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高空調的兩種出路:併購或者換品牌

2023-08-24     藍科技網

原標題:志高空調的兩種出路:併購或者換品牌

【藍科技觀察】不能說志高空調沒有價值,但在當前負面新聞纏身、尤其是志高空調創始人李興浩被公安機關控制的情況下,前途未卜的志高空調,被併購或者換品牌,或是比較好的出路。

8月19日,國內家電市場傳來一則重磅消息,志高空調創始人被公安機關控制。

據深裝總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一位中層管理人士向媒體透露,作為公司股東之一的李興浩此前已經被公安機關控制,所涉相關案件已經開庭,而李興浩最為人所熟知的身份則是志高空調的創始人。

作為曾經在中國空調市場銷量排名前三的志高空調,曾經紅極一時,似乎大有與現美的、格力媲美的資本。

然而志高空調重營銷不重產品,最終被市場所拋棄,市場占有率跌至不到1%,公司陷入虧損泥潭,李興浩本人也淪為「老賴」。

如今,隨著他再一次傳出或因為涉及刑事案件被公安機關控制的消息,市場對於志高空調的未來更加擔憂:創始人涉案、公司困難重重的背景下,志高空調的出路在哪裡?

巨頭隕落志高渡劫

在跌落神壇之前,李興浩的奮鬥歷程可謂是中國家電行業發展史上的一段佳話。

李興浩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生人,並無多麼強大的家庭背景,他在年輕時通過賣冰棍等小生意賺得第一桶金,然後才發現空調行業的商機。1989年,他從一家製冷設備維修中心切入空調市場,並很快在1994年投資建設了志高空調製造廠。

通過低價經營策略,志高空調快速搶占市場,還打敗當時名噪一時的科龍空調。2009年,志高空調在全國市場的銷量排名第三,李興浩開始有了「空調大王」的美譽。

李興浩的成功很有那個時代中國企業家的特質,敢打敢拼、市場嗅覺靈敏、以低價策略搶攻市場,是其突圍而出的不二法門,藉助中國空調市場的爆髮式增長,志高空調迎來了巔峰時刻。

可惜的是,2010年開始,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志高空調一步步走向沉淪。

就在李興浩展望志高空調下一個十年的美好願景時,公司迅速陷入虧損泥潭。激烈的市場競爭態勢下,志高空調銷量節節敗退。

2019年,志高空調年虧損額高達14億元,李興浩開始通過變賣股份、資產「自救」,但未能起到很好的效果。2022年,李興浩因未能履約被限制高消費,成為「老賴」。與此同時,志高空調在市場中愈發沒有存在感。直至近日,李興浩甚至有了身陷囹圄的可能性。

回望來看,雖然藉助空調產業取得輝煌戰績,但李興浩並未帶領公司真正做大做強,在技術和產品上都未能深耕。

此外,膨脹的野心讓李興浩沒有站穩腳跟就選擇在裝修、地產、金融等大量行業領域擴張,最終導致空調主業失去護城河的同時,自己也深陷債務泥潭。

兩種出路均指向大換血

考慮到與志高空調同時間段發展壯大的美的、格力等已經成為中國家電產業的標杆,志高空調的高低起伏歷程顯然無法代表中國家電行業的發展脈絡,更多體現的是「志高模式」的失敗。

與仍在市場中代表著中國家電品牌的海爾、美的、格力以及海信、奧克斯不同的是,志高空調一直面臨著缺乏核心技術的質疑,產品依賴OEM,市場依賴外銷或低價,這種註定會被時代所淘汰的「志高模式」遭遇如今的發展境地可以說是理所當然。

志高空調的壯大歷史,就是一個以想掙快錢的方式快速獲取資本市場高收益的發展歷程,在近年來消費者越來越認可品質、技術的背景下,顯然行不通。

那麼,志高空調現在想要學習競品轉型還來得及嗎?很難,在市場大環境萎縮、市場空間被大量頭部競品占據的當下,屬於志高空調的好時機已經一去不復返,更何況創始人都自身難保。

留給志高空調的只有兩條出路,他要麼選擇併購重組,要麼選擇從裡到外地更換品牌從零出發,才有可能獲得一線生機。不論是哪條路,公司或品牌「大換血」均不可避免。

當然,維持現狀仍然是一條出路。但問題是,志高空調本就市場占有率很低,再加上目前創始人李興浩出現上述情況,即便維持現狀應該不會有改變。

併購是常見的商業模式。如果能找到更好的接盤手,幫助公司重新盤活生產、經營,也許志高能扭轉當下的困局,也是志高空調最現實的出路。

所謂更換品牌從零出發,考慮到的是截至目前為止,志高品牌在國內空調市場幾乎已經是「負資產」,消費者對品牌質疑頗多,市場對於品牌也負面印象滿滿。與其這樣,不如在基本盤尚在的情況下,重新向市場推出一個新品牌,甩開包袱向前看。

當然,即便選擇了兩條出路中的任何一條,屬於志高空調的未來都將會是「九死一生」。

國內空調市場是一片紅海市場,現有的玩家足夠強大、數量也足夠多,志高空調能否持續為自身輸血和造血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但不管怎樣,志高空調不得不面臨抉擇,因為更換出路只是「可能」會失敗,不換出路的話,留給志高空調的一定是條「死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e45744d081c8904b3fa61c28097dd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