誤終身

王玉玲的性格使然,導致了很多人不願意與她接觸,但王玉玲還是在17歲那年就遇到了自己一生的摯愛。1945年,抗戰結束了,王玉玲和家人再次回到了長沙故居。

那年深秋,王玉玲正在一家理髮店理髮,一個男人踏進了理髮店。令王玉玲感到奇怪和不適的是,那個男人自踏進理髮店的那一刻起,他的目光就再也沒有離開過王玉玲。男人的目光使王玉玲感到不適,於是王玉玲橫眉,瞪了那個男人一眼。

那一眼,就愈發引起了男人對王玉玲的興趣。原來,那個男人本只是聽聞了王玉玲的美名,於是來一睹芳容,不曾想王玉玲的脾氣,成功的引起了男人對她的注意。王玉玲那時並不知道,那位奇怪的男人就是抗戰中大名鼎鼎的將軍張靈甫。愛國男兒,赤膽忠心,打下多場勝戰,立下赫赫戰功。閱人無數的他,只因王玉玲柳眉一豎,瞪了他一眼,他便對王玉玲動心了。

於是張靈甫開始對王玉玲展開迅猛地追求,他開始頻繁地出入王家,給王玉玲講許多有趣的歷史故事,為了與王玉玲在一起,張靈甫甚至丟棄了升官發財的好機會,愛情比權財價更高。最終,兩人在交往一個月後,結婚了,兩人結婚那年,王玉玲正值17歲美好年華。

是大將軍、更是愛妻好男人

兩人最終得以在一起,然而婚禮卻不大順利,似乎暗示了兩人今後生活的坎坷。

婚禮前一夜,好巧不巧,張靈甫被升遷調任到了南京。於是兩人的婚禮只得猝不及防,匆匆忙忙地開始。那晚的婚禮,王玉玲穿著蹩腳的寬鬆大鞋子,張靈甫則穿著臨時借來的西服,兩人匆匆完婚。而後,那晚的大喜之夜,兩人是在火車上下鋪,異枕同夢地度過的。

雖然婚禮匆忙潦草,但絲毫不影響兩人婚後過得甜蜜幸福。每當王玉玲回家省親時,張靈甫都十分思念,但又嘴硬,總是找些花花草草,瑣碎小事的理由讓王玉玲能早點回到自己身邊。而張靈甫曾說過一句話讓王玉玲感動不已:「我討個好老婆,比什麼財富都重要,我要討飯的話,我老婆可以給我拿碗。」財富誠可貴,不及愛情高。

平日裡,張靈甫對王玉玲更是百般寵愛與順從,在王玉玲生氣不願意理他時,他甚至願意向王玉玲行禮道歉。雖然我是大將軍,但我依然最聽你的話。

有情人卻陰陽兩隔

可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命運總愛開玩笑。1946年6月,動亂再一次開始,張靈甫被召至作戰,不得不拋下已有身孕的王玉玲,孤身上前線。1947年,王玉玲生下一名男嬰,但張靈甫卻只能從王玉玲打來的電話得只這一喜訊。一通電話終了,王玉玲向張靈甫寄去了兒子的照片。然而,那時的王玉玲和張靈甫都不知道,張靈甫最終也沒能看上自己的兒子一面。

1947年5月,張靈甫戰死在了前線,直至數月後,王玉玲才收到張靈甫手下帶來的張靈甫留予她的一封遺書。信中字字句句,滿是對王玉玲的關心與念想。張靈甫去世了,王玉玲年僅19歲,19歲的她就成了一名寡婦,身邊還有剛出生不久的孩子。

不屈服命運,活成一個傳奇

聽聞丈夫去世噩耗的王玉玲悲痛不已,但王玉玲並沒有沉淪在傷痛中,一蹶不振。她看著自己尚在襁褓里的兒子,咬咬牙,獨自撐起一片天。

1948年,王玉玲秉持著「頭可斷,志不可奪。」的信念,王玉玲開始自己創業。可毫無經驗的她一敗塗地,被人騙走了自己所有的積蓄。之後,王玉玲又在他人的幫助下獨自前往美國。在被人問及她如此美麗年輕為何願意守寡時,王玉玲深情地回答說自己永遠忘不了張靈甫,以及與張靈甫在一起的日日夜夜那快樂的時光。

王玉玲守寡的60多年,從未忘卻過張靈甫,張靈甫在她心中,是最為珍貴的人,是終身無法洗去的心間硃砂痣。1973年,王玉玲受邀請回到了祖國。回國後,她致力於中美兩國的友好交往以及海峽兩岸的統一和平。在忙碌中,王玉玲也不曾忘記張靈甫,她到上海給張靈甫立了一個衣冠冢,並親自題詩:「當年有幸識夫君,沒世難忘恩愛情。四七硝煙傷永訣,淒淒往事怯重溫。」

只得一人心,便縱使黃泉碧落,天人永隔,也永遠不忘不棄。王玉玲60年的守寡,是對張靈甫不息的思念。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2069fe43b6e278beed97825ccc57e5f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