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前同事吃飯,不僅客帶客還不貴不點,結帳時,我一個舉動太解氣

2023-04-10   青湖已

原標題:請前同事吃飯,不僅客帶客還不貴不點,結帳時,我一個舉動太解氣

從廣州辭職回老家宿遷工作,轉眼之間已經過去一年多了,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我的工作也慢慢地穩定了下來,偶爾也會想起當初在大城市的那些日子,但是無論在哪裡都無法兩全其美,大城市雖然有大城市的好,發展機會也多,可是大城市也沒有老家來的安逸,還能有更多的時間多陪陪家人。

不久之前,我收到前同事的信息,說是要來宿遷出差,順便來見我一面,我給他回覆信息「到了的時候告訴我一聲,我要好好的招待你」。這位同事之前在公司的時候與我關係很好,當初要辭職離開廣州的時候,他也挽留過,說實話當初還真的有點不太想離職,因為在公司都已經工作多年了,和同事之間的關係也非常好,突然之間要從一個熟悉的地方,再去到另外一個陌生的地方,還是有點不太習慣的。

可是我也有我的追求,最後還是辭職回到了老家工作,所以我和他之間已經有一年多的時間沒有見面了,偶爾會有一些聯繫,不過也是偶爾的時候聊幾句而已。這次他要來宿遷出差,趁著這個機會,我們之間也能夠好好的見一下面。所以我早早就挑好了吃飯的地方,當地一家特別有名的餐廳,難得他來一趟,好不容易有一次見面的機會,我想著那就好好的招待他。

見面那天,由於公司還有點事,我還沒有處理完,就先告訴他,讓他先到約定好的餐廳等我,誰知道等到我去到之後,現場除了他發現現場,還有好幾個我不認識的人。

同事看到我來了,連忙說「這些都是我的同事,我就順便帶他們一起來吃個飯,你不介意吧?」,即便多叫幾個朋友也沒什麼,我說「客氣什麼?你的朋友也都是我的朋友。」

不過接下來發生的一幕,實在讓我有點難以接受,他們在點菜的時候專挑貴的點,鮑參翅肚什麼都來一遍,不僅如此,還點了名貴的酒,現場才5個人而已,就已經點了15個菜。

可謂真的是不貴的不點,而且在吃飯的過程之中,他們也是各自說各自的,幾乎都沒怎麼搭理我。我很是生氣,覺得聯絡感情是假的,拿著這個名義來占便宜才是真的,快到結帳的時候,我找了個藉口出去了。

或許是看到我去上廁所好久沒回來,於是連忙打電話給我,我跟他說我今天有事先走了,今天的帳你先買一下吧,下次我再請你吃飯,隨即掛了電話。

回去之後我跟身邊的朋友說了這件事,他們的意見有褒有貶的,你說我做得對嗎?

一頓飯認清了一個人很划算

僅僅通過一頓飯就升起了一個人很划算,倘若這位同事真的為你考慮,那麼在他們點菜的時候就不會故意的專點貴的菜,而且點了那麼多菜也吃不完,完全是浪費,這種行為就是在占便宜。

作為客人應該主動告訴主人會來多少個人?要讓請客的人知道並且做好準備,而不是到了現場再告訴請客的人,我帶了多少個人過來,這樣的做法也有失禮貌。

有人說,既然當初你們都是關係很好的同事,那這頓飯就當請他們吃不就好了嗎?自己禮儀也做足了,格局也有了。但是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選擇,有人願意吃虧,有的人不願意吃虧,而且即便吃虧也應該是吃得心裡舒服,而不是自己便宜被別人占了,到頭來,自己還落得一肚子氣。所以說無論是怎樣的選擇都沒有關係。

話題:如果是你遇上了這種事情,你會怎麼辦呢?大部分職場人都有職場拖延症,應如何去克服?

老闆分配了一項工作任務給小張,讓小張去做,但是老闆在吩咐工作任務的時候,並沒有說什麼時候完成。小張想著老闆沒說什麼時候要,那自己不妨有空的時候再完成就好了。結果這一拖就是5天,到了第5天的時候,老闆來找小張,問其工作進度,對此小張支支吾吾,硬是回答不上,最後被領導批評了。

小張的這種心理很正常,幾乎每一個職場人都會有這種拖延的心理,結果一拖就是好久。

《終結拖延症》一書中說:「待會兒再做」的心態,就像一張借據。它相當於預支「現在就玩」的特權,以後再為現在買單。可每當借款到期之時,甚至不用等到那個時候,你往往會發現利息的高昂。

在職場中,拖延的例子很多,比如某個同事說「這項工作,需要跨部門合作,我需要等對方回復我之後才能夠開始」、「我得準備更多的資料「等等。這些都是職場上常見的拖延症。

等會兒再開始做

通常的情況下,總會有某事妨礙著你去做某事比如像上面,提到的那樣「這項工作,需要跨部門合作,所以我想等對方回復我之後才開始做「、「我現在還沒有靈感,等到我有靈感了,我才開始做」。

拖延的時候,看起來總有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妨礙著,你去做某事,又或者基於拖延的心理,自己就會開始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試圖說服自己「等一會再開始做「,你不會考慮到這個理由是否合理。

如何解決我們的拖延症?

拖延症的危害很大,那麼應該如何解決我們的拖延症?在此分享2種方法。

立馬開始做

每一個有拖延症的人都會給自己找藉口,比如「等忙完這件事,就開始」,「等我有靈感了就開始」。發現了沒有?在拖延症的背後邏輯是「只要我完成某事,就去做某事「有個先決條件。

但是拋開這些先決條件,難道我們真的不能開始去做某事了嗎?答案是否定的。比如說「等其他部門的同事回復我,我馬上去做某事」但是這個項目,除了需要同事協作的那一項,在這個項目裡面,難道其他部分自己不可以先開始?我們完全可以先完成其他部分,等到同事回復之後再繼續完善另外一部分。

所以對於解決拖延症的方法而言,最好方式就是立馬去做,不要拖延,不要給自己找任何的藉口,因為一旦有了藉口,我們就會開始拖延、懶惰。

而等自己開始行動起來了,工作也會很快就完成了,也不用再一遍糾結什麼時候再開始去完成工作。

不要把任務複雜化

通常的情況下,人都有懶惰的心理,並且在做每一件事之前心裡總會想著「要完成它,一定很困難」在還沒有行動之前,就已經給自己的心理上加重了極大的負擔,導致自己遲遲不肯開始行動。

不要把任務複雜化,在開始行動之前告訴自己「這件事情很簡單」,「我只需要花半個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就能夠去完成它。

通過這種心理暗示自己的方式,來告訴自己「這件事很容易完成,只要自己開始行動就好。這樣自己也會快速地開始完成任務,而不是抱著一種拖延的心理。

每一個職場人都有拖延症,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馬上行動「、」不要把任務複雜化「的方式去解決自己的拖延症,儘早行動起來。為什麼退休後,最好不要與原同事有所來往?他們說出了心裡話

有句話叫「人走茶涼」,而這句話無論放在哪裡都適用,特別是在職場上。即便曾經那些與你相處得很好的同事,但是只要某一方離開了這間公司,原本一段好的關係便頃刻間煙消雲散,消失得無影無蹤。而許多人在退休之後,也根本不願意與一些同事有所來往,這種現象實在是讓人感到難以理解。

在我們的一生之中,起碼有1/3的時間是與同事一起度過的,那既然大家都相處了那麼久,又那麼熟悉,為何那麼多人在退休之後不願意與同事來往?

職位不同,退休之後又何必再像當初那樣?

對於不少人而言,原本在公司的時候,對方的職位就與自己的職位不一樣,對方的職位高出自己一個等級,然後自己日常聽從對方的派遣和吩咐。在公司的時候,因為對方是自己的上司,對對方畢恭畢敬的很正常,那麼退休之後呢?

對方也不再是自己的上司了,也沒有必要再對對方畢恭畢敬的,再說自己與對方也沒有什麼能談得來的地方,所以沒有來往也很正常。

本來就是同事關係,退休了大家就半點兒關係都沒了

本來大家就是同事關係,因為在同一間公司工作的原因,才讓兩個不同的個體之間彼此有了聯繫,那麼大家在退休了之後,就半點關係都沒有了。

這也沒什麼可惋惜的,即便當初大家的關係有多好都一樣,可是只要離開這間公司了,大家也沒有了共同的話題。

當初因為工作的關係而產生了聯繫,後來又因為工作的關係而沒了聯繫,這樣也實屬正常。

圈子不同,不必強融

彼此之間的圈子不同,也不必強留,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都是建立在相同的興趣愛好以及相同的看法之上,可是如果彼此之間的圈子不同,強融進去,又有什麼用?只會讓彼此尷尬而已。

對於職場人而言,即便當初你們在公司里的關係有多麼好,可是只要其中的一方離開了這間公司,大家很快也會因為沒有了共同的話題而變得日漸疏遠,這屬於再正常不過的發展了。

自己也要心裡有點數,只要離開了這間公司,你就已經徹底地和過去告別了,那自己也必須要看清這一點。

跳槽去新的公司之後,因為離職之前我並沒有把所有的資料都一一保存好,有所遺漏,我拜託前同事幫忙發給我一份,沒想到前同事卻說「這屬於公司的機密」,很抱歉地跟我說了一聲「不好意思,發不了給我」,那一刻我才意識到,無論曾經我們之間的關係有多麼好,那都是建立在同一間公司的基礎上。

而如果你離開了這家公司,那你們之間的關係就什麼都不是了。所以千萬別把職場上的友誼當友誼,因為工作而產生的友誼,都是虛幻的,離開了工作,你們之間什麼都不是。