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工廠「出事」,巴菲特第11次減持!比亞迪的紅與黑

2023-05-09     閨蜜財經

原標題:長沙工廠「出事」,巴菲特第11次減持!比亞迪的紅與黑

摘要:今年目標300萬(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妹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274篇原創

在長沙工廠「出事」1年後,比亞迪長沙工廠再上熱搜。

近日,有財聯社等諸多媒體報道,比亞迪在長沙的一些工廠出現工人離職潮,長沙比亞迪望城工廠一名工人在提出離職後,得到的答覆是「本月離職名額已滿」。

對此,比亞迪向上海證券報回應稱,市場傳言「離職名額已滿」「排隊辭職」等說法,與事實不符,目前比亞迪長沙園區的人員招聘工作正常進行。另一邊,據港交所最新文件,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在5月2日出售了196.1萬股比亞迪股份,平均減持價格為每股235.64港元,持股比例由10.05%降至9.87%,目前持股數量約1.08億股。

比亞迪咋了?

01

先說長沙工廠的事兒。1年前,也是這樣的5月,有群眾反映比亞迪雨花區工廠排放有毒氣體,後被長沙市有關部門調查。1年後,比亞迪長沙工廠員工「排隊離職」上熱搜。根據各方媒體報道,這次的事兒,似乎和最近工人工資下滑不無關係。

比如據財聯社多方探聽了解到 ,一些工人的月實際到手工資不足5000元,但比亞迪雨花工廠外的招聘公告顯示「月綜合收入5000-8000元」。實際上這個綜合收入,不經常加班很難達到,因為底薪只有不到2000元,其他的都是加班費、超產獎、品質獎等。

而這種情況,似乎也並非長沙工廠獨有。一位自稱為比亞迪工廠的員工向《豹變》透露,早在今年年初,比亞迪浙江工廠的流水線就已經部分停工,因為訂單減少,休息時間從原先的一個月兩休,變成了一個月8休,有些部門甚至休假更多。因為調休變多,一個月到手的工資才1300多元。

圖表來源|《國際金融報》(特此感謝!)作為新能源汽車霸主,比亞迪的工資待遇到底如何?根據最新的財報數據,蜜妹看到國際金融報曾經做了一個梳理,如上表。

表中顯示,相比高管薪資,比亞迪的員工人均薪資排名相對靠後。2022年管理層前三人均工資909萬元,排在第四位;員工人均薪資則為10.73萬元,除了沒公布的蔚來和小鵬,排在已統計且有數據的17家車企里倒數第二位,且只比表中倒數第一的力帆科技多了300元。

即便這樣,相比高管年薪,可能很多員工的工資還是「被平均」了。

另外,2022年,比亞迪擴編明顯。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比亞迪在職員工共57.006萬人,其中生產人員44.2076萬人,占比77.55%。2021年比亞迪在職員工還是28.8萬人左右,2020年更少是22.4萬人左右。

2022一年時間,比亞迪增加了約28.2萬員工,這速度太猛了。不過,員工平均工資似乎沒漲。2020年,22.4萬人的比亞迪,基層員工人均年薪約10.81萬元,同期高管人均年薪275.47萬元。

2021年,28.82萬人的比亞迪基層員工平均年薪降到10.33萬元;2022年,基層員工平均10.73萬的年薪,雖然比2021年高了幾百,但仍然低於2020年。

蜜妹是否可以這麼理解,這兩年比亞迪銷量一路狂飆,股價蹭蹭上漲,市值不斷攀升,和該司基層員工基本沒關係?他們的平均工資甚至連通脹都跑不贏?

02

話說回來,狂飆背後,2022年比亞迪至少「貢獻」了28萬多個就業崗位。這是該司銷量攀升同時,不斷擴產能的結果。

據證券時報報道,2022年起比亞迪便開始產能大擴建,當年常州基地、江西撫州基地、合肥長豐一期、西安三期等多個新建產能投產。

其中,西安為比亞迪最大的整車生產基地。西安基地四期擴建預計在2023年6月建成。建成後,這將成為比亞迪首個年產能突破百萬輛的超級工廠。

比亞迪官網介紹,其已在全球設立30多個工業園,實現全球六大洲的戰略布局。

2023年,比亞迪預計還有鄭州基地、合肥長豐二期、深汕項目、襄陽項目等陸續投產。屆時將在全國形成西安、深圳坪山、長沙、常州、撫州、合肥長豐、濟南、鄭州、襄陽、深汕合作區等10個生產基地,整體規劃產能超過400萬輛。

另外還有動力電池產能。數據顯示,2022年比亞迪已投產和在建的動力電池產能約為286GWh,2023年總產能規劃可達396GWh。

若按每輛車配套50KWh電量計算,1GWh電池可配套2萬輛電動車。這意味著,比亞迪的動力電池產能規劃可滿足近800萬輛汽車的裝車需求。

海外產能擴張蜜妹就不多贅述了。總而言之,比亞迪這兩年擴張迅猛,野心可見一斑。

2023年,比亞迪的全球年銷量目標是300萬輛。該司最近披露的產銷快報顯示,其4月份合計產量209448輛,累計產量776631輛,累計同比增加94.33%;4月銷量210295輛,累計銷量762371輛,累計同比增加91.83%。累計銷量來看,雖然比亞迪很可觀,不過只占了全年銷量目標的約25.4%。增速方面同比2022年則更弱了。2022年同期,比亞迪前4月的累計銷量同比增速為387.94%。

這不能怪比亞迪不夠努力,因為行業整個盤子擺在那,另外其他選手也不是吃素的。乘聯會數據顯示,按零售口徑,今年一季度,比亞迪在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占有率已經到38.7%。

相當於市場上每賣出10輛新能源汽車,就有近4輛是比亞迪的,這市占率還要怎麼大幅提高?就看海外市場比亞迪的競爭力幾何了。

03

房產大亨李嘉誠說他不賺最後一枚銅板,資本大鱷巴菲特則隨著比亞迪不斷走向高光時刻,開啟他一次又一次的減持。

公開披露顯示,自2022年8月開始首次減持,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累計減持比亞迪H股約1.17億股,減持比例已過半,累計套現超250億港元。2022年6月,比亞迪的股價剛站上它的歷史最高點:358.76元。

2008年,伯克希爾哈撒韋以每股8港幣的價格,買入2.25億股比亞迪H股,直到2022年8月首次開始減持,目前已累計減持約1.17億股,減持比例已過半。

此前的伯克希爾哈撒韋2023年股東大會上,查理·芒格曾表示,「我們不是現在拋售比亞迪,之前就出售了一些比亞迪股票,主要因為比亞迪股價已經很高,現在比亞迪的市值已經超過了奔馳。」

2023年,比亞迪股價震盪中下跌,鮮少時間上過300元,不過價格也挺高了,市值更是超過了許多國際大廠,確實厲害。

在員工待遇等等方面,咱能不能也打個榜,向國際大廠看齊呢?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ec8b8ffc8a4f4feccc9f2c74cb65c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