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裡誰的官職最大?這裡告訴你答案

2019-07-29     覃小懶講歷史

​這八位其中有兩位是唐朝人,他們是韓愈和柳宗元,其餘六位全都是北宋的,分別是歐陽修、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

請輸入圖片描述

是根據什麼來評出這八位大家的呢?

其實評選標準是按照他們所寫的散文水平來評定的,這八個人在文學造詣上都很高,但是我們最熟悉的一位一定是蘇軾,因為他的詞寫得特別好,是這八個人里乃至千古以來寫詞寫得最出色的一位詞人。

但是他在文章方面,卻必須要跟其他七位並駕齊驅了,因為這七位的文章也都是精妙絕倫。這八個人的文章一般出現在中學課本里,那都是必背課文,令人痛苦不已。比如說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蘇軾的《赤壁賦》等等。

這八位不僅僅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還都是品性端正的官員,這就有些不簡單了。他們在歷史上的口碑都很好,所以在選入唐宋八大家的時候,應該也要看看作者的人品的。

請輸入圖片描述

八大家中,王安石的地位最高,權力最大。

這八位都是朝中官員,而且絕大多數官位都不小。不過他們跟王安石比起來,其實就稍微差了那麼一點了。因為王安石是正兒八經的宰相,在北宋宰相的權力,就跟現在日本的首相一樣,那是相當高的。

北宋的政權基本上都操控在宰相的手裡,而王安石更是宰相中的首相,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尊重。此外王安石並不安於現狀,他看出了北宋的弊端,所以開始著手變法事業。

這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前後十幾年,王安石兩起兩落,成為了北宋政壇上的一顆新星。但是他的變法最終並沒有成功,因為皇帝不敢變法了,所波及的面太廣,所以王安石的變法事業安然謝幕。

歐陽修是蘇軾等人的恩師,也是當年的主考官,更是被大家親切地稱呼為那個年代的文壇領袖,可見歐陽修多厲害了。他一直做到了參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的職位。但是他沒什麼權力,一生也沒有出色的政績,屬於保守派元老級別的人物。

後來還有一位蘇轍,也曾經做過宰相,那時候被稱為尚書右丞、門下侍郎,不過相當於是首相的助手,比王安石稍微低一個等級。而且蘇轍這個副宰相只做了很短一段時間,並沒有實權和顯著的業績。

請輸入圖片描述

其餘幾位的地位也都不能跟王安石相比。

韓愈一直做到了吏部侍郎的職位,死後被追封為禮部尚書。吏部侍郎上面還有吏部尚書,吏部尚書還達不到宰相的級別,最多算個副宰相,上面還有副宰相和宰相。所以韓愈的官位一般般,而且韓愈一生失意,屢遭貶謫,壓根就沒什麼政績。他有個侄兒倒是挺出名,叫做韓湘子,是八仙過海中的一位哦。

柳宗元就是寫《捕蛇者說》的這位老夫子,他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他被貶謫到了永州這個地方,後來更是被貶為柳州刺史,一輩子就在貶謫當中度過了。柳州刺史,可不是漢朝時期的刺史,其實相當於一個縣的縣長,而且當時的柳州已經屬於不毛之地,可見柳宗元並不得重用。

大名鼎鼎的蘇軾,那是千古文壇領袖。不過他這一生也是挺坎坷的,二十出頭就考上了進士,被皇帝預言為後世宰相。可是蘇軾自己不給力啊,非要跟王安石和司馬光唱反調,結果各種被貶謫。他做了最大的官是翰林學士,在北宋可不是小官,那是預備宰相的職位。可惜蘇軾命不好,一直都在預備期,後來甚至被踢出了預備期。

蘇軾父親蘇洵更是悲慘,一輩子都沒考上進士,只能在自己縣裡面找點事情做做,壓根就沒怎麼擔任過國家幹部,最多屬於基層公務員。所以他的身份地位自然也不能跟其他幾位相提並論了。

曾鞏是我們最喜歡的文學大家,為什麼呢?因為他的文章沒有出現在教材裡面讓我們朗讀並背誦全文。他差點就做到了中書舍人的職位,可是因為老母親去世,所以辭職回家守孝了。所以他的身份地位是沒辦法跟宰相相比的,他最出色的是史學功底,為此曾經被朝廷選來編纂史冊。

請輸入圖片描述

總結:王安石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文學家。

我最佩服王安石這個人,我們可以看看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幾位,不是被貶謫,就是辭官回家,甚至有沒做過官的。這些人基本上都沒有掌握什麼實權,就算是我最崇拜的蘇軾,其實他本身也一直是一個憤世嫉俗的憤青形象,跟王安石是不好比的。

王安石能夠成為一國首相,掌握天下最高權力,這本身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他還不惜得罪權貴和皇族,為了北宋的經濟發展,實行變法,這就更加不容易了。

要不是後來皇帝不堅持的話,那麼王安石的變法,一定會跟商鞅、雍正等人的變法齊名於世,可惜世事弄人,王安石又被自己的手下呂惠卿出賣,不幸的是王安石兒子這個時候也死了,最終只能歸隱田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uIdQmwB8g2yegNDPa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