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簡·坎皮恩獲得第94屆奧斯卡最佳導演
這一周,紐西蘭導演簡·坎皮恩(Jane Campion)憑藉新作《犬之力》摘得第94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成為第三位獲得該獎的女性。而在此前,本片已橫掃威尼斯電影節、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等各大獎項……在這些榮譽背後,克制而細膩的敘事、獨具反差的人物性格、精心打磨的劇本,以及充滿藝術性的攝影與布景,均是《犬之力》橫掃各獎的原因。
28年前,簡·坎皮恩憑藉《鋼琴課》首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與導演提名,但最終惜敗於史蒂芬·史匹柏的《辛德勒名單》。28年後的今天,在第94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兩人再次狹路相逢。
只不過,這次提名12項的是坎皮恩的《犬之力》,而她也終於將這座象徵導演最高榮譽的「小金人」捧回了家……
電影《犬之力》海報
「來自女性的「凝視」」
在《犬之力》之前,極少有女導演拍攝出她們凝視下的「男性氣質」,但簡·坎皮恩做到了。
這部電影改編自美國作家托馬斯·薩維奇(Thomas Savage)於1967年出版的同名小說,以上世紀20年代美國西部的蒙大拿州為背景,講述了農場主兄弟菲爾(Phil)與喬治(George),及其與一對母子蘿絲(Rose)與彼得(Peter)之間的糾葛。
英國演員「卷福」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Benedict Cumberbatch)飾演菲爾,在2014年電影《模仿遊戲》後再度出演深櫃角色,獲得第94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
喬治與蘿絲,兩位演員分別獲得奧斯卡最佳男配與女配提名。
在遼闊荒涼、陽剛之氣過剩的西部牧場,坎皮恩通過精準而細膩的刻畫,勾勒出三個截然不同的男性形象:男主菲爾畢業於耶魯大學,能力強、會樂器,卻故意不修邊幅、言行粗魯。他閹割情感、壓抑自我,對嫁給自己弟弟的寡婦蘿絲百般刁難,大男子主義、厭女傾向明顯。
男主菲爾
喬治外形普通,憨厚笨拙,卻總是一副整潔得體的紳士打扮,待人和善。而學醫少年彼得看似外表柔弱,但為了保護母親而冷血無情,典型的「扮豬吃老虎」。三種男性氣質相互碰撞,在彼此交鋒中表現了坎皮恩對男子氣概的理解——以菲爾為代表的有毒男子氣概顯然不堪一擊。
菲爾與喬治
菲爾與彼得
而這種對男性氣質的剖析可謂是對由來已久的「男性凝視」的最佳反擊,這在視覺藝術中亦十分罕見。在古典藝術中,理想的裸女形象數不勝數,但女性對男性身體的描繪幾乎沒有。一是因為女性在當時根本無法接受到藝術教育,尤其是人體素描課;二是收藏者都是男性,因此畫作對象自然而然多為女性。
美國藝術家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出生於1900年
即使自現當代以來,女性藝術家也多以自身性別、經歷為主題,從而重塑女性形象,反過來「凝視」男性的仍是少數。肖像畫家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或許是一個例外,其筆下的安迪·沃霍爾裸體肖像展現了這位波普畫家蒼白脆弱的一面。這與其人前風光無限的男性藝術家形象大相逕庭。
愛麗絲·尼爾《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亞麻油畫、丙烯,152.4×101.6cm,1970年
女性攝影師Claude Cahun的自拍肖像
相比於繪畫,誕生於19世紀的攝影術更容易被女性接觸到。這也是為何女性攝影師們對男性氣質與性別認同等話題的探索更多。而攝影作為電影視聽語言的重要一環,也是成就《犬之力》藝術風格的重要助力,而攝影師阿里·薇格納(Ari Wegner)功不可沒。
阿里·薇格納(前)與簡·坎皮恩
「書寫新歷史?」
很難想像,史上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的女性只有兩位,阿里·薇格納就是唯二之一。不過,原本很可能成為首位得獎者的她與該獎失之交臂。其最大競爭對手正是掌鏡科幻巨製《沙丘》的格雷格·弗雷澤(GreigFraser)。兩人都來自紐西蘭,也是好友。作為前輩的弗雷澤曾對薇格納十分鼓勵——「你並不需要我的指點,你已經有了自己的判斷,相信你的直覺。」
電影《沙丘》拍攝中,左二為格雷格·弗雷澤
阿里·薇格納在《犬之力》片場
而此次與導演簡·坎皮恩合作,對薇格納來說算是「追星成功」的夢幻聯動——正是高中時看了坎皮恩執導的短片,才令其走上了電影攝影的道路。如今,38歲的她已經為《Lady Macbeth》和《Zola》等多部電影掌鏡拍攝。
電影《Lady Macbeth》
在《犬之力》中,與穩紮穩打的劇本一致,攝影美學可用八個字概括:隱晦克制,大道至簡。她從羅伯特·布列松(Robert Bresson)執導的電影《A Man Escaped》獲得靈感。不同的人物性格在簡約的明暗對比中展現得淋漓盡致:陰鬱易怒的菲爾為暗,身著白襯衫的彼得在明。母子倆展現出的女性化氣質與群山、黃沙、牲畜和牧場形成反差。
《犬之力》劇照
而在臨近片尾,菲爾與彼得之間的「感情戲」也是這一風格的最佳體現。由遠及近,從彼得的專注凝視到點燃煙捲,並靠近菲爾與之分享,再到後者編織繩索的動作,鏡頭語音聚焦於手上,極具視覺與情感張力。
對坎皮恩與薇格納來說,捕捉到一種真實的粗糙感非常重要。「如果太過精緻、完美和老套,可信度也變得很低。」為此,她們翻看了大量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的肖像畫,「真實的身體、臉龐蘊藏著真實的美。而性感也正來自這種真實與脆弱。」
菲爾與彼得
盧西安·弗洛伊德《伊索貝爾·博伊特的頭像》(Head of Ib),布面油畫,36×31cm,1983-1984年
這也是為何菲爾在河中游泳後、躺在草坪上的一幕如此動人。在別人都看不到的角落,他拿出隨身攜帶、珍藏的絲巾,陷入過往的回憶。而鏡頭的展現讓觀眾如同偷窺者,窺探著陰晴不定的菲爾的柔情。這種對人性心理的精準捕捉,除了卷福出神入化的演技,更展現了坎皮恩與薇格納極強的調度與攝影能力。
「「西部」不復從前?」
影片中,遼闊而充滿野性的西部景色令人印象深刻,讓人想到美國畫家歐姬芙(Georgia O'Keeffe)筆下的幽靈牧場與動物頭骨。但實際上,《犬之力》的取景地並非在美國西部,而是在紐西蘭東南部的奧塔哥地區(Otago)。這種時空的錯位正顛覆了傳統的西部片題材,改變了「西部」的文化隱喻。
《犬之力》劇照
喬治婭·歐姬芙《Ram's Head, White Hollyhock-Hills》,布面油畫,76.2×91.4cm,1935年,由紐約布魯克林博物館收藏
不過,這並非一開始就設計好的。在前期考察中,坎皮恩發現,如今的美國蒙大拿州經過現代城市演進,已不復原著中一望無際、與世隔絕的西部光景。於是,她與影片藝術指導格蘭特·梅傑(Grant Major)決定將取景地選在紐西蘭。
《犬之力》劇照
提到梅傑,大家或許並不熟悉。但看過電影《龍之谷:破曉奇兵》《金剛》與《指環王》三部曲的觀眾,一定對其中布景難以忘懷,而梅傑正是這些影片的藝術指導。他憑藉《指環王》獲得四次奧斯卡提名,並最終摘得該獎。
《犬之力》片場
為了不讓人感到違和,他大量研究了美國西部過去的穀倉、牧場和馬廄,參考了19世紀末美國西部攝影先驅Evelyn Cameron的作品,搭建起拍攝場地。同時,為了讓建築顯得飽經滄桑,製作團隊經過細緻而大量工作,對其進行了做舊處理,更加貼合時代背景。
Evelyn Cameron的攝影作品
《犬之力》布景設計及手稿
室內布景則由設計師安珀·理查茲(Amber Richards)負責。獸皮地毯、動物頭骨、色彩濃郁的牆紙、深棕色木質家具,整體營造了一種充滿男性氣息的壓抑氛圍。尤其是房屋中格外幽暗的燈光,這也與男主角的性格相呼應。種種細節均能看出影片的誠意所在。
《犬之力》室內設計
正如義大利詩人和電影先驅喬托·卡努多(Ricciotto Canudo)在1911年發表的文章《第七藝術誕生》(The Birth of the Seventh Art)中首次提出:電影是一門藝術。它結合了建築、音樂、繪畫、雕塑、詩和舞蹈這六種傳統創作,無疑是一種涵蓋廣泛的綜合藝術。
而一部電影的誕生需要各個團隊的通力合作,每個環節都決定了影片中的人物塑造是否成功。坎皮恩的《犬之力》以充滿詩意與豐富隱喻的畫面、沉浸式的視聽語言,以及獨樹一幟的主題立意,向人們證明了——該片毫無疑問就是一件藝術作品。你看過《犬之力》了嗎?歡迎留言分享觀後感。
編輯、文張劍蕾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你也許還想看,點擊圖片查閱
《保持距離老話重提,10個奇趣設計讓疫情生活苦中作樂》
《災難之後,藝術如何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