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推拿李波:什麼是小兒斜頸?導致斜頸原因有哪些,怎樣調理?
一、什麼是小兒斜頸?
小兒斜頸,在醫學上又稱先天性肌性傾斜,也是我們俗稱的歪脖子。這種病是由於一側胸鎖乳突肌纖維性攣縮,導致的縮短,頸部向一側偏斜畸形。同時還會伴有臉部發育受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導致頸椎側凸畸形。
很多寶寶在出生後,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孩子一側頸部有橢圓形的「肉塊」,如黃豆、花生、桃核大小不等,質地較硬,底部稍可移動,觸之不痛,表麵皮膚正常。寶寶的頭向有腫塊的一側傾斜,患側耳接近鎖骨,顏面不正,下頜轉向無腫塊的一側,臨床上稱為先天肌性斜頸。
習慣性斜頸在4到10個月之間出現。寶寶端坐時頭不同程度歪向患側,喜向健側看,寶寶轉頭抬頭不受限。患側胸鎖乳突肌無腫塊、無條索狀物,無攣縮變短,肌張力略低於健側。B超顯示雙側胸鎖乳突肌未見明顯異常。
二、什麼原因會導致寶寶斜頸?
01骨骼性傾斜
這種症狀,是由於先天性骨骼異常造成的。如果寶寶的脊椎發育不良,導致其脊椎只有半截,就會造成斜頸。一般來講,這樣的寶寶會在出生後一個月內,症狀顯現出來。
02姿勢性斜頸
這種情況屬於後天性的,比如先天的斜視,會導致寶寶出現斜頸。
03異常張力造成的斜頸
這種一般是由於疾病引起的,比如腦性麻痹的患兒,會因為不對稱的張力性頸部反射,從而造成斜頸。
04肌肉性斜頸
肌肉性斜頸,是嬰幼兒斜頸病中最常見的病因。如果寶寶的胸鎖乳突肌纖維化,就導致肌肉性傾斜。如果寶寶左邊胸鎖乳突肌纖維化,那麼他的頭會朝右上傾斜,肩部則朝向左側。
三、寶寶出現斜頸,會有哪些危害?
1、造成寶寶顱骨不正,影響寶寶的外觀;
2、影響面部骨骼發育,嚴重時會影響到整個臉型、頭型;
3、如果長時間斜頸,容易引起姿勢性斜視。
四、如何快速識別斜頸?
如果你發現寶寶的頭總是歪歪的,總是偏向一側,喜歡朝向固定的一側看,抱起時頭不能活動自如,總是歪向一邊,家長用手扶正,也是歪向一側,不能像對側歪斜。平躺也只向一邊回頭,另一邊很少。兩邊臉蛋大小也不一樣,家長注意寶寶可能有斜頸。
五、寶寶斜頸的調理方法
(一)推拿調理
最常見的肌性斜頸的主要發病部位在胸鎖乳突肌,因此,在治療時要以舒筋活血、軟堅消腫,局部為主。
捏揉橋弓 15-20分鐘
位置:在頸部兩側,沿胸鎖乳突肌成一條直線
手法:用拇指或食、中、無名指揉;用拇、食兩指提拿,或用食中無名三指摩。
(二)隨症加減
1、有腫塊者:施術者用拇、食、中三指提拿揉捏腫塊,手法宜輕,切勿過重。
2、顏面發育不良者:多指按揉患側面部,以皮膚潮紅為度。
3、嘴角上翹者:以食、中、無名指、小指四指托起腮部肌肉,同時拇指向下按揉、牽拉麵頰部5-10遍。
4、眼裂發育不良者:以拇指指腹沿患側眉根至眉梢向上旋揉至髮際5-10遍。
5、耳部發育不良者:以拇、食、中指自下而上捻揉耳廓3-5遍。
6、肌群不適者:若斜方肌等其他肌群有緊張或活動障礙等不適,要注意按揉病變肌群。
(三)姿勢矯正
1、寶寶睡覺時,使其處於仰臥位,將頭部稍偏向健側,必要時可用枕頭抵住寶寶頭部兩側。
2、媽媽在哺乳或睡眠時,緊貼寶寶患側,以求患側處於伸展狀態。
3、家長平時應儘可能想辦法,利用聲音、玩具等器件,於寶寶患側後方引起寶寶注意力,使其向患側轉頭,促進功能恢復。
4、使用能夠固定寶寶頸部的頸圈,使頸部保持在一個正常的角度。
5、家長生活中豎立抱寶寶時。以自己側頭部貼於寶寶患側面頰部,使其向健側牽伸,處於牽伸側扳法時的治療體位,以促進患側的恢復。
6、去醫院接受超聲波治療,但僅建議5-6個月大的寶寶使用這種復健辦法。
六、寶寶斜頸的最佳治療時間
在寶寶不滿3個月的時候,家長要尤其注意寶寶頭部的姿勢。若是發現寶寶的頭經常偏向一邊,且肌肉有硬塊,就需要立刻就醫。
通常來說,輕微的斜頸只需要大約3個月的物理治療即可糾正;比較嚴重的,則需要6個月的時間才能糾正。在1歲之前治療,效果比較顯著。但是,若是接受了6個月的物理治療後,病情仍舊沒有改善,就需要到醫院,接受更加專業的治療。
有一小部分家長認為,寶寶年紀越大,斜頸會自愈,這是非常錯誤的理念。在發現寶寶斜頸的時候,就應該遵循「早發現、早治療」的原則。把握住最好的治療時機,才能將對寶寶的傷害降到最低。
溫馨提示:小兒肌性斜頸推拿有風險,請找專業推拿醫師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