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註冊
私募基金行業是香港作為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重要的一環,香港目前是亞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至2018年年底,香港520家私募基金公司管理的資產總值高達1萬2千億港元,規模僅次於中國內地。全球最大的二十家私募基金當中,有十五家已經在香港設立據點,而香港亦是內地私募基金髮展海外業務的跳板,我們既讓海外資本進入亞洲,亦為中國資本跳出世界擔當渠道。
2.
募資
目前,全球約有200餘家主要的機構投資者擁有20萬億美元的資產規模,這些養老基金、國家主權基金和捐贈基金近年都提高了對亞洲市場尤其是中國市場的配置占比,意味未來將有更多長期資本進入亞洲市場。同時,高凈值人士和家族辦公室亦成為另一群重要的投資來源。投資者積極的參與為亞洲私募基金行業的持續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3.
投資
第二,在投資方面,香港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臨近中國內地這個亞洲最大的私募投資目的地。改革開放初期,內地成為「世界工廠」,經濟高速增長,然而,隨著內地勞動成本上升,製造業向東南亞轉移,內地改而集中以科技和消費驅動經濟,除了人工智慧和金融科技等新經濟行業之外,零售、醫療、保險和媒體等消費領域都呈現投資機會。
對於香港的私募基金,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亦影響著產業布局和投資策略。目前大灣區內有不少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創新型企業,今年2月公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亦明確支持香港私募基金參與大灣區創新型科技企業融資。有研究指出,大灣區內有35家獨角獸企業,估值總和超過1,000億美元,足見科技創新是大灣區發展的原動力。
此外,大灣區創投市場活躍,例如在消費領域裡天使輪融資和A輪融資(含Pre-A、A、A+輪)占了全部融資項目數量六成以上,這些都屬於較早期的私募投資,而在香港,數碼港和科技園都設有風投基金為初創企業提供種子項目投資以至A輪融資,相信香港其他創投公司亦會把握機遇,共同推動大灣區創業投資生態發展。當然,除了中國內地以外,香港私募基金的投資目的地還包括日本、韓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和澳洲等地區。
4.
管控
雖然投資是私募基金的核心業務,投後管理亦變得越來越重要。隨著競爭加劇,加上內地宏觀經濟和行業環境不斷變化,私募基金公司必須為所投的企業在公司管理、整體發展策略、風險監控等方面創造價值,並且培養有實力的領導人。香港擁有大量的專業人才,除了會計師、律師和銀行家,還有在企業工作多年的行政人員,定能在管理層面也出一分力。
5.
退市
退市途徑亦是香港的優勢之一,因為香港的股票市場蓬勃,為私募基金創造具吸引力的退市渠道。事實上,香港交易所的IPO當中,有不少都曾經擁有私募基金股東,而近年開通的「滬港通」和「深港通」更進一步促進了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私募基金的成立和註冊,因為這是一個私募基金存在的前提,政府正在檢視香港在這方面的法律框架。現時,香港的私募基金大多以有限合夥制度在蓋曼群島等其他司法管轄區成立。香港雖然有《有限責任合夥條例》,但這在約一個世紀前訂立,不大切合較近年才面世的投資基金的需要。舉例說,這法例沒有訂立條文為資本投放和利潤分派提供彈性,也不能讓基金在合約方面享有所需的靈活性,以及提供簡單直接的解散機制。
註:本平台摘錄或轉載於第三方的信息(包括文章、圖片等)會標明作品來源和作者,無法查明作者的,將標明獲取途徑,如權利人認為內容侵犯其著作權,請書面告知,本平台將及時審查並刪除被侵權的內容。其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如需轉載本平台內容,請註明信息來源。免責聲明:政策隨時變化,注意文章時效性,本文刊載所有內容僅供提供信息交流和業務探討而非提供法律建議目的使用,不代表任何監管機構的立場和觀點。不承擔任何由於內容的合法性及真實性所引起的爭議和法律責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IBBPHEBrZ4kL1ViYUl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