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追蹤 | 矽光+CPO助力高速光模塊變革

2023-12-17     紅刊財經

原標題:熱點追蹤 | 矽光+CPO助力高速光模塊變革

作者 | 苗中傑

本刊編輯部:羅博特科擬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方式購買斐控泰克81.18%股權和FSG、FAG各6.97%股權,支付對價約10.12億元,而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合併報表層面新增商譽10.92億元,中小投資者該如何對此類公告進行分析呢?

邱諍:首先我們先來釐清此次收購的目的,目前羅博特科通過斐控晶微持有斐控泰克18.82%股權,在此次完成對斐控泰克81.18%股權的收購後,羅博特科將100%控股斐控泰克。斐控泰克目前通過境外SPV持有FSG和FAG各93.03%股權,此外除貨幣資金外,斐控泰克未擁有其他資產。因此在此次完成對FSG、FAG各6.97%股權的收購後,羅博特科將間接持有FSG和FAG100%股權,因此FSG和FAG是此次收購的關鍵。

資料顯示,FSG和FAG分別成立於2009年和2016年,而根據備考審閱報告顯示,假設2022年前已完成對FSG和FAG的收購,2022年和2023年1-4月羅博特科的營業收入將分別增加2.82億元和0.76億元,凈利潤將分別減少2539.93萬元和970.04萬元。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此次收購的標的資產FSG和FAG不僅營業收入少,且處於虧損狀態。同時由於此次收購的價格僅為10.12億元,但收購完成後羅博特科將新增商譽10.92億元,可以判斷出FSG和FAG凈資產基本為零。

本刊編輯部:若按上述數據分析,此項高溢價收購虧損資產,顯然得不償失。

邱諍:羅博特科為何會高溢價收購收入少且虧損的資產,在進行表面分析後,接下來還需要深入分析。數據顯示,雖然FSG和FAG的財務數據並不好看,但兩家公司的產能利用率和產銷率卻可圈可點,2021年和2022年,FSG和FAG的產能分別為104台和113台,產量分別為113台和113台,產能利用率分別達到了109%和100%。

從主營業務來看,FSG和FAG是全球光子及半導體自動化封裝和測試領域的領先設備製造商之一,其生產的設備主要用於光子半導體的微組裝及測試,包括矽光晶片、高速光模塊、量子器件、雷射雷達、大功率雷射器、光學傳感器、生物傳感器的晶圓測試、超高精度晶圓貼裝、耦合封裝等。其中在高速矽光模塊和CPO領域,目標公司掌握的技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持續為Intel、Cisco、Broadcom、Nvidia、Lumentum、Velodyne等客戶在矽光模塊、CPO、高性能計算、雷射雷達等產品設計和量產過程中提供支持,在全球範圍內擁有廣泛的合作夥伴。

本刊編輯部:何為高速矽光模塊和CPO?

邱諍:簡單地說,矽光子是指基於矽工藝的光子集成電路,利用矽光子技術的矽光模塊具有更高的集成度及更多的嵌入式功能,有利於提升晶片的集成度,在提高傳輸速率的同時,還具有成本優勢且適用範圍更廣。

CPO(光電共封裝)指的是交換ASIC晶片和矽光引擎在同一高速主板上協同封裝,從而降低信號衰減、降低系統功耗、降低成本和實現高度集成。傳統光模塊主流的封裝技術是可插拔式,光模塊從800G以上開始,傳統可插拔速率升級或達到極限,該傳統技術難以支撐高算力背景下的速率演進。CPO可以逐步取代傳統的可插拔光模塊,將矽光子模塊和超大規模CMOS晶片以更緊密的形式封裝在一起。AI對網絡速率的需求是目前的10倍以上,在這一背景下,CPO有望將現有可插拔光模塊架構的功耗降低50%,將有效解決高速高密度互聯傳輸場景。

傳統光模塊主要採用人工或者半自動化耦合設備,在精度、速度、良率等方面與國外存在較大差距,矽光技術既可以用在傳統可插拔光模塊中,也可以用在CPO方案中。隨著矽光模塊封裝技術向CPO工藝發展,手工操作、半自動設備無法滿足精度、速度和良率要求,高精度全自動耦合設備國產化需求迫在眉睫,而伴隨著海量數據時代的來臨,行業對高速高密、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網絡解決方案需求大幅提升,而在矽光、CPO及LPO耦合、封裝測試方面,FSG和FAG作為僅有的能為該技術提供整體工藝解決方案的提供商,其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

因此,雖然目前FSG和FAG業績不佳,但兩家公司技術實力全球領先,所在細分行業國內稀缺,本次交易完成後,公司將打破國內相關高端設備被海外壟斷的現狀,解決光子器件封裝領域關鍵設備「卡脖子」問題,有利於實現高集成度光子器件產業鏈自主可控。CPO、矽光技術或將成為高算力場景下「降本增效」的解決方案,從投資角度來看,此次收購意義深遠。

(本文已刊發於12月16日《證券市場周刊》,文中所涉個股僅做舉例,不做買賣推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c157132058bf1e12d92fcd22514e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