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炒股暴虧,如今年入30億!「誤入歧途」的中國褲王,終於開竅了

2023-12-21     金錯刀

原標題:曾炒股暴虧,如今年入30億!「誤入歧途」的中國褲王,終於開竅了

男人的消費力,是越來越揚眉吐氣了。

不僅擺脫了「人不如狗」的刻板標籤,甚至在穿搭上,論精緻、論講究,比女人更誇張。

比如帶起了珍珠。

還一己之力捧紅了T恤、衝鋒衣等品牌,在垂直品類上也是當仁不讓。

女人有自己的小黑瓶,男人怎麼就不能有自己的小黑褲?

過去穿出去總被嘲又貴又土的西褲,如今卻成了捍衛男人尊嚴的武器。最近,一種男褲,成了不少弄潮兒的心頭好。

之所以能風靡,不光是因為滿足了不穿秋褲,也能坦然過冬,男褲還第一次有了相當時髦的名字,比如1號褲、小黑褲。

給男褲發明出專屬代號的九牧王,今年過得也是揚眉吐氣。

之前還曾陷入庫存危機,找炒股新出路卻虧損過億,被人質疑「不務正業」。

然而今年,九牧王前三季度營收21.38億,凈利潤9627.83萬,直接扭虧為盈。

差點「誤入歧途」的九牧王,是怎麼在今年改頭換面的?

花20年熬成男褲一哥,

卻因炒股一夜打回原形

12台縫紉機起家,再用20年,熬成中國男褲一哥。

幾個數字足以看出,九牧王這要強的一生。

要強的性格,成就了九牧王順風順水的前半生。

跟很多服裝大佬一樣,九牧王創始人林聰穎,也是福建泉州晉江人。晉江人十戶九商,年輕時就愛折騰,賣過糧食、賣過拉鏈,賺了點創業資金。

但跟很多同行不一樣的是,九牧王從創立到成名,幾乎就沒遇過什麼大挫折,出道即狂飆。

雖然做男褲,現在看更像個一拍腦袋的決定。「男士褲子門檻最低,變來變去也就是少一個口袋、多一個口袋的事,風險小。」

但天生要強的性格,不允許他在男裝上也隨隨便便。

對男褲一竅不通,林聰穎一口氣到商場裡買了上百條褲子。此後一個星期,林聰穎把自己關在工廠里,把每一條褲子拆開,再模仿著做。

研究完了男裝,又得研究同行,當時的男裝品牌已經有不少,怎麼才能出彩?

觀察到雅戈爾主打天絲面料、七匹狼採用羊毛料子、杉杉服裝是桑蠶絲。林聰穎靈光乍現,「面料才是關鍵!」

逛遍晉江所有的紡織廠,也沒發現有什麼特別出彩的料子。直到一次小學同學聚會上,林聰穎發現一位同學穿的褲子面料是台灣的。

結果林聰穎第二天就跑去台北,找到這款剛剛研發出來的「重磅麻紗王」面料,拿到獨家代理權,做出「重磅麻紗王」西褲。

純棉紗織果然是個好東西,西褲穿了一個星期,線條也不走樣。

這給了林聰穎自信,他直接在當時晉江最大的百貨商場租了一個100平米的櫃檯,還搞了一個聲勢浩大的「面料知識大講堂」,邀請了500多人。大膽承諾,「半年內穿走樣了保證退!」

這款西褲也徹底成了九牧王第一個爆款,名氣一打響,連著幾年都穩拿銷量第一。1995年6月到1996年底銷售400多萬條,銷售額破億。

好傢夥,初生牛犢給老大哥們直接來個大衝擊。

然而讓同行們眼紅的還在後頭。巔峰時期,九牧王門店超過3000家,員工8000名,每年的銷售額突破30億,林穎聰又帶著九牧王在上交所成功掛牌,市值一舉超過70億。

九牧王這一路來,充分驗證了一個定律:

表面上是三好學生,一路幾乎沒碰過壁,但背地裡,其實比誰都卷。

殊不知,這種要強的性格,也差點毀了九牧王。

2012年開始,Zara、H&M、優衣庫等海外快時尚品牌加速進入中國,相比之下,很多人對上世紀的男裝也開始有了「老」、「爹味」的印象。

也是在這一年,九牧王遇到了創業以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難關:

業績放緩,甚至在2013-2014年一度出現倒退。

其中2014年,九牧王凈利3.51億元,比上年的5.37億大幅下滑35%。

男褲一哥要被業界看笑話了?一生要強的林聰穎,怎麼可能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他開始積極思索,最後想出的補救措施是:炒股。

炒股一度也讓林聰穎嘗到賺快錢的甜頭。從2017年到2020年,九牧王投資收益合計接近4億。

尤其是2018年,是林聰穎炒股業績最好的一年,這一年九牧王投資收益達到2.47億,公司的凈利潤,一半都要歸結於炒股。

嘗到甜頭的林聰穎,自然選擇更加all in,2016年,九牧王的初始投資成本還是12億多,2019年,超過57億。

可惜好運並不能持續眷顧九牧王。

2021年,投資損益高達8133萬元,去年,九牧王更是迎來上市以來的首虧,凈虧損9342萬元。這筆虧損完完全全因為投資失利,去年九牧王的股票及基金一共虧了1.24億。

男裝一哥的面子,徹底丟光了。

淪落ICU的九牧王,

給自己動了一次大手術

本想借炒股挽回一哥面子,沒想到反而把內褲都差點扯光。

這讓還在努力求生的九牧王,直接住進了ICU。

炒股深深受挫,雪上加霜的是,老本行也要賣不動了。

2019-2021年,九牧王的存貨額分別為8.73億元、7.6億元、9.09億元,庫存居高不下。

怎麼辦?被逼到牆角的九牧王,只能給自己狠心動一場大手術。

曾經的九牧王,誕生即狂飆的前提是,干好老本行。

如今想逆襲,也得回到老本行,九牧王做的第一件事,是給品牌去油,改變門店形象。

早在1992年,九牧王便入駐了晉江本地最大的商場,到2011年底,在全國門店數高達3140家。

能這麼快,背後是林聰穎的「低成本擴張」戰略。

倒閉企業、廢棄酒店、瓷磚廠,哪裡便宜租哪裡,尤其是一些已經停產或者倒閉的服裝廠。相比位置,林聰穎更想要的是九牧王速度,「每年新增門店穩定在300到500家」。

這個戰略,讓九牧王曾經快速在全國攻城略地,但也留下了「土」的標籤。

這兩年,九牧王的實體門店徹底改頭換面。

走進店裡,也變得潮里潮氣,讓消費者拍照打卡,很多人光看外表,根本想不到這是個老國貨。

光是改變門店形象顯然不夠。

過去,九牧王是靠「重磅麻紗王」大爆品成為一哥,如今,還得用看家本事征服現在的年輕人。

登上米蘭、巴黎時裝周不算什麼。想真正去油,第二件事是必須得下點獨家猛料。

年輕人到底喜歡什麼?只能靠體驗說話。林聰穎專門成立了試穿部,「一件一件的試穿」,「坐著、蹲著、行走」,全方位體驗後再反饋給設計師。

據說在公司內部,每一款西褲發布前,都要經過50人的試穿。

過去的商務男褲太緊繃、太束縛,九牧王就研發出小黑褲,商務場合、休閒、運動都能穿。

如今,小黑褲、輕鬆褲、1號褲...都賣出了幾百萬的銷量,如果不說,有人還以為這是Lululemon推出的新爆款。

甚至還跑到亞運會上秀存在感。

在一個個爆品上,終於找回了男裝大王的面子。這也說明一點:

只要實力底子在,開了竅,從低谷逆襲也是坐火箭。

集體「開竅」後,

老男裝也可以有自己的Lululemon!

外國+中產+年輕牌。

這些年基本都是大爆款的預定公式。只要套上這個法則,別說跑鞋、衝鋒衣、連襪子都能出現自己的Lululemon。

從這點看,很多老國貨反而是集齊了眾多不利的debuff:

又不年輕,又不聚焦中產痛點,citywalk都不配有排面。

在外國大牌的強勢打擊下,一般的老國貨也就此認慫,甚至銷聲匿跡,給人感覺是「躺平」。

而九牧王卻截然相反,從頭到尾都是一個大卷王。

今年,九牧王前三季度營收21.38億,凈利潤9627.83萬,終於扭虧為盈。

每年破產、倒閉的品牌這麼多,為何偏偏好運又重新回到了九牧王身上?

林聰穎曾經總結過泉州晉江商人的三大特點:第一是非常勤奮,第二是吃苦耐勞,第三是非常團結。

團不團結不知道,但勤奮這點的確顯而易見。

過去打定主意做男褲,為了找到一款好面料,林聰穎曾經一宿一宿睡不著覺;男褲賣不動了,林聰穎又想盡辦法自救,也才走上了炒股的道。

其實炒股失敗,對九牧王也未必是一件壞事。

與其在自己不擅長的地方「下賭注」,不如在自己最有優勢的事上做極致。

一旦認清這一點,回過頭的九牧王,速度就如開了掛。

畢竟,論專業性,就算是始祖鳥,在老國貨們面前也得服氣。

早在上世紀,因為針腳上有一點誤差,九牧王直接火燒了一批貨。

對工序,苛刻也算是變態級別:每條褲子都要經歷23000針、108道工序,30位次熨燙,二十四項人工檢驗,才能拿出來賣。

另外,因為「老」,九牧王們還有一個誰也抄不走的優勢,那就是經驗。

做男褲30年,積累了1200萬人體數據,拿了不少技術專利,對中國男人該有的核心版型,更是爛熟於心。

認清自己的九牧王,才能打出一場場漂亮仗。

從小透明狂飆為男褲一哥,又從谷底逆襲為爆款高手,極致殺手鐧有一個就夠。

結語:

很多人不知道,九牧王的要強,也是被逼出來的。

最初開過糧食店的林聰穎,不但一分錢沒賺到,倒欠下4萬7的外債。

那年春節,十多個討債的把林聰穎堵在家門口,嚇得他趕緊從後門溜走,「先去青島表哥家避避風頭再說。」

從那之後,林聰穎再創業,體面還清債務,哪怕是炒股,也再沒出現過如此極端情況。

失敗不可怕,不服還可以再戰。

過去幾年,老牌男裝普遍陷入困境,很多品牌找副業,杉杉、七匹狼炒股,寧波品牌雅戈爾,更是男裝搞跨界的典型。

走偏門,能像雅戈爾真正成為「服裝界巴菲特」的,始終還是少數。

不過,無論賺到錢的雅戈爾,還是吃了大虧的九牧王,不少男裝這兩年都開始收心,多次強調要「回歸主業」。

殺回主業的老男裝們,創造出更多細分領域的Lululemon,也是指日可待,畢竟他們一生要強。

走偏門從來只是錦上添花,老本行往往才能雪中送炭。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0f8f3a992fb72cdc244e7531a19271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