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記載中,陳勝吳廣起義是極為出名的存在。然而,陳勝吳廣起義卻僅是幌子,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專家發掘一座湖北古墓,在墓穴中有重大發現,直接揭曉起義背後的秘密。那麼,這座古墓的主人究竟是誰?考古專家又在墓中發現了什麼?現在就讓我們走進今天的故事,了解這座古墓隱藏在背後的秘密。
可能很多人都認為,考古就是為了拿到古墓中那些珍貴的文物。但實際上,考古的意義和目的並不僅僅是這些。而是需要通過挖掘和清理這些遺址或古墓中的文物,來整合歷史文明發展的脈絡,也是為了能夠在最大程度上解讀、還原以及傳承中華文化。
考古專家在古墓中發現文物之後,會對其進行研究和分析,通過文物帶來的信息來研究古代時期的文明和歷史,這一點對於整個中華民族來說都十分重要。許多歷史謎團都是通過後期所發現的文物解開,這就是考古所帶來的巨大價值和意義。
在1972年的12月,考古隊在湖北發現了一座秦朝古墓,這座古墓至今已經有2000多年,專家對其進行挖掘和清理後,在其中發現了許多的文物。這些文物的研究價值非常高,最重要的是其中包含著一本《睡地虎秦墓竹簡》,這些竹簡引起了許多專家和學者的關注。
在這些竹簡中,記載著秦朝時期政治、醫學、法律等多方面的歷史,為研究秦朝歷史提供了十分珍貴的研究和參考作用。在日後的仔細研究中,專家們還在逐漸中發現了一個秘密,因為竹簡中的內容明確指出陳勝吳廣起義只是個幌子,背後還隱藏著一個秘密。
據歷史記載,公元前209年,秦朝朝廷徵集了大量的人力物資組建貧民到漁陽駐守,當時包括陳勝、吳廣等人在內的900多人都被徵調過去。當他們到了薊縣大澤鄉的時候,突然被大雨阻斷了去路,沒有辦法按照規定時間到達,於是在情急之下,陳勝、吳廣帶著貧民們直接殺死了押解他們的軍官,由此發動兵變,也由此拉開了農民起義的序幕。事情發生之後,各地都有農民起來響應,一時間形成一呼百應之狀,但陳勝在獲得了一些勝利之後卻開始自滿驕傲,最終被秦國將領章邯所鎮壓。
然而,就是這樣一場意義非凡的農民起義,實際上背後卻另有隱情?原來,在《睡地虎秦墓竹簡》中明確記載著這樣一段話,意思就是說,如果服役的人沒有按照期限到達目的地,就必須要接受罰錢的懲罰。但如果遲到的原因是由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造成的,那麼就可以直接取消這次的徵調。這一點和《史記》中記載的「失期,法皆斬」是完全相反的。而且秦朝一向比較崇尚法家學派,所以一直保持賞罰分明,既然這樣規定,那麼就一定會按照規定來執行。
巧合的是陳勝和吳廣等人遇到的情況是大雨,屬於不可抗力因素的一種,所以就算他們最後沒辦法按時到達漁陽,最多被罰一些錢財,還有可能直接取消這次的徵調任務,並不會因為沒辦法到達就要被殺死,也就是說,是否能夠按時到達目的地並不會直接威脅到他們的性命。這樣一來,陳勝和吳廣等人也就沒有了必須要起義的原因,那麼他們到底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根據史書記載的情況來看,陳勝這個人從小就十分自負,也可以說他是個心有大志的人。但由於他的出身比較普通,就是個普通的貧民,再加上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國家內部已經十分安穩。按照陳勝的條件來說,根本沒有機會出人頭地,除非通過非正常手段。
而吳廣則是陳勝在服役過程中認識的同伴,他的性格比較剛毅,也向來崇拜有想法有見識的人,兩人熟悉之後很快就走得越來越近,還稱兄道弟起來。在起義之前,陳勝和吳廣在一起分析過秦朝的局勢,並直接言明: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並沒有什麼能力,也不應該繼承皇位,扶蘇不僅身為長子,而且有大智慧,所以大家可以以此為名號集結在一起,並聯合天下人一起來對抗朝廷。吳廣聽說後覺得很有道理,於是便開始支持陳勝一起行動。
這樣一來,陳勝、吳廣起義的謎團也被徹底解開了,他們雖然打著農民起義的旗號,但也在當時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實際上,他們的行動並不是為了天下受苦受難的貧苦百姓,而是為了完成陳勝心中所謂的「夢」,只能說他們將農民起義當作了幌子。雖然以這個名號將天下人集合在了一起,但實際上陳勝卻是個極為自負、自私的人,可能也正是因為這樣,所以他們的行動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