儷松居主人王世襄先生(1914~2009年),號暢安。海內外推為明式家具巨擘。家具以外,王老為復興漆器、竹刻、葫蘆器、鴿哨、繪畫等,皆有遺篇。王老已經去世,夜闌整理墨寶、竹刻等物,仿見尊容,如聞訓誨。學者何孟澈在紫禁城發表的文章《華萼交輝:與王世襄先生有關的幾件竹刻》中,有如下考證。
王世襄先生 網絡圖片
這件啟功先生行書臂擱(范遙青先生刻)乃王世襄先生請啟先生書,向常州雕莊鄉農民竹刻家范遙青先生訂製者。
啟功先生行書臂擱 范遙青先生刻「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遙青先生稼穡之餘,用心刻竹,自學成材。李一氓先生曾為撰文《農民竹雕家》(《竹刻》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1);王世襄先生有「琅玕鏤罷耕春雨:記農民竹雕家范堯卿」推薦 (《竹刻》人民美術出版社 1991),又以七絕相贈:
妙手輕鐫到竹膚,西瀛珍重等隋珠,(澈按:遙青先生作品,八十年代為倫敦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收藏。)贈君好摘昌黎句,「草色遙看近卻無」。
范君堯卿,毗陵農家子,自稱草民,而刻竹精絕,當在南宋詹成上,頃已蜚聲海外,第吳中鮮有知者,可謂「草色遙看近卻無」矣!設以「遙青」為字,詎不音義兩諧?戲作小詩,以博一粲。甲子春日,暢安王世襄書於芳嘉園。
王世襄與范遙青 網絡圖片
後范先生果以「遙青」為字。啟功先生與黃苗子先生,各欣然步韻和詩一首。
啟先生詩:
青筠新粉女兒膚,遊刃鐫雕潤似珠,天水詹成吾欲問,後來居上識將無?
黃先生詩:
絕技沉淪感切膚,眼明忽見草中珠,琅玕鏤罷耕春雨,人是羲皇以上無?
王世襄先生紅箋墨書
臂擱為1994年中秋所貽,附以紅箋墨書,乃余接觸竹刻實物之始。
留青刻「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 王羲之愛鵝,山陰道士蓄鵝。羲之夫子自道,若一日相遇,定書黃庭經,交換心頭所好也。
啟功先生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所書,瘦硬峻峭,每帶枯筆飛白。遙青先生以刀代筆,遊刃有餘。初接臂擱,驚嘆書法神采奕奕。十數年後,竹肌變深,對比更為分明矣。
王世襄先生題水仙臂擱成對 范遙青先生刻
王世襄先生題水仙臂擱成對 范遙青先生刻
餘生長嶺南、梅花罕見、歲朝清供、水仙獨占鰲頭、「金盞玉台、紫宸重器」、實非過譽。曾見元趙孟堅水仙長卷,又嘗見明剔紅水仙圓盒,因思曷不請范遙青先生依式制水仙筆筒、可作案頭之用。遂致函請教、王老覆示,以為新制筆筒易裂、不如取「竹刻」中金北樓先生刻水仙臂擱拓本、一刻水仙,一刻自書「憶江南」水仙詞一闋,作臂擱成對(附信二),更為可取。
余大喜過望,王老與余,分別具函遙青先生,請刻臂擱。
三月而成,即這件王世襄先生題水仙成對臂擱(范遙青先生刻,1997年),先寄北京呈王老尊覽,范先生提及此為較滿意之作品。北樓先生水仙臂擱,原為陰刻;范先生改作留青陽刻,實為再創作。畫書合璧,精雅無比,水仙下用印「回春」,因餘業醫,語帶雙關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souKG8BMH2_cNUgBTW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