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在改變我們生活的同時,也湧現出了許多網際網路巨頭,而在國內網際網路企業中,阿里巴巴則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一切與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有很大的關係,憑藉著對網際網路的前瞻性,外加上對時機的精準把握,馬雲成了阿里巴巴集團的靈魂人物,即便卸任了阿里巴巴董事長一職,但是當有一些重大調整和重要業時,馬雲都會親自露面。
去年馬云為螞蟻集團上市做鋪墊的一次演講,遭到了監管部門的約談,估值2萬億的螞蟻集團上市被暫停,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阿里壞消息是一個接一個。
壞消息一個接一個
首先發現了螞蟻通過資產證券化的方式將30億撬動了3000億,隨後發現螞蟻許多業務游離於監管之外,屬於「無證駕駛」狀態,最終被下架。
其次,阿里電商平台通過資源優勢強迫商家進行「二選一」,最終被監管視為典型,對其重罰182億。
更因為一樁「性侵案」給25萬阿里人帶來了巨大恥辱。然而,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還沒有!
阿里再次「翻車」
近日,阿里再次翻車!浙江省通訊管理局的一封事關阿里的投訴函引發了熱議。內容顯示,這起投訴事件發生在2019年11月左右,阿里雲一名電銷員工違反公司紀律,通過崗位便利獲得了客戶的聯繫方式,並透漏給分銷商員工,一度導致用戶隱私泄露,從而引發了客戶的投訴。
眾所周知,阿里是入局雲服務最早的廠商,在公有雲市場,阿里在國內的市占比穩居第一,40%的中國500強企業與阿里有著緊密合作,只要是初創業的公司,基本都會選擇阿里雲平台,並且阿里在國際市場也有一定的份額。也就是說,阿里不僅掌握著大量國內用戶的數據,同時還掌握著不少海外客戶的數據。
一名雲服務商透漏,用戶信息泄露在行業內很常見,但是發生在大企業則也極為罕見。要知道,民間一直流傳著「XX只有0次和無數次」這種話,並且阿里還有淘寶、天貓、閒魚等億級用戶量的APP和一些金融服務,而這種事發生在阿里身上,不禁讓人心生擔憂。自馬雲退休後,壞消息一個接一個,不得不讓人產生這樣的疑問,馬雲,還受得了嗎?
其實關於用戶信息隱私泄露,今年6月商丘公開的一份判決書顯示,兩名違法分子通過爬蟲程序從淘寶盜走了大量數據,涉及用戶量11.6億,其中包括UID、暱稱、評價內容等敏感信息。
雖然這兩起案件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但是數據安全不能完全依賴於法律,而是依賴於技術!尤其當網絡安全上升為信息化對抗的戰略制高點時,國內小兵小蝦能獲取到的信息,也許早已成了海外黑客的盤中餐。
隨著5G網絡的不斷普及,不管是可穿戴設備、VR、無人駕駛等都會捲入到雲計算的浪潮之下,如何保證用戶的隱私安全,並非是一紙承諾。而如今此事發生在阿里身上,這也給行業內所有的企業敲響了警鐘,如何保護用戶的隱私數據、如何健全公司的制度,企業應該做到未雨綢繆!
關於此事,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