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和父親關係疏遠,或許是另一種成全

2020-05-01   婚戀專家魏亭亭

曾經讀到過這樣一段話:「父愛如山,,高大而巍峨,讓人望而生怯不敢攀登;父愛如天,粗曠而深遠,讓我仰而心憐不敢長嘯;父愛如河,細長而源源,讓我淌不敢涉足。」

也常常聽到別人說慈母嚴父,正因為父親的嚴肅,所以很多的人都和母親親近,卻和父親疏遠。

尤其是遇到一位不怎麼喜歡自己的父親,那麼和父親的關係就更加的疏遠了。

有人說缺少父愛的孩子心理上是殘缺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是一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和父親疏遠未必是一件壞事,有時候恰恰是另一種成全。


01.學會了感恩得來不易的溫暖

記得剛去大學的時候,宿舍裡面一共有四個人,其中三個人都是家長送到了學校,可是只有一個人是她自己提著行李箱來的。

剛到宿舍的時候,大家都認為這個人的父母還沒有到,後來才發現原來是一個人來的。

住在一起之後發現她很少和父母有電話或者是視頻類的聯繫,如果有電話或者是視頻也只是和母親聯繫一下,在她的生活當中似乎沒有父親這個概念。

大家都認為這個人很難相處,因為她和家裡面的人關係都相處的不太好。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個人的性格非常的好,而且很有感恩之心。

如果有一個人對她好了,那麼她馬上就會去報答。

有一次坐在一起聊天,她說:「我從小就和父親疏遠,我從來都沒有感覺到過父愛,正因為這樣,當別人對我好的時候,我才會更加的珍惜。」


近幾年來常常聽到其他人說男孩兒要窮,養女孩要富養。為什麼要富養女孩?因為女孩如果窮養了長大之後別人給一點錢就非常的感動,可能會因為錢和別人在一起。

一樣的道理,如果一個人從小沒有受到過愛,那麼長大後就很容易被一點點恩惠而感動,這樣的人更懂得感恩,因為她明白自己的親人對自己都不好,作為一個外人能夠這樣對待自己是多麼的不容易。

所以從小和父親疏遠未必是一件壞事,有時候恰恰學會了感恩來之不易的溫暖。

懂得感恩的人是有心的人,這樣的人會收穫很多的友誼。


02.沒有依靠,才會早點成熟

有一句話說:「老子不死,兒子永遠都長不大。」

沒有父親的孩子總是要學會早當家,從小到大父親就是孩子的依靠,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在物質上,都給了孩子生長的條件。

可是如果一個父親和孩子很疏遠,那麼這個孩子是沒有得到父愛的,所以孩子會打心眼兒里覺得孤單,覺得無依無靠,慢慢的就會明白。

從小和父親關係疏遠,或許是另一種成全


只有自己的努力才會讓生活更好,因為誰都靠不住。

和父親疏遠會讓一個人更加的獨立,人身上的潛力都是被逼出來的,如果一個人和父親太過於親近,那麼這個人會認為所有的事情也都可以讓父親去做了。因為這種情況,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的富二代,官二代不工作靠父母,整天遊手好閒的大有人在。

和父親疏遠,會讓一個孩子學會早點成熟,學會了去奮鬥,學會了去打理自己的生活,早點為自己撐起一片天空。


03.因為不被愛,所以學會了愛

在我的印象當中,我的父親總是離我很遠,記憶中父親的樣子,只有一張嚴肅的面孔。

小時候看到別的孩子有坐在父親的肩頭,我特別的羨慕,可是我父親的肩膀太高了,我怎麼也爬不上去,我的父親給我的只有冰冷的面孔和無休止的批評。

曾經看到別的孩子要去外地上學,自己的父親跟在後面拉著行行李箱,我會潸然淚下,有時候我常常在想:

為什麼我的父親和別人的父親不一樣?


後來一個人去了很多的城市,見了很多的人,也經歷了很多的挫折,雖然父親對我不太好,但是當我在外面受到挫折的時候,依然會想到父親,想起家。

也許有人會想,因為我沒有受過父愛,所以我也不懂得愛別人,其實恰恰相反,正因為這樣我才懂得了愛。

因為我知道缺少愛的人是多麼的不容易,所以當我看見別人的時候,我也喜歡用自己的溫暖去愛別人。

明白了不被愛的痛苦,才知道去善待別人。


後來我學會了釋然,有時候也想正是因為父親和我疏遠,所以我才成為了一個更加有愛的人。而且也暗自發誓,將來有了孩子一定要愛自己的孩子,因為我知道缺少父愛的感覺,不想再讓自己的孩子也像自己一樣缺少愛。

有時候和父親疏遠,恰恰是另外一種成全,沒有父親的庇護,學會了獨自一個人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可能有時候也會對父親有怨言,但是要相信生活給我們的一切都應該讓我們更加好!

假如生命當中,上天為你關上了父愛這扇門,你要相信一定還有另外一個窗口在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