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孩子負重前行,活得不如爹媽,70後的父母,苦難可能才剛開始

2023-01-30     母嬰參考

原標題:90後孩子負重前行,活得不如爹媽,70後的父母,苦難可能才剛開始

90後孩子負重前行,活得不如爹媽,70後的父母,苦難可能才剛開始

很多人都認為,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作為父母自然都希望孩子們能夠超越自己,一代比一代強,家庭成員往上走,這是我們的共同夙願。

可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小時候的我們被父母賦予高期待,陶醉在他們一聲聲的讚美聲中,以為自己能很輕易就超越父母,變成社會的中流砥柱。

可真的長大以後才發現,原來每個大人都在為了生活負重前行。尤其是90後一代,生於網際網路,面臨著社會的大變遷,表面上看著機會越來越多,可想要打個「翻身仗」卻難上加難。

本文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90後孩子負重前行,活得不如爹媽

文琪是一位92年的姑娘,出生於一個小縣城,父母經營著一家小麵館。為了維持生存,父母每年早出晚歸,全年無休地去麵館操勞。

據文琪描述,自己的童年都是在油漬漬的廚房中度過的,父母忙著做麵條,招呼客人,自己有空就去廚房幫著刷碗。

「幾平米的小房間,油膩膩的碗堆,我至今想起來都覺得會做噩夢……」看著別人家的孩子,穿著光鮮亮麗的衣服走街串巷,自己卻被束縛在水池邊上。

她曾經向父母抱怨過不願意,可父母卻勸她懂事一點,直到某次她被同班的女生嘲笑,文琪感覺自己的自尊心被別人踩在腳下羞辱,回到家後她跟父母大吵了一架。

「為什麼我要當一個賣麵條家的女兒,我以後才不會跟你們一樣沒出息……」

一句話徹底震懾到了父母,文琪成功地擺脫了洗碗的工作。

可如今的文琪再想起這句話,只剩下滿滿的愧疚。成年人的世界原來滿是心酸和苦楚,事業屢受打擊的她發現,自己混得還不如爹媽。

那會的父母尚且能夠養活一家人,靠著勤懇工作賺來的錢,買了一套大房子,供自己出國留學,還攢下了一筆可觀的養老本。

可自己嘴上說著要出人頭地,但混到三十了,還一事無成,偶爾還需要靠父母接濟。

通過觀察,像文琪這樣的情況似乎不少,很多90後他們明明有學歷、有能力,可卻並沒能突破父母的高度,超越父母的成就。

長大後要靠父母接濟不說,有些甚至選擇直接躺平擺爛,回家「啃老」,榨乾父母最後的剩餘價。

70後父母原本以為把孩子撫養成人以後就能放下心中的大石,開始享受晚年生活。可現實卻狠狠地打了他們一掌,「活得不如父母」的90後小孩數不勝數,父母的苦難可能才剛開始。

70後父母的晚年有多難?

如今的年輕人在物質富饒的時代中出生,他們從小習慣安逸,心安理得地享受父母的犧牲和付出,從小就過著光鮮亮麗的生活。

可長大以後,他們又被丟到一個「內卷」的環境中,開啟野蠻生長的道路。有些小孩可能就會適應不了,開始自暴自棄,投入父母的懷抱中。

這也就導致了父母們的晚年也難以過得安定,他們將面臨以下難題。

1、「新型啃老」開始流行

曾經看到網上公開過一組數據,接近大半的90後,他們的年收入在五萬以下,生活過得異常拮据,首付交不起,需要通過啃老來維持生活。

曾經看到網上公開過一組數據,接近大半的90後,他們的年收入在五萬以下,生活過得異常拮据,首付交不起,需要通過啃老來維持生活。

當然,這組數據的真實性有待商榷。不過值得一提的是:90後年輕人確實處於一個相對焦慮的狀態,他們上要養老,下要養小,還背負著巨額的房貸和車貸。

年輕人的生活壓力慢慢轉移到了父母的身上,出於疼愛的心理,有些父母不得不拿出大半輩子的積蓄來補貼。

可最終可能卻很難喂飽孩子,各種「花式啃老」的方式接踵而至,父母既要付出金錢,還得付出精力來幫孩子做飯、做家務,甚至是帶孩子。

儘管如此,可能還會得到孩子們的埋怨,被他們責怪沒有給孩子更好的原生條件,吃力又不討好。

2、老人養老難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 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

過去都是「養兒防老」,認為孩子就是父母晚年生活的底牌,可隨著家庭結構的改變,現在老人最大的底牌其實是自己。

就如今的形勢來看,年輕人忙於工作,往往無法及時陪伴在老人身邊,這也就導致了空巢老人的數量增多,再加上年輕人和老人的生活觀念相差較大,所以老人和子女開啟了長期的分居生活。

70後父母已過中年,他們的晚年生活正在慢慢靠近,這個難題是大家需要提起考慮的。

不妨從現在開始,多為自己留點底牌,儘量多積累一點養老本,照顧好自己的身體,這樣到了晚年即使沒有子女在身邊,也能過好自己的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138619ebaaa9602c30d27b43f0a9cf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