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讀懂《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里的陰陽
原創 陳雷講經方 古訓堂
桂枝湯為稱為《傷寒論》第一方,一方面是因為桂枝湯是在《傷寒論》條文里出現的第一首經方,另一方面是《傷寒論》中有幾十首方子都是桂枝湯加減變化而來,而且桂枝類方在臨床應用極為廣泛。
作為《傷寒論》第一方的桂枝湯其實還有更為深刻的意義,桂枝湯的組成能夠很好代表仲景經方組方的思維,體現陰陽理論在經方中的應用。本文就為你詳細桂枝湯中的陰陽。
一、桂枝湯初解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成無己《註解傷寒論》中提出「甘酸化陰,辛甘化陽」。桂枝湯中桂枝和甘草組成桂枝甘草湯,桂枝辛溫,甘草甘平,桂枝和甘草的組合符合辛甘化陽。芍藥和甘草組成芍藥甘草湯,芍藥酸微寒,甘草甘平,芍藥和甘草的組合符合酸甘化陰。甘草味甘補益,可以補津血,配上辛溫的桂枝可以補津血並發揮津液的溫煦作用,也就是補衛陽的作用;甘草配上酸微寒的芍藥同樣可以補津血但是發揮的是津液的滋養濡潤的作用,也就是滋陰血的作用。
比如我們開車,腳底下一定是有油門有剎車,可以把桂枝湯裡面的桂枝比喻成油門,芍藥比喻剎車。為什麼呢?桂枝是辛溫發散的,它是溫的,有溫衛散寒的作用,而芍藥是酸斂的、是陰性的、是往回收的。芍藥和桂枝配,一陰一陽,一辛散一酸斂,一個油門,一個剎車,它們兩個正好是配對兒的,如果說把芍藥去掉,單用桂枝可能就發散的過了,汗出過多了,或者是說過於陽熱了,偏性太大了。
太陽中風病機:太陽病(表寒)+中風(里位津血不足+表上津血不足)
桂枝湯方解:桂枝辛溫發散表寒,生薑辛溫助桂枝發散表寒;芍藥酸微寒配甘草、生薑、大棗補益津血。同時芍藥與桂枝配伍互為陰陽,調和營衛,防止桂枝辛散太過。
打一個比喻,辛溫的桂枝如同團隊的將領在前線殺敵(表寒),芍藥如同團隊的軍師補益津血的同時牽制桂枝辛溫太過耗傷正氣和津血,生薑如同副將輔助桂枝在前方殺敵,生薑、甘草、大棗組成團隊的糧草大營,補益津血為團隊提供供給保障團隊取得戰役的勝利。
綜合看桂枝湯整個方子的方機,即有在表位辛散表寒又有在里位補益津血。
應用在太陽中風層面以表位辛散表寒為主,所以喝粥覆被以助汗出驅邪外出兼補益中焦津血;
應用在太陰中風層面無需喝粥覆被即補益中焦津血,又辛散表寒表飲驅邪外出;
二、桂枝湯中的陰陽
綜上,理解桂枝湯的陰陽理解重點把握以下三個方面:
1.桂枝甘草湯與芍藥甘草湯互為陰陽
桂枝甘草湯與芍藥甘草湯組成一對陰陽,從補益津血和調和營衛的角度這一對陰陽是相互轉化、互根互用,芍藥甘草湯補胃津從而為桂枝甘草湯發散表邪補充物質基礎與來源;從寒熱和排邪方向的角度這一對陰陽是相互制約,芍藥酸收制約桂枝辛散太過。通過桂枝湯的學習我們要理解《傷寒論》里絕大多數經方用藥都存在這種陰陽互根互用、互相制約的關係。
2.小陽旦湯
桂枝與芍藥構成一對陰陽,方中又加入了辛溫或甘平的生薑、炙甘草、大棗所以整個方子的方勢是以陽為主導,所以《輔行決》又把桂枝湯稱為小陽旦湯。
3.三陰三陽歸屬
桂枝湯即可用於太陽中風也可用於太陰中風,太陽中風以發散表上寒邪為主,所以桂枝湯要喝粥覆被以加強辛溫發散作用;太陰中風即補益里位津血又發散表上寒飲,所以無需喝粥覆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