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人士透露:網綜招商「太難了」

2022-05-16     廣電獨家

原標題:內部人士透露:網綜招商「太難了」

來源|市值榜

文|蘇黎

離開的人會忘掉痛苦,愛的人會繼續愛,一波又一波的綜藝人會繼續見證這個行業的興或者衰。

現場製片阿明在唐山待了快兩個月,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躺著打遊戲。在這之前,他穿梭在不同的綜藝項目之間,手機里經常各種工作信息狂轟濫炸響個沒完。

最糟糕的是,因為沒活干,阿明銀行卡已經很久沒有進帳。今年以來,阿明所在的團隊只承接了《一往無前的藍》這一個項目,還是去年項目的收尾工作。

不止阿明,現在身處網絡綜藝行業里的不少人,都感受到了行業寒潮的來臨。

編劇汪海林前段時間發微博感嘆「長視頻平台的精品綜藝已經日暮西山」,他認為,現在的網絡綜藝正面臨著低質的內容、遇冷的贊助、斷崖式下跌的關注度這三重挑戰,呈現出全面衰退之勢。

汪海林舉騰訊Q1的頭部綜藝《半熟戀人》為例說,這部綜藝一直到播完,都沒有拿到品牌贊助。

第三方廣告數據平台擊壤洞察公布的一則數據顯示,從2019年到2021年,國內綜藝市場有植入的綜藝節目數量連年下滑,從635檔減少到513檔。其公布的另一則數據則顯示,今年以來,各行業綜藝合作項目數量全線減少。

壓力自上而下層層傳導,過去在這個行業里吃到過紅利的一眾個體,也難免承受一損俱損的壓力,他們是製片人、編劇、導演、後期製作……

現在,這個行業里的所有人都在等待這場寒潮退去,不抱希望的人已經逃離,選擇相信的人則還在堅守。

▍從狂歡到落寞

綜藝寒潮來臨時,很多人都開始懷念起幾年前。

思銘2016年進入一家小製作公司任後期實習生時,公司只有50餘人的規模,但到年底已經擴充到200多人。

水漲船高的還有個人待遇。兩個月實習期過轉正時,思銘的工資從每個1500元到了到手2~3萬,成熟的後期掙得更多。

思銘回憶,她經常和同事們橫跨項目,同時跟進2~3個項目,最多的時候她手裡同時跟進著六七個項目。

她坦言, 當時綜藝「是個掙快錢的地方」,收入比做電視劇和電影高很多,而且每個項目結束後,項目小組都會出去旅行放鬆,年終的聚餐、獎金和出國游更是常規項目。

綜藝的火越燒越旺。

2017年的暑期檔,視頻點擊量破億的網綜節目數量開始趕超電視版權綜藝,網絡綜藝迎來「超級網綜」時代。

同一年,愛奇藝花2.5億元預算打造的《中國有嘻哈》出圈,並迅速成為廣告商的「香餑餑」,第一季這檔綜藝還近乎「裸錄」,但到了第二季,招商金額就超過了10億元。

接下來,長視頻平台陷入貼身肉搏戰,無論是製作班底還是投資規模都大幅超過台綜。質量和數量極速上升,網綜市場一片蓬勃繁榮。

比如,騰訊視頻推出《明日之子》《創造營》,愛奇藝推出《青春有你》《偶像練習生》,優酷推出《以團之名》《這!就是街舞》。

如果說過去廣告商更願意投放已經被驗證過的網綜類型, 那在2017年以後,過去的經驗已經不太適用,國產自製網綜邁入大投入、大製作時代,他們一不留神,就會錯過下一個爆款。

鯨准研究院的數據顯示,從2017年到2019年,我國網絡綜藝市場規模始終維持著高於20%的增速,而網綜90%以上的收入來自於廣告招商。

獨立製片人宋彥手握大大小小的品牌資源和項目,影視、藝人、綜藝、廣告、直播等商務都有所涉及,她說, 2017年時,綜藝的商務洽談從談妥到審核再到走帳,只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這場自上而下的狂歡並未持續太久,疊加疫情、政策變化、視頻平台開始開源節流等多重因素,網絡綜藝市場開始全方位降溫。

宋彥手裡綜藝項目的招商開始變得艱難,她說,兩年前就在談的項目至今依然在談。思銘後來加盟了國內某頭部視頻平台,但開始也遇到瓶頸,提出的綜藝選題接連被否。

▍招商:最後的稻草

最近,芒果TV自製綜藝《歡迎來到蘑菇屋》意外地小火了一把,但這檔綜藝的製作費用只有從前綜藝節目的10%~20%。

蘑菇屋其實只播出了3周,儘管它產生了高話題度,但並未來得及進入到招商環節。

總導演趙浩透露,除了當下正在播出的《歡迎來到蘑菇屋》之外,團隊正在打造0713(2007年快樂男聲全國13強)團綜,但招商之路充滿著變數。

他透露,製片人目前還在積極爭取,希望有品牌客戶願意贊助,在談的品牌方即使有願意投資的,金額也遠遠小於那些大明星、大流量的綜藝。

這個行業驟然擺脫了過去幾年的高速增長,平台方不再像之前那樣無所顧忌地大踏步往前邁,他們開始擔心一檔綜藝是不是會虧本。

優酷在年後推出新規定,稱 如果招商不能覆蓋70%的成本便無法推進。

愛奇藝製片苗芳也坦言, 現在的項目要等到招商招好了再開拍,不然就緩緩,招商一定要滿足項目成本,確保不虧錢。

趙浩明顯感受到最近一年行業內的錢變得非常少,許多洽談好需要後期的節目都在延期等招商,很多項目因為沒錢立項失敗。

「去年是綜藝行業最後一年跑馬圈地。從今年開始,再也沒有資本搶項目了,動輒上億的項目,平台也不敢再賭。」他這麼說道。

這與長視頻平台的困境緊密相關。

過去多年,愛優騰們在內容上大手筆投入,卻始終沒能走出虧損。

從去年至今,行業內裁員、節流的消息不斷,他們的另一個動作是對 會員費進行漲價,這同時讓他們面臨一輪又一輪用戶質疑。

品牌方的投資選擇也變得更加猶豫,他們開始衡量投放是不是值得。

思銘透露,現在客戶投放網絡綜藝的意願和力度都在縮減,「每個平台基本上都不是特別好。但騰訊可以在沒招到商的情況下先錄先播,可另一些就沒辦法。因為沒有招商,很多項目都會黃掉。」

宋彥說,今年的品牌方除了天花板級別的企業,單拉出來沒有一個品類是很有錢的。「尤其是中小企業,他們自顧不暇,沒有新品推出,並不需要額外花錢宣傳。」

她以惠普為例,其近3年在武漢的預算每年只有50萬~80萬元,即使做投入也不可能投資綜藝。

國內一家頭部視頻平台的商務負責人袁薇也稱,特別是踩過坑的品牌方,他們花了錢卻沒有看到收入的增長,會更加仔細篩選。

「綜藝的播出效果是個玄學。」袁薇認為, 現在很多客戶更傾向於做效果廣告,品牌投資某個綜藝是有對賭成分在的,讓品牌方動輒拿千萬元賭一個綜藝會不會火,本就是個難題。

這也決定了 如今除了少量S+級綜藝(知名度高、嘉賓大牌、高投資)能真正招商成功外,中小型綜藝只能被迫結束。

這也是網絡綜藝招商面臨的另一重挑戰, 即當越來越多的客戶傾向於做效果廣告,長視頻的時長設置讓它不得不面臨著短視頻、直播等內容形態的衝擊。

一位曾在愛奇藝工作過的員工說,愛奇藝在2021年底的人員優化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流向了短視頻。

而隨著短視頻增長式爆發,中短視頻平台開始布局自製微綜藝,長視頻平台也逐漸發力。各家形式不盡相同, 重用戶訴求、系列化、品牌定製向以及組合播出形式的微綜藝均有出現,競爭變得更加激烈與複雜。

偏偏行業降溫之後, 無論是品牌方還是平台方都需要更加謹慎地預測什麼樣的內容是觀眾愛看的,什麼樣的節目能找到商務。但這太難了——觀眾想看的內容不一定能招到商務,有廣告的內容未必受觀眾喜歡。

愛奇藝平台上的小眾綜藝《戲劇新生活》由演員黃磊最先提出,其找到導演過《極限挑戰》《說唱新世代》等綜藝的嚴敏團隊,與愛奇藝平台合作推出。

袁薇透露, 這檔綜藝的招商用了一年左右,最後還是黃磊找到自己代言的一家品牌,請求冠名贊助,才勉強招到商。

這檔節目在豆瓣獲得了9.2分的高評分,本想趁熱做第二季,但卻陷入了無人投資的窘境,如今兩年過去,依然還未啟動。

▍堅守還是逃離

在那則感嘆「長視頻平台的『精品綜藝』已經日暮西山」的博文中,汪海林還提到, 當下的網絡綜藝需要主動轉型。

「創造高質量內容,包括高端需求和通俗趣味的分層打造可能是接下來的方向,如何將娛樂性、商業化在目前的管理機制下發揮作用,也是擺在平台面前的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還堅守在這個行業里的不少人也選擇繼續相信這個行業會挺過寒潮,言語間透露出一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期待。

趙浩說, 綜藝行業目前面臨著一輪大洗牌,這也意味著平台開始回歸理性。

他同時表示,整個綜藝行業面臨的這次危機同時意味著更多的機會出現,「泥沙俱下、內容良莠不齊的時代正在慢慢過去,觀眾在驗證著好內容的可持續發展,良幣最終會驅逐劣幣,淘汰劣質的綜藝,保留優質的內容,這是一個必然的過程。」

在他眼中, 當下網絡綜藝面臨的困境恰是行業在轉型期內必經的陣痛。其中一個邏輯在於,平台在降本增效,成本決定了風格和形式,得到投資的機會減少,綜藝人只能絞盡腦汁策劃、製作更好的綜藝節目。

趙浩相信, 今年依舊會有爆款綜藝出現,「這麼多同仁一塊咬著牙弄出新的東西來,肯定後面能出來好內容。」

只不過,擺在綜藝人面前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是,他們如何思考綜藝這份工作對自己的價值,這決定著他們留下還是離開。

由於要跟著熬夜錄製、審片等,思銘身邊的很多同事都出現了一些或大或小的身體問題,她職位之上的幾位領導已經相繼離職,她本人也打算在近期離職,準備告別這個行業。

章錦是《明星大偵探4》的後期工作人員,負責動畫花字的文案,被做成表情包的撒貝寧戴吸氧器就是動畫花字組的成果。

她說,後期的工作一環扣一環,剪輯組剪輯完成後,由花字組製作文案,再由動畫組製作動畫,將好玩有趣的點用動畫形式配以文字展現,上交審核。如果剪輯組或者前期拍攝出現問題,後面所有的工作都要推倒重來。

一個本來搞笑的點在這樣重複幾十次後,開始變得索然無味,章錦開始質疑自己的工作是否有價值。

同事孟楠更加嚴重,她自嘲是「雕刻師」,面對平平無奇的綜藝內容依然得花大功夫讓它顯得好看。

有一段時間裡,孟楠每天下班後都要抄寫佛經才能緩和心情,但情況最終沒有變好。

《浪姐3》的一位實習生也明確表示,她以後不會從事綜藝相關行業,因為這個行業熬大夜是家常便飯,但她認為,很多熬夜完全是空熬夜,「沒有任何意義」。

也有綜藝人還在堅守。袁薇後來從商務崗轉向了內容崗,現在看本子到凌晨3點是她每天的固定工作,她說她「真的是用愛在燃燒自己」。

在趙浩的語境里,他說他「喜歡綜藝里有詩意的表達」。

當同一個行業里截然相反的兩種態度出現,且這兩種聲音隨著這個行業的波動變得越來越割裂甚至極端,我們必須承認,這就是陣痛的一部分。

沒有人能預料到陣痛多久會過去,離開的人會忘掉痛苦,愛的人會繼續愛,一波又一波的綜藝人會繼續見證這個行業的興或者衰。

(應受訪者要求,除趙浩外,文中提及人物皆為化名)

「廣電獨家」是廣電業界第一訂閱號,「影視獨家」透視影視熱點,北京中廣傳華影視文化諮詢有限公司運營,長按二維碼可訂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558d295dac54f14bf36213a828caa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