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能生育的女子:生44個孩子,被醫院絕育,丈夫嚇得跑路

2023-11-15     花西亦花心

原標題:全球最能生育的女子:生44個孩子,被醫院絕育,丈夫嚇得跑路

多子多福和養兒防老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一直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封建社會和上世紀貧窮落後的年代,多生孩子意味著可以有更多的勞動力參與農耕和社會生產,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在沒有計劃生育的年代,一家十幾口人的現象並不罕見。時至今日,隨著我國三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有條件的夫婦即使承受巨大的生活壓力也要多生孩子。那麼,一個女人最多能生幾個孩子呢?

在如今的非洲烏干達,一個名叫瑪麗亞姆的黑人女性驚人地生下了44個孩子。那麼,這個有著全球最能生育女子之稱的瑪麗亞姆究竟有著怎樣的遭遇呢?她和自己的幾十個孩子如今在烏干達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

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走進今天文章所敘述的故事之中。

貧窮落後和童婚泛濫的烏干達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人們的性格和經歷往往離不開他們所生長的環境。在正式了解瑪麗亞姆的人生經歷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來了解一下她的國家和這個地方所存在的種種不合理現象。

在世人的眼中,非洲一直是一片貧窮落後的土地,在這裡,除了貧窮之外,飢餓、災荒和流行傳染病是非常普遍的現象。烏干達共和國是橫跨赤道的熱帶高原國家,其地處非洲東部,上世紀中葉以來才逐漸擺脫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

儘管被譽為「高原水鄉」和「非洲明珠」,但在事實上,烏干達共和國卻被國際社會公認為是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由於獨立時間晚,烏干達並沒有跟上世界發展的大趨勢。

這個面積只有二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小國至今仍然以農業生產為主,工業基礎非常薄弱,隨之而來的是生產力和社會形態的落後。在獨立的幾十年來,烏干達的人民和非洲其他地區一樣,普遍過著貧窮落後的生活。

由於國家經濟的落後,烏干達一直對於勞動力有著強烈的需求,共和國政府一直鼓勵民眾要多生孩子,為國家的生產建設添磚加瓦。烏干達的民眾普遍受傳統觀念影響較大,在他們看來,孩子是上帝耶和華給予人間的恩賜。

因此,多生孩子是對上帝恩典的感激,哪個家庭生的孩子越多,就越能得到上帝的恩寵和庇護。另外,從現實情況出發考量,多生孩子對於養家餬口來說也算得上是一筆長期投資。

秉著人多力量大的原則,烏干達的適齡婦女普遍會多生孩子,以便為貧困的家庭創造更多的勞動力。平均算下來,烏干達女性一生中普遍會生超過五個孩子,烏干達共和國的生育率也因此長期高居世界前列。

國家的貧窮落後、民眾觀念的封閉以及家庭運轉的需要,這些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刺激了烏干達的高生育率。但是,除卻這些檯面上的原因之外,烏干達的高生育率也跟國家對於童婚和早孕現象的放任不管有著莫大的關係。

眾所周知,女性的發育和成熟普遍比男性要早,但早婚和早孕會對女性的身體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因此,世界各國對於女性的法定結婚年齡都有非常嚴格的規定。

在我國,女性的法定年齡是二十歲,而與14歲以下的幼女發生身體關係,不論是否徵得女性的同意,男方都會被認定為強姦罪。然而,在烏干達這個國家,很多女孩往往在十二三歲時就被迫嫁人生子。

世界上的很多國家和人民都非常譴責這種傷害女性的行為,然而童婚和早孕在烏干達卻屢禁不止,多生女孩賺彩禮錢甚至成為了烏干達很多窮苦人家多生孩子的主要目的之一。

那麼,作為烏干達童婚早孕亂象的受害者,瑪麗亞姆究竟遭遇了哪些不為人知的坎坷故事呢?她又是如何生下44個孩子的呢?要知道,這個數字可是遠遠超出了大多數正常女性的生育極限。

童婚早孕,36歲生下44個孩子

瑪麗亞姆生於非洲烏干達當地的一個多子女家庭。在烏干達一夫多妻制的影響下,瑪麗亞姆的父親和多個女子生育了十幾個孩子,光是瑪麗亞姆的母親,就為她生育了五個兄弟姐妹。

瑪麗亞姆的童年生活並不好過,她的父親有酗酒的惡習,還經常家暴瑪麗亞姆的母親。結果,在瑪麗亞姆三歲那年,她的母親就因為不堪忍受丈夫的長期家暴和家裡的貧窮生活,狠心拋下了六個孩子離家出走。

自從母親離家出走之後,瑪麗亞姆的日子就過得一天不如一天,她不僅自記事起就要承擔繁重的勞動幫家裡分擔責任,還時常遭受到繼母的毆打謾罵和殘忍虐待,她的父親知道這種情況,但並沒有過分接入。

為了養活一大家子人,瑪麗亞姆的父親需要整日外出勞作賺錢,秉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原則,他並沒有對妻子如何養孩子給予過多的關注。也正是由於父親的疏忽,瑪麗亞姆和她的五個兄弟姐妹在後來遭遇了更加可怕的事情。

原來,瑪麗亞姆的繼母一直對家裡的貧困生活不滿,她認為是家裡的孩子太多才導致了日益貧困的生活,便慢慢地將毒手伸向了和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瑪麗亞姆和她的兄弟姐妹。

有一天,瑪麗亞姆的繼母趁丈夫不在家,逼著瑪麗亞姆和她的五個兄弟姐妹吞下碎玻璃片。事情發生之後,瑪麗亞姆僥倖逃出了家裡,而她的五個兄弟姐妹卻因為吞下了玻璃片而不治身亡。

瑪麗亞姆的父親下班回家之後,看到自己的孩子接連被害,他非常責怪妻子,但也不願意整個家庭就此破裂。因此,瑪麗亞姆的父親在找到瑪麗亞姆之後,為了防止她再次慘遭毒手,便偷偷地將瑪麗亞姆送到了她的祖母家。

秘密生活在祖母家的瑪麗亞姆以為這樣就可以擺脫人生的種種厄運,但是她沒想到的是,生活的苦難還在一茬接著一茬地等著她。在長到12歲的時候,瑪麗亞姆的父親突然找到她,表示要把她接回去跟別人結婚。

直到這時,瑪麗亞姆才清醒地意識到,她的一生都毀在了看似疼愛自己的父親手裡。原來,瑪麗亞姆的父親在瑪麗亞姆出生時就跟一個人簽訂了契約,將瑪麗亞姆以一頭牛的價格廉價賣給了他。

父親的背叛已然讓年幼的瑪麗亞姆無法接受,但當她得知自己的結婚對象是一個超過了四十歲的老男人時,她連想死的心都有了。得知自己淪為賺錢工具的瑪麗亞姆生無可戀,無奈地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瑪麗亞姆面對著和自己父親年齡相仿的丈夫,在心理上根本就無法接受,但在父親的強勢要求之下,最後不得已嫁給了那個老男人。在結婚之後不久,瑪麗亞姆就懷孕並生下了一對雙胞胎。

雖然命運對瑪麗亞姆非常不公,但她認為孩子是無罪的,面對著兩個可愛的孩子,她漸漸地接受了現實。瑪麗亞姆還不到十四歲,自己都還是個孩子,卻要承擔起當母親照顧孩子的責任。

然而,瑪麗亞姆不知道的是,她的人生以後就跟生孩子養孩子分不開了。在生下第一對雙胞胎之後不到一年,瑪麗亞姆就又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她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有了四個孩子。

儘管有可愛的孩子陪在自己的身邊,但瑪麗亞姆的生活卻依然十分不幸。和自己的母親一樣,瑪麗亞姆也攤上了一個酗酒和家暴的丈夫。而且,瑪麗亞姆的丈夫並不愛她,在他眼中,瑪麗亞姆只是他用一頭牛換回來的廉價生育工具。

儘管已經生下了四個孩子,但是很明顯瑪麗亞姆的丈夫並沒有打算放過她。在夫妻生活中,他們並沒有避孕意識和科學的避孕舉措,結果導致瑪麗亞姆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懷孕。

也許是由於身體和遺傳的原因,瑪麗亞姆每次懷的幾乎都是多胞胎。她的前三胎懷得都是雙胞胎,後來還多次生下三胞胎和四胞胎。瑪麗亞姆也曾經到醫院去檢查,結果醫生告訴她,她的卵巢異於常人,屬於易孕體質。

而且其身體對避孕藥物過敏,不能夠使用藥物手段進行避孕,否則就會危及到生命安全。但是,當瑪麗亞姆將檢查結果告訴丈夫的時候,她的丈夫根本就沒有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還是一昧地讓她受孕生孩子。

等到瑪麗亞姆23歲的時候,她已經生下了25個孩子,這在烏干達當地已經是非常罕見的事情。瑪麗亞姆也曾經想到要去做絕育手術,但無論是醫生還是她的丈夫都打消了她的念頭。

醫生拒絕為瑪麗亞姆做絕育手術的理由也非常簡單:瑪麗亞姆的體制異於常人,她一個人就抵得上十個烏干達普通婦女,在適齡年紀多生孩子也算是為貧困的國家做貢獻了。

至於瑪麗亞姆的丈夫,他根本不願意拿多餘的錢為妻子做絕育手術。事實上,他們家要養活那麼多人,也根本拿不出錢來為瑪麗亞姆做手術。直到後來,瑪麗亞姆覺得孩子已經夠多了,才不顧丈夫的反對進行了絕育手術。

就這樣,等到瑪麗亞姆36歲做絕育手術的時候,結婚二十四年的她已經生育了44個孩子,除卻夭折的6個孩子,瑪麗亞姆和丈夫還需要養育38個孩子長大成人。那麼,瑪麗亞姆後來的生活怎麼樣呢?她究竟是如何將38個孩子撫養長大的呢?

丈夫跑路,單親媽媽辛苦撫育孩子

在烏干達一夫多妻制的鼓勵之下,瑪麗亞姆的丈夫接連娶了多個妻子,瑪麗亞姆也漸漸地被他忽略。儘管瑪麗亞姆的生活充滿不幸,但是她並沒有放棄生活下去的希望,只要有孩子陪在身邊,多大的苦難她都可以忍受。

養育孩子的擔子之重遠超瑪麗亞姆的想像。和烏干達當地的普通家庭比起來,單單是瑪麗亞姆的38個孩子就可以組成一個不小的家族。瑪麗亞姆那個指望著通過多生孩子來使家裡走上致富之路的丈夫漸漸地被生活的重擔所壓垮。

原本,他以為自己可以撐到孩子長大,但養育38個孩子長大成人對於貧困的家庭來說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瑪麗亞姆專心生孩子的那些年,家裡的生計幾乎都落在丈夫身上,但由於看不到生活的希望,不堪重負的他漸漸地放棄了這個家庭。

有一天,瑪麗亞姆的丈夫變賣了家裡全部值錢的東西,頭也不回地離開了瑪麗亞姆和他們的38個孩子。在遭到丈夫的拋棄之後,瑪麗亞姆變得痛不欲生,但是她很快就振作起來。

生活總歸還是要繼續的,在丈夫離開之後,養家餬口的重任一整個都落在了瑪麗亞姆的肩頭。變成單親媽媽的瑪麗亞姆承擔著異於常人的壓力,光是38個孩子的吃飯問題,就幾乎將她壓垮。

為了賺錢養家,瑪麗亞姆開始四處找工作,她從小就沒有一技之長,只能找一些簡單廉價的工作。在那些艱難的日子裡,瑪麗亞姆每天都起早貪黑地賺錢,在大街小巷時不時都可以看到她勤勞忙碌的身影。

只要能正當地賺錢,瑪麗亞姆從不嫌棄任何工作,像給人洗衣服,街頭售賣自釀酒水,甚至是收廢品她也願意干。瑪麗亞姆之所以會如此辛苦,是因為她想讓每個孩子都能夠長大成人。

在瑪麗亞姆的意識里,她的人生已經非常悲慘痛苦,她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也重蹈自己受苦受難的生活。因此,瑪麗亞姆堅持讓自己的38個孩子都能夠接受教育,她堅信知識能夠改變命運,把孩子們都送到了學校過寄宿讀書生活。

這意味著瑪麗亞姆必須比以前更加辛苦地工作才能維持家裡正常的生活,但是她一直任勞任怨地為孩子們無私付出。後來,當地的學校得知了瑪麗亞姆的特殊情況,便為她提供優惠政策,同意她可以通過分期付款來支付孩子們的高昂學費。

即使生活再艱難,瑪麗亞姆也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曾經有人勸瑪麗亞姆將自己適齡的女兒嫁出去,在當時,只要能夠嫁出去一個女兒,換回來的彩禮都可以極大地緩解她們家的經濟壓力。

但是,瑪麗亞姆拒絕了每一個上門的求親者,她不想讓自己的女兒變得和自己一樣,一生奔波操勞,忍受著生活無盡的苦難。一想到女兒可能會被人帶到臭氣熏天的市場上,像廉價貨物一般任人挑選,瑪麗亞姆就會變得後背發涼。

瑪麗亞姆想不明白自己的國家為什麼會是這樣,但她在極力避免自己的女兒走上和自己一樣的不歸路。隨著孩子們的漸漸長大,瑪麗亞姆的生活壓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和。

瑪麗亞姆大兒子和二兒子早早地長大成人,他們一個在當地的學校當起了教師,一個考取了工程師資格證,都有了相對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其他有勞動能力的孩子平時也會幫自己的母親做簡單的工作。

有了孩子們來分擔家庭責任,瑪麗亞姆感到非常地欣慰。在忙碌工作之餘,瑪麗亞姆常常這樣想,如果她的孩子都能夠長大成材,擁有各自的幸福生活,也不枉費自己辛辛苦苦了一輩子。

前幾年,有一部電影火遍全球,這部電影講述了敘利亞難民扎因一家的生活,電影中的小男孩因為父母不撫養自己和兄弟姐妹將他們告上了法庭,他說:「我要控告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生下了我。」是啊,生而不養,何以為家!

跟電影中的小男孩比起來,瑪麗亞姆的38個孩子無疑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他們有一個非常偉大的母親。不管生活如何艱難,瑪麗亞姆都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還任勞任怨地工作讓他們都接受教育,通過學習來改變自己的命運。

結語

瑪麗亞姆的一生是非常不幸的,她從幼年開始就沒有得到過父愛和母愛,還險些被繼母迫害致死。受烏干達當地童婚早孕亂象的迫害,瑪麗亞姆在十二歲的時候就被迫嫁給四十多歲的老男人生兒育女。

在結婚之後,瑪麗亞姆不僅沒有得到丈夫的憐惜,處處遭遇丈夫的暴力對待,還淪為了生育機器,在36歲就已經生下了44個孩子。在遭到丈夫的無情拋棄之後,瑪麗亞姆又獨自承擔起了家庭的責任,含辛茹苦地將幾十個孩子拉扯長大,這份辛勞,就算放在全世界來看也沒有幾個女人能夠承擔。

瑪麗亞姆之所以能夠承受得住養育孩子的巨大生活壓力,就在於她堅信改變命運的機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她見識過生活的苦難,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再走自己的老路,她希望孩子們能夠通過教育改變命運,至少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愛的人結婚,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去奮鬥。

2017年,烏干達政府正式禁止了童婚和早孕亂象,這個國家也在慢慢地變好。相信瑪麗亞姆和她的38個孩子在今後一定能夠苦盡甘來,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fdd1abcb21683748bcb4b71df5f5d4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