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寫博士學位論文應當具備的五個意識

2019-11-18     達晉醫學

博士學位論文是指博士學位申請者為獲得學位所提交的研究論文。是學位授予單位評審、決定是否授予博士學位的最主要或全部根據。一般要求論文表明作者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並在科學或專門技術上做出創造性成果,並經公開答辯通過。因此,醫刊彙編譯認為,撰寫博士學位論文應當具備以下五個意識。

一、問題意識。所謂問題意識,簡單來說就是你的學位論文寫作要有問題,而且還必須是真問題。當然了,這個真問題還得是一個有研究價值和研究意義的真問題。比如「一隻蒼蠅有幾條腿?腿上有沒有刺?有幾根刺?」,這些 問題也是真問題,但研究它有沒有價值?對人類社會有沒有意義?至少從目前來看,是沒有意義也沒有價值的,所以有些問題雖然是真問題,但是還不能成為你的研究問題。同時,我們還要考慮到即使有的問題是真問題,且具有重要價值和社會意義,但你還要考慮到這些真問題按照目前的條件和自己的能力是否能研究。

問題意識並不是一句空話,除了要求它是具有重要價值和社會意義,且憑藉自己的能力和知識結構能夠研究的真問題之外,還要求寫作者有問題分解意識,也就是把已經確定的真問題進行分解,把自己要研究的核心問題分解為幾個大問題,進而將這幾個大問題繼續分解,分解成章節,逐漸形成了多個小問題遍布博士學位論文全篇。當然,如果一旦出現問題難以分解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重新考慮該問題的成色了,或許是你思考不夠成熟,或許是此問題難以駕馭,或許就是該問題分量不足以支撐一篇博士學位論文的內容。

二、歷史意識。有了真問題之後,在沒有分解真問題之前還要做一個準備工作,那就是要樹立歷史意識,也即要考慮你預備研究的這個真問題的歷史,包括:前人有沒有研究過?前人如果研究過,目前學界研究進展怎麼樣?已經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何?存在不存在已有研究成果中的學術盲點?如果前人沒有研究過,該問題的學術歷史脈絡如何?能不能很快把握該問題的學術歷史脈絡?這些問題看似不重要,所以很多人在寫作之前忽略了對這些問題的思考,以至於出現寫不下去的困境,或者只是在重複他人的工作。

而通過對該問題歷史意識的考慮,不僅可以避免論文寫作中浪費時間,而且還可以進一步檢測預備研究的真問題到底是不是真的。因為有的真問題雖然也有重要價值和社會意義,但是你會在不斷掌握研究材料熟悉研究材料的過程中發現這個具有重要價值和社會意義的真問題也屬於前人之述備矣的問題,那麼它就不應該屬於你自己的真問題,而是應該摒棄的假問題。所以,歷史意識看似簡單,但是卻一點也不簡單,因為它是進入正式書寫階段的關鍵。

三、讀者意識。進入正式書寫階段需要思考的關鍵問題就是讀者意識。所謂讀者意識,就是說在寫作學位論文的過程中,要始終做到心中有讀者、書寫為讀者,因為我們任何寫作都是為了給別人看的,尤其是科研論文,作為社會不斷向前的推動力之一,寫出來的論文必須有人看才會產生價值,才會產生動力,這就要求我們撰寫過程中首先要想到讀者。

四、規範意識。進入正式書寫階段除了要做到心中有讀者之外,還有時刻不忘規範意識。所謂規範意識,就是現代學術寫作的基本規範,尤其是現代學術研究把參考文獻和引文資料作為評判學術研究質量高低的重要標準之後,現代學術寫作的基本規範就顯得尤為重要。通常要做到三點,一是直接引用材料要找出其最原始出處,切忌大段長篇引用;二是直接引用他人觀點,不管是直接引用,還是用自己的話表述原文作者觀點,都要標註作者觀點原文出處,切忌偷梁換柱,竊為己有;三是謹慎引用轉引資料。

五、管理意識。除了以上的問題意識、歷史意識、讀者意識、規範意識之外,還要有管理意識,因為問題分解需要長時間的問題思索,歷史意識需要長時間的史料鉤沉,讀者意識需要處處打磨推敲,規範意識又需時時刻刻警惕,所以管理意識首先是時間管理。從博士論文選題到開題,留給博士論文寫作的時間已經不多,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2年,所以每一個博士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對自己時間的合理規劃。

其次,深層次的管理意識,還要涉及論文謀篇的管理。謀篇管理有兩個忌諱要記牢。一是要切忌在成文過程中出現熟悉的地方、吃透的地方多寫,不熟悉的地方、把握不準的地方略寫或者不寫;二是切忌論文章節安排的臃腫拖沓、頭重腳輕、戛然而止。從研究價值來看,不熟悉的地方、把握不準的地方往往是該論文研究的學術創新點,而從學位論文答辯來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把握不準的地方經常是答辯委員提出批評和質疑的重點,而且很容易因略寫或者不寫而成為整個博士學位論文的硬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sgef24BMH2_cNUgjNi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