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有四大艦隊(不算裏海艦隊),太平洋艦隊總部駐遠東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黑海艦隊總部駐克里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波羅的海艦隊總部駐飛地加里寧格勒,北方艦隊總部駐北冰洋的摩爾曼斯克。今天就講一講在俄羅斯比較特殊的摩爾曼斯克。
摩爾曼斯克位於俄羅斯的西北部,不遠處就是挪威和芬蘭,地處科拉半島的西北,莫托夫斯基灣畔。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積最小的洋,而且緯度最高,常年冰冷。摩爾曼斯克人口約30萬,不但是北冰洋沿岸最大城市,同時也是北極圈內最大城市。在俄羅斯的大型港口中,摩爾曼斯克的緯度是最高的,在北極圈內有300多公里,但摩爾曼斯克卻是俄羅斯難得的常年不凍港。
摩爾曼斯克遠離俄羅斯的主體區域,距離俄羅斯舊都兼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就有1300多公里。不過摩爾曼斯克卻是俄羅斯人的心頭肉,稱之為北冰洋的明珠,俄羅斯的北大門。咱們看地圖,北大西洋位於歐洲西側,有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等大型島嶼,大不列顛島以北,從西至東分別有格陵蘭島、冰島、法羅群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北歐陸地部分),再往北就是巴倫支海。摩爾曼斯克,就在北冰洋巴倫支海南岸。俄羅斯占據摩爾曼斯克,往北可窺整個北冰洋,向西可扼大西洋之頸,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圖-摩爾曼斯克港,其實是個河港,距離北冰洋約50公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俄羅斯(含沙俄、蘇聯等時期)與歐洲與美洲之間的聯繫,主要是走波羅的海出丹麥與瑞典、挪威之間的海峽進入北海,或走黑海出土耳其海峽進入地中海出直布羅陀海峽。但在一戰時,德國和俄羅斯是交戰國,德國和鄂圖曼土耳其封鎖了俄羅斯原來直通歐美的兩條海上通道。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決定在北方開闢新的航道,摩爾曼斯克是再合適不過的選擇。摩爾曼斯克所瀕臨的北冰洋距離德國較遠,相對比較安全。如果從摩爾曼斯克去英國,沿著挪威沿岸南下就行了,去美國也較方便。
圖-摩爾曼斯克市
英國、美國和俄羅斯是盟友,絕不會坐視俄羅斯這種大塊頭的盟友倒下。俄羅斯建設摩爾曼斯克港,來自英美的戰略物資源源不斷送到摩爾曼斯克,然後通過俄羅斯國內的鐵路,將這些物資運到需要的地方,幫助俄羅斯打德國和鄂圖曼土耳其。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一戰結束後二十多年後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又基本重演了相同的劇情。德國再次發動戰爭,再次將蘇聯視為最具威脅的對手之一。德國相信只要先以閃電戰扳倒大塊頭的蘇聯,英美就無援可用。在蘇聯與英美航道被封鎖的情況下,摩爾曼斯克再次成為英美物資送達俄羅斯的門戶港。德國也知道摩爾曼斯克之於蘇聯的重大戰略意義,德國要困死蘇聯,必須拿下摩爾曼斯克,關掉蘇聯與英美物資聯絡的大門。德國在摩爾曼斯克極盡破壞之能事,二十萬多顆炸彈扔在了摩爾曼斯克,摩爾曼斯克城幾乎被炸成廢墟。但即使如此,蘇聯人依然堅守在摩爾曼斯克,讓德軍沒什麼作為。
圖-摩爾曼斯克機場
從1941年7月開始,到當年9月,蘇聯第14集團軍在弗洛羅夫中將的指揮下,再加上英國航母的支援,打敗了號稱三天就能拿下摩爾曼斯克的德軍,法爾肯霍斯特上將被掃得灰頭土臉。蘇聯守住摩爾曼斯克,就能繼續保持與英國、美國的物資通道的安全,為二戰的勝利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德國被打倒後,英美和蘇聯又成了新的敵人,拉開了冷戰的鐵幕。摩爾曼斯克處在大西洋的北端、北冰洋的南端,對蘇聯對抗北約起到了重大作用。蘇聯對總部駐在摩爾曼斯克的北方艦隊是非常重視的,北方艦隊拿到了蘇聯製造的第一艘核潛艇,對北約構成了巨大威懾。在蘇聯四大艦隊中,北方艦隊堪稱是蘇聯的王牌艦隊。這個也很好理解,波羅的海艦隊和黑海艦隊都困於內海,進入大洋不是很方便。摩爾曼斯克直面大西洋和北冰洋,可以讓俄羅斯不需要看別人的眼色,自由進出各大洋。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實力遠不如蘇聯時期。但正因為如此,俄羅斯會更加重視摩爾曼斯克特殊的戰略作用。如果把海岸線多處於內海(北冰洋雖不是內海,但位置太北,戰略價值相對不大)的俄羅斯形成一個地窖,那摩爾曼斯克就堪稱是這個地窖的出口。如果這個比喻成立的話,你就可以想見摩爾曼斯克在俄羅斯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