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是我國重要的文化名省,它歷史悠久,文化綿長,還有著數不清的山水園林和名勝古蹟。如今被許多年輕人奉為旅遊勝地的南京,街頭就還有許多古風古色的街道。而自然條件如此優越的地方,國家自然也很重視它的經濟發展。新中國建國以後,黨中央一直十分看重江蘇的經濟發展,並派出了許多有能力的革命先輩主政江蘇,這其中就包括我們接下來要說的韓培信。
韓培信是土生土長的江蘇人,1921年10月,他出生於江蘇響水。當時,我國內有軍閥割據,外有虎狼外敵。而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他,也早早在心中立下了救國的志向。因此18歲那年,他毅然參軍,同無數革命先輩一起投身於抗戰之中。
1942年時,隨著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失利,日寇大勢已去,但賊心不死的他們仍然進行了最後一次掙扎,對我軍在華北、華中地區的各大根據地,進行了大規模掃蕩清鄉。面對日寇裝備精良的大部隊,韓培信沒有退縮。面臨敵眾我寡的局面,他依然有序地組織我軍部隊反擊,並靈活運用游擊戰等戰術,以最小的損失取得了對敵的最大戰果。
後來,進入到解放戰爭後期,他被組織上任命為濱海縣縣長。當時正值淮海戰役時期,全國許多省市都掀起了支援前線的熱潮。而身為一縣之長,他自然也是積極響應號召,帶領老百姓恢復生產,並為前線輸送了許多物資,為最後的勝利作出了顯著貢獻。
來到和平年代後,組織上決定將他派回故鄉江蘇,擔任常熟縣縣長,此後多年,他一直紮根江蘇基層。1949年,在經濟工作方面表現優異的韓培信被升任為蘇州地委書記,由此開啟了他對蘇州經濟工作的改革。1957年,經濟工作頗顯成效的他進入江蘇省委組織部,擔任副部長一職。此後他穩紮穩打,幾年上一個台階,在動盪時期之前,他已經成為了省委農工部的部長。
動盪時期,韓培信也遭到波及,被下放勞動,直到1970年才得以恢復工作。在恢復工作後的過渡時期,他先是在冶山鐵礦革委會工作,幾年之後又出任揚州地委書記。由於工作經驗豐富,他在揚州的工作十分順利,還為當地的經濟和文教工作作出了許多貢獻。此後不久,多年基層工作表現優異的他終於被組織委以大任,在1975年進入了江蘇省委,隨後又被委任為江蘇省委書記。
在省委書記一職上工作了兩年之後,組織上看到了他在生產建設上的過人能力,於是在1977年將他調任國家輕工業部,出任常務副部長一職。上任之後,他憑藉豐富的經驗和準確的判斷力,精準地為輕工業發展規劃了一條正確道路,那便是有序組織生產以及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設備。最終,在正確的方針引導下,他圓滿完成了組織上交給的任務。
不久後,韓培信回到老家江蘇,繼續出任省委書記一職。此時正值改革開放時期,眼光獨到的韓培信順應趨勢,確立了「穩步提高蘇南、繼續發展蘇北」的方針政策,既協調了江蘇的整體發展,也推動了江蘇的經濟進步。多年過去了,在先輩留下的基礎上,後來的繼任者持續努力,江蘇如今已經變成了全國GDP排行前三的經濟大省。
進入新世紀後,韓培信也慢慢退下來了,悠然安享晚年。但他一直心繫江蘇,後來還用自己的積蓄成立了一個基金會,用以幫助貧困學子。不過令人痛惜的是,先輩已經在2017年因病逝世,享年97歲。不得不說,韓老為革命事業奉獻了一生,也真正地實現了自己回報國家、為人民服務的志向。在此,向這位偉大的革命先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